張棟新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進行相應的聽、說、讀、寫訓練,通過閱讀促進寫作,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針對不同的課件,選擇不同的課文閱讀題目,從教材的內容入手,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素質。
(1)泛讀相關資料,打牢知識底蘊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好教師實際上先是一個好的讀書人。語言是一門廣袤而深奧的學問。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是他所學習的專業(yè)領域的基礎。教師傳授的基礎知識,在學科的浩瀚大海中,只是滄海一粟。這就要求教師們多讀一些相關的材料,包括語言、天文、地理等。首先,借助于大量的閱讀資料,教師能夠對初中語文的教學定位與教學任務產(chǎn)生清晰的認識,從而更加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其次,教師還需要多閱讀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可以幫助教師掌握語言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并能把所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職業(yè)技能。從客觀上講,教師的閱讀活動即是學生的預習活動。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閱讀,來提升自身的專業(yè)水平。
(2)研讀課程標準,找準教學目標
在對單元教學目標進行制訂的過程中,需要明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如何制訂課程標準?有何用意?課程標準中的學習目的怎樣實現(xiàn)?語文既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因此,在學習任務單的設計中,要時刻緊抓“工具性”以及“人文性”這兩條主線,實現(xiàn)二者的相互聯(lián)系。在人文方面,教師在確定課程的選題時,要注意在本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所以,在教學中,要選擇能對學生產(chǎn)生直接影響的教學內容,使其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興趣。同時還需要以實踐為導向設置學習訓練點,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培養(yǎng),并在不斷的研究和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
(3)通讀語文教材,把握知識體系
完整認識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對教科書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要對教科書的總體內容和結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清楚各個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對教學單元的編排意圖進行明確。根據(jù)單元主題以及課后溝通等方式整合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對單元的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只有全面地了解教材,徹底消化教材,才能在設計中游刃有余。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語言要素與知識的關系,要掌握好“度”,從整體上對教學活動進行指導。
(1)個人編寫,形成初案
在設計教學作業(yè)時,教師需要根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當中的要求,從單元定位、教材分析、學習者分析以及單元學習要求等方面出發(fā),整合各方面的學習資源,明確學習任務,反饋學習評價,對學習任務單進行初步設計。
(2)年級探討,完成共案
在開始合作設計任務單之前,明確年級的共同目標和期望,這有助于團隊成員明確各自的角色和責任,以及任務的優(yōu)先級和重要性。根據(jù)任務的不同需求和團隊成員的專長,合理劃分任務和分工。每個成員可以負責一部分內容,貢獻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同時,要鼓勵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促進集體智慧的發(fā)揮。然后結合教師的實際教學經(jīng)驗,深入分析教材的內容,尋找合適的切入點,并對其進行指導。通過師生的集體溝通,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目標更明確的合作學習計劃得以實現(xiàn)。
(3)微調完善,形成終稿
學習任務單不是一張簡單的學習任務單,而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學習任務單時,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然后有針對性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完成作業(yè)不是設計的終極目標,在作業(yè)完成后,教師可以從學習任務單中找出問題并形成建議,從而對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一份高品質的教學作業(yè),就是在不斷地修改和改進中,才能最終完成。
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教學任務單是重要的支撐。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很難能夠在短時間內弄懂一些新知識以及難點知識,所以還得請老師指教,“導”字要領?!皩А笔侵附處熢诮虒W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以學習方式為導向,給學生搭建“腳手架”,通過“點撥”的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合理地掌握“過程與方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首先就需要為學生制訂較為完整的自學大綱,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當中的相關脈絡,進而了解其內容;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圈畫重點詞句的方式進行學習。與此同時,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反饋,對各種教學資源靈活地進行應用,從而理解文本當中的內容,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獲取知識,進而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
(1)明晰評價維度
在每個作業(yè)中,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評估指標的自我評估和互評量表,以促進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評估,加深自己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了解。教師在完成作業(yè)時,通常會使用“五角星”的方式,由學生對學習任務單進行評估。在設計教學任務時,要明確評估的維度,即讓學生了解評估從哪個角度進行,并根據(jù)不同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在此作業(yè)清單上,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的學習評估板塊,讓教師授課完成之后,就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自我評價,也可以通過詢問來判斷自己的成績,以便之后的學習和調整。教師可以從一些優(yōu)秀的同學中選擇一些典型的例子,進行示范引導,為其他同學的評估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從而讓學生對評估的過程有一個較為明晰的了解。
(2)評價方式多樣
第一,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教師在評價時,必須要確保真實性,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關懷。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一些更加靈活的評價標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評價。發(fā)掘學生的優(yōu)點,使每個人都得到充分的認可與鼓勵。每一個同學的小小變化,都會成為他們發(fā)展的動力。所以在作業(yè)完成之后,除了教師的評價外,還需要學生對學習任務單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鑒,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通過學習,學生既能找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又能聽取同學的建議,這是一種自我成長,也是一個互相學習的過程。
第二,口頭與書面相結合??谡Z和書面的評估都有其優(yōu)缺點??谡Z評價的優(yōu)勢是其直觀、快速、節(jié)約時間,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的情境表現(xiàn)力,易于與師生的價值觀、情感產(chǎn)生共鳴。在課堂上,教師要將口語評價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書面評價比口頭評價更具連續(xù)性和持續(xù)性。首先,書寫的評價文件方便保存和日后的復審;其次,需要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評估,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再者,需要積極優(yōu)化反饋設計。如果從認知心理學這一方面來說,教學反饋實際上也是一個高效的教學手段,能夠幫助教師及時地發(fā)現(xiàn)教學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