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智
剛剛過去的10 月,國內新能源車廠商再次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根據乘聯(lián)會綜合預估數據,10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fā)銷量89萬輛,同比增長32%,環(huán)比增長7%。消費者對新能源車消費熱情不減,10 月銷量大超市場預期,乘用車市場從“金九銀十”變成了“銀九金十”。
回頭看年初市場對新能源車的預期,彼時2022 年高速增長的新能源車市場并不被看好。但從實際來看,新能源車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長態(tài)勢:1-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累計已經達到631.3 萬輛和627.8 萬輛,同比增長33.7% 和37.5%,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穩(wěn)定在30%左右的水平。
同時,國內新能源車出海步伐同樣加快,1 至9 月,國內新能源汽車出口82.5萬輛,同比增長1.1倍。新能源汽車與光伏電池、鋰電池并列成為中國出口的“新三樣”。
以新能源車為代表的國產汽車整車不僅實現了國內和出口的雙增長,也讓整個新能源車產業(yè)鏈大受裨益。在上游鋰電價格大幅度下降帶來的整車降本效應下,新能源車產業(yè)鏈利潤分配有所變化:一方面,上游鋰鹽價格大幅下跌,上游原料端利潤占比下行;另一方面,車企價格戰(zhàn)帶來了新能源車較高銷量增長,上游零部件、整車制造、下游的充電樁服務等環(huán)節(jié)利潤顯著增長。
同時,各家車企推出眾多新車型,以“增配降價”的策略進一步替代了燃油車,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例如,比亞迪推出的海豹DMi、比亞迪宋L、方程豹、仰望系列等車型,長安系規(guī)劃推出啟源、深藍等品牌合計27款全新新能源產品,以及華為大賣的問界系列等,都極大地彌補了乘用車市場中主流的A、B型新能源車輛。
從過去幾年汽車行業(yè)發(fā)展變化看,汽車電動化已然成為全球各國家和企業(yè)的共識,并且成為不可逆的發(fā)展趨勢。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新能源車企業(yè)持續(xù)引領行業(yè)的發(fā)展。
新能源需求的快速爆發(fā),推動了全產業(yè)鏈產能的快速增長,技術進步帶來的降本增效使得新能源車從政策驅動走向市場驅動。從全年新能源車發(fā)展趨勢來看,技術創(chuàng)新從電池端逐漸向智能化轉化,汽車智能化成為絕大多數車廠押注的下一次產業(yè)變革,眾多車企均在智能車的研發(fā)上大力布局。如理想研發(fā)的無圖版本的城市NOA(即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和通勤NOA;小鵬研發(fā)的無圖的全場景XNGP(小鵬智能駕駛系統(tǒng));華為下半年的ADAS2.0等。
下半場對消費者而言,汽車智能化的程度已經成為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對智能化配置有強烈需求。高等級的智能化電動車,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購車意向。根據麥肯錫2023年消費者洞察,有78.4%的被調研者認為,汽車智能化配置的座艙更能提升其購車意向,其中近20%用戶認為智能化座艙是必購配置。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智能化的車輛配置是提升用戶體驗的必備,也將進一步拉開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駕駛體驗,推動滲透率加速提升。
除了市場的廣泛需求外,相關政策也在不斷推動智能駕駛應用的商業(yè)落地。年初至今,國內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不斷出臺政策,推動汽車智能化的相關標準落地,并在多個城市進行試點,進一步推動了行業(yè)對智能化的需求。目前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經逐步放開了對L3級別智能駕駛上路的法規(guī)要求。
數據來源:Wind,星圖金融研究院
因此上述因素疊加,共同推動了新能源車智能化的發(fā)展浪潮,由此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以智能座艙為例,現代化的智能座艙通過集成多種技術和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座椅調節(jié)、座椅加熱、座椅通風、按摩功能、智能調節(jié)、智能識別、人機交互等,通過感知駕乘者的各種信息,與車輛其他系統(tǒng)進行數據交互和協(xié)同控制,實現個性化的駕乘體驗和提供智能化的座艙環(huán)境。
根據ICVTank 公布的數據,我國2022 年智能座艙市場規(guī)模約為739 億元,2025 年預計整體市場規(guī)模達到1030 億元,5 年復合增長率預計達到12.7%。而全球預計5 年復合增長率為9.63%,我國智能座艙市場復合增長率高于全球水平,增長潛力巨大。
作為智能座艙的龍頭企業(yè)德賽西威,受益于年內智能汽車加速行駛,不僅股價逆勢增長,同樣營收、凈利潤實現成倍增長。目前,德賽西威的主力產品——第三代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已實現規(guī)模化量產,并在理想汽車、奇瑞等眾多客戶的車型上配套供貨,第四代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已獲得多個項目訂單。未來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進一步推進帶來的智能座艙需求,業(yè)績也有望進一步增長。
截至2023 年第三季度,受益于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多產品線持續(xù)量產,以及主要合作汽車廠商銷量的快速增長,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yè)收入144.7億元,同比增長43.12%;歸母凈利潤9.6億元,同比增長38.7%。其中,三季度單季業(yè)績表現出色,實現營收37.46億元,同比增長55.15%;歸母凈利潤3.53 億元,同比增長106.43%,環(huán)比二季度增長27.74%。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數據來源:Wind,星圖金融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