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云濤,蔡正清,邵卿
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兩性霉素B 是一種大環(huán)內(nèi)酯乳糖多烯類抗生素,它主要作用機理是通過與真菌細胞膜上的麥角固醇相互結(jié)合,破壞真菌細胞膜的通透性,使得胞內(nèi)物質(zhì)如鉀離子、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影響其正常代謝從而達到抑制真菌的生長和繁殖,對絕大部分真菌(如念珠菌、隱球菌、霉菌)均有很大的殺傷作用,抗菌療效很好,且很少有耐藥菌株的發(fā)現(xiàn),是臨床上用于治療侵入性真菌疾病的一線藥物[1-4]。兩性霉素B 脫氧膽酸鹽為兩性霉素B 傳統(tǒng)使用劑型,臨床應用最久,但是臨床應用中會出現(xiàn)腎臟損傷、肝臟損傷和靜脈注射不良反應,使其在臨床上的使用受到限制[5-6]。20 世紀90 年代出現(xiàn)了兩性霉素B 的新劑型——脂質(zhì)體兩性霉素B,與傳統(tǒng)使用劑型相比其顯示出巨大的優(yōu)勢,由于其包裹脂質(zhì)體通過增強對細胞膜麥角固醇的親和力,提高了兩性霉素B 的抗菌能力,還能通過控制和減慢兩性霉素在身體組織中的擴散速度,顯著降低由于兩性霉素B 的使用而引起的肝臟、腎臟的損傷和靜脈輸液產(chǎn)生的相關(guān)反應的發(fā)生率,使得兩性霉素的足量應用成為可能。目前對兩性霉素脂質(zhì)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性霉素B 脂質(zhì)體(Lipo-AB)的制備、藥效、對真菌感染引起疾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等方面,對其用藥安全性缺乏系統(tǒng)性的評價。因此,本研究從溶血性,過敏性及刺激性等方面開展試驗[7-9],對其安全性評價進行補充,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實驗兔4 只(普通級),購于南京市江寧區(qū)青龍山動物繁殖場(合格證編號:0018790);豚鼠(SPF級)24 只,購于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合格證編號:0292746);BALB/c 小鼠(SPF 級)24 只,購于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合格證編號:0292746)。飼養(yǎng)于江蘇省藥物安全評價中心動物房中,且本研究實驗經(jīng)過江蘇省藥物研究所有限公司倫理委員會批準。
BS124S 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組織包埋機(天津愛華),RM2245 切片機(德國徠卡公司),ASP200 真空脫水機(德國徠卡公司),ST4040 染色機(德國徠卡公司),光學顯微鏡(奧林巴斯)。
兩性霉素B 脂質(zhì)體(Lipo-AB)(來源:江蘇省藥物安全評價中心供試品室,批號:040211040500,規(guī)格:50 mg/ 瓶);陽性對照品卵白蛋白(egg almumin)(來源:SunShine,批號:0E200E20);伊文思藍(來源: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批號:WC20091209);5%葡萄糖注射液(來源:南京小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號:2012042003,規(guī)格:100 mL∶5 g)。
臨床用法:取Lipo-AB 1 瓶(50 mg),用12 mL 無菌注射用水溶解,濃度為4 mg/mL,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為濃度為2 mg/mL 的溶液,作為供試品。依據(jù)《化學藥物刺激性、過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術(shù)指導原則》[7]要求,以下局部毒性試驗均采用的受試物濃度為2 mg/mL(臨床最大濃度)。
參照《化學藥物刺激性、過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術(shù)指導原則》[7]進行血管刺激性實驗、體外溶血實驗、主動全身過敏和被動皮膚過敏實驗。
2.2.1 血管刺激性試驗普通級實驗兔3 只,左耳靜脈給予Lipo-AB,右耳給予等體積溶劑(5%葡萄糖注射液)作為對照,Lipo-AB 的使用劑量為10 mg/kg,為人用最大劑量的1.67 倍。給藥頻率:1 次/d,持續(xù)3 d;給藥容積為5 mL/kg;給藥速度為3 mL/min。每次給藥前后以及末次給藥后(24 h、48 h)觀察給藥部位的刺激性反應,末次給藥48 h后取注射部位(近心端血管)做組織病理學檢查。
2.2.2 體外溶血試驗成年實驗兔心臟采血10 mL,用玻璃珠去纖維蛋白,清洗,離心后,用葡萄糖注射液配置為2%混懸液備用。隨后取7 支試管,各個試管加樣如表1 所示,混勻,置于37 ℃恒溫箱中,在15 min、30 min、45 min、1 h、2 h、3 h 時間點觀察溶血現(xiàn)象。
表1 Lipo-AB溶血試驗加樣表 mL
2.2.3 主動全身過敏試驗豚鼠24 只,按體重隨機分組為高劑量組,低劑量組,陰性對照組和陽性對照組(卵白蛋白),每組各6 只。致敏階段,隔日腹腔給藥3 次,各組分別給予高劑量Lipo-AB(6.67 mg/kg),低劑量Lipo-AB(3.33 mg/kg),5%葡萄糖注射液和卵白蛋白(10 mg/mL),給藥容積為0.5 mL/300 g。末次致敏后第14 天,各組靜脈給予高劑量、低劑量、5%葡萄糖注射液及10 mg/mL 卵白蛋白2 mL/300 g 進行攻擊,給藥容積為2 mL/300 g。觀察過敏癥狀,參考表2、表3 進行結(jié)果判定。
表2 過敏反應癥狀
表3 全身致敏性評價標準
2.2.4 被動皮膚過敏試驗24 只BALB/C 小鼠分四組,高、低、陽性對照組、陰性對照組,每組6只,雌雄各半,分別腹腔給予高劑量Lipo-AB(20 mg/kg),低劑量Lipo-AB(6 mg/kg)、陽性對照品(卵白蛋白,5 mg/20g)與陰性對照(5%葡萄糖注射液),以2%氫氧化鋁凝膠為佐劑。給藥容積均為0.2 mL/20 g,隔日一次,共3 次。14 d 后取血制備抗血清。大鼠被動皮膚過敏試驗使用24 只SD 大鼠,雌雄各半,按體重分為4 組。背部脊柱兩側(cè)1.5 cm處各選取2 個點,間隔1.5 cm~2 cm,皮內(nèi)注射1∶2、1∶4、1∶8 和1∶16 的抗血清,0.1 mL/點,24 h后抗原激發(fā),受試物組靜脈分別給予高劑量和等體積的0.5%伊文思藍混合液2 mL/200 g、低劑量和等體積0.5%伊文思藍混合液2 mL/200 g,陰性對照組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和等體積0.5%伊文思藍混合液2 mL/200 g;陽性對照組給予卵白蛋白和等體積0.5%伊文思藍混合液2 mL/200 g。30 min后取皮膚測定內(nèi)側(cè)藍斑直徑,判定實驗結(jié)果(直徑值大于5 mm 者結(jié)果為陽性)。
實驗期間,各組動物肉眼觀察無異常,耳部血管也未發(fā)現(xiàn)刺激性癥狀,如紅斑、水腫等。與組織病理學檢查結(jié)果相一致,病理結(jié)果顯示各例兔耳各層組織正常,血管管壁完整無擴張和充血現(xiàn)象,血管內(nèi)皮細胞無腫脹、壞死、脫落,管腔內(nèi)無血栓,管周無水腫、出血和炎細胞浸潤(見圖1)。
圖1 Lipo-AB血管刺激實驗病理檢查(HE×200):A.對照組T0401號血管近段;B.對照組T0401號血管中段;C.對照組T0401號血管遠段;D.給藥組T0403號血管近段;E.給藥組T0403號血管中段;F.給藥組T0401號血管遠段
在2 mg/mL 濃度下,供試品Lipo-AB 溶血試驗結(jié)果為:在15 min 觀察點,1-6 號管凹液面處紅細胞下沉,可見一透明圓環(huán),未見溶血現(xiàn)象,陽性對照管(7 號)呈透明紅色,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在30 min觀察到1-6 號管中紅細胞繼續(xù)下沉,未見溶血現(xiàn)象,陽性對照管溶血,試管底部未出現(xiàn)下沉紅細胞;在第45 分鐘、第1 小時、第2 小時、第3 小時觀察結(jié)果同30 min。3 h 觀察時間結(jié)束后拍照(結(jié)果見圖2),振搖試管,1 號到6 號管管底紅細胞均能均勻分散,均無紅細胞凝集現(xiàn)象。
致敏期間,供試品高、低劑量組豚鼠體重下降,可能原因為腹腔注射抗菌素類藥物后,引起腸道正常菌群紊亂,導致豚鼠出現(xiàn)體重減輕,消瘦。各供試品組和陰性對照組激發(fā)后均未觀察到任何過敏癥狀,過敏反應結(jié)果為陰性;陽性對照組動物激發(fā)約5 s開始觀察到瘙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癥狀,所有動物在1 min 內(nèi)死亡,過敏反應評級為極強陽性,過敏反應發(fā)生率為100%。
抗原激發(fā)30 min 處死動物,測定藍斑直徑,結(jié)果顯示:陰性對照、供試品低、高劑量結(jié)果均小于5 mm,結(jié)果為陰性。陽性對照組大鼠背部各個注射部位藍斑直徑均大于5 mm,1∶2、1∶4、1∶8、1∶16 稀釋點藍斑直徑均值為17.2 mm、13.0 mm、11.8 mm、11.0 mm,被動皮膚過敏反應出現(xiàn)陽性反應的最大稀釋倍數(shù)為1∶16(結(jié)果見表4 和圖3)。
圖3 主動全身過敏試驗藍斑
表4 Lipo-AB大鼠被動皮膚過敏試驗結(jié)果()mm
表4 Lipo-AB大鼠被動皮膚過敏試驗結(jié)果()mm
真菌感染通常是由于偶然接觸到真菌所致,若受感染患者免疫力低下,真菌即可在身體中存活、繁殖,隨即致病,對某些患者來說可能會危及生命。目前由于HIV 感染、化療、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等治療手段導致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增加,以及老齡患者比例增加等一些原因,使得侵襲性真菌感染成為臨床最常見的機會性感染疾病,對免疫力低下的重癥、老齡、兒科患者產(chǎn)生巨大威脅[10-11]。
兩性霉素B 作為一種多烯類廣譜抗生素,被廣泛應用于抗真菌感染,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兩性霉素是作用最強、抗菌譜最廣的抗真菌藥物之一,可以有效治療侵襲性念珠菌病、曲霉病、新生隱球菌病、毛霉病、組織胞漿菌病、馬爾尼菲籃狀菌病等深部真菌感染,并且其不通過P450 代謝,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較少,不影響其他藥物的療效[12-13]。但是治療過程中會產(chǎn)生如低鉀血癥、肝腎功能受損、白細胞減少、心悸、低血壓、惡心嘔吐等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臨床上的使用[14-15]。此種情況促使Lipo-AB 這一劑型的出現(xiàn),有研究顯示Lipo-AB穩(wěn)定的類脂質(zhì)雙分子層結(jié)構(gòu)減少了其對紅細胞的溶解毒性,且體內(nèi)實驗也顯示出其相對于市售注射用制劑更好的耐受性[16]。同時也有多項研究證實應用Lipo-AB 對患者進行抗真菌治療,其腎毒性、輸液相關(guān)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均低于普通注射制劑,并使得真菌感染患者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17-18]。
盡管Lipo-AB 在保留兩性霉素B 的有效抗真菌能力外,改善了與其相關(guān)的腎毒性等不良反應,但是Lipo-AB的抗真菌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脂質(zhì)體藥物體內(nèi)結(jié)合釋放情況受什么因素影響,對不同真菌的藥物活性,可能產(chǎn)生的其他毒副反應、刺激性、過敏性和溶血性局部毒性及可逆性等等問題需要繼續(xù)研究明確。
本研究根據(jù)《化學藥物刺激性、過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術(shù)指導原則》[7]以及《藥品注冊管理辦法》[8]的相關(guān)要求,采用了供試品Lipo-AB 臨床最大濃度(2 mg/mL)進行了刺激性、過敏性與溶血實驗,結(jié)果顯示:2 mg/mL Lipo-AB 對兔耳血管無刺激性作用;溶血試驗未見溶血或/和紅細胞凝集現(xiàn)象;在6.67 mg/kg 及3.33 mg/kg 劑量下,豚鼠全身主動過敏試驗結(jié)果為陰性;Lipo-AB 被動皮膚過敏反應結(jié)果均為陰性,提示在此濃度或劑量下,Lipo-AB 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局部毒性,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