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亞偉
母親這代人吃過苦,所以對新中國的感情更深。每年的國慶節(jié),對母親來說就像是春節(jié)、中秋一樣,是個值得慶賀的節(jié)日。母親是個很注重“儀式感”的人,總是把節(jié)日氣氛搞得很隆重。
在母親的概念里,喜慶的日子一定要用吃來表達,民以食為天嘛,好好吃頓飯就是最好的慶賀。國慶節(jié)正是秋收之時,糧食、瓜果、蔬菜大豐收。母親習慣就地取材,做幾樣菜,慶祝國慶節(jié)的同時,也表達豐收的喜悅心情。母親做菜的手藝不見得有多好,平日里擅長的就是家常菜。但平淡的家常菜在節(jié)日期間,總能被母親翻出新的意趣來。
母親做的第一道菜叫做“大豐收”,就是把煮好的花生、毛豆、玉米拼一大盤子。一盤“大豐收”色彩搭配和諧,香氣撲鼻,而且滿盤洋溢著豐收的氣息,實在是很喜慶。父親會在一旁把母親的寓意解釋一下:“媽媽的意思是說,現(xiàn)在生活好了,每年都會大豐收。國家越來越富強,咱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我和妹妹一邊吃,一邊使勁點頭。從那時起我們就懂得,國家的未來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guān)。
母親做的第二道菜叫做“大幸福”,是用豆腐做的。豆腐的諧音是“多?!?,故經(jīng)常被人們用來做“吉祥菜”。母親在豆腐上裹上薄薄的淀粉,再炸成金黃色,然后把事先調(diào)好的鹽、蔥花、蒜末等調(diào)料放入其中。稍稍燉一下,就可以盛入盤中。這道菜沒什么特別的,就是把豆腐切得大一些,母親把它叫“大幸?!?。那時候,我覺得幸福的味道就是這道菜的味道,香噴噴的,讓人吃了還想吃。
母親做的第三道菜叫做“大團結(jié)”,其實就是一盤南瓜餅。一只稍大的南瓜餅擺在盤子中央,邊上的小南瓜餅環(huán)繞一圈形成眾星捧月的格局。一盤南瓜餅看上去金燦燦的,吃起來軟糯可口,非常受歡迎。母親說:“歌里不是這樣唱嘛:全國人民大團結(jié),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shè)高潮……堅決跟著共產(chǎn)黨,要把那偉大祖國建設(shè)好。國家團結(jié)富強,咱們的日子越來越好。老百姓國慶節(jié)都高興,全國都喜氣洋洋的!”我笑著說:“媽,我知道你一高興就有靈感了,這道菜很有創(chuàng)意嘛!”母親得意地說:“創(chuàng)意不敢說,我今天做菜心情好,做出來的菜一定也好吃!”
我們小時候,食材有限,但母親的創(chuàng)意是無限的。母親喜歡做各種拼盤,比如把秋天的各種水果拼一大盤子,取名“甜蜜生活”;或者把各種新鮮蔬菜拼一大盤子,看上去一派繁茂,便取名“繁榮富強”。
漸漸地,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餐桌上開始出現(xiàn)雞鴨魚肉。母親對我說:“你現(xiàn)在讀的書多了,你給想兩個菜名吧!”我想了想,按照母親的思路如法炮制。一只熟雞上面撒了一層芝麻,取名“滄桑歷程”,中國地圖就是一只大公雞,上面密密麻麻的芝麻代表滄桑歷程。糖醋鯉魚做出來紅燦燦的,翹頭又翹尾,美觀又好吃,取名“輝煌未來”。
母親被我的創(chuàng)意逗笑了,說:“咱這國慶菜也談不上創(chuàng)意不創(chuàng)意,就是圖個喜慶。年年國慶這樣過,一年更比一年好!”我點點頭說:“媽,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繼承了你的‘衣缽’。咱家這個好傳統(tǒng),要一代代傳下去!”母親聽后笑得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