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嫣宏
摘 要: 項目化學習并不是通過具體的教材去培養(yǎng)學生,而是運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去激活學生的審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團隊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樣的學習真實發(fā)生,這樣的學生拔節(jié)生長.
關鍵詞: 項目化學習;真學習;學生成長
初識“項目化學習”感覺還有點簡單,這不就是和我們現(xiàn)在的“綜合實踐”差不多嘛,可現(xiàn)有的課程已經(jīng)有了“綜合實踐課程(研究性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為何又要提“項目化學習”?一定還是有區(qū)別.
當我真的著手開始做“項目化學習”的時候就是“想說愛你不容易”.確定核心概念、設計驅(qū)動性問題、確定項目化學習使用的認知模型、設計項目實踐、思維型教學理論指導下開展項目實踐、設計學習成果及公開方式、設計評價量規(guī).七個項目化學習的步驟,每一步都是來之不易,《時間的感悟》在歷經(jīng)了8次線上研討,10多次的線下交流,才形成了項目方案.讓項目落地還要需要進行教學實踐,教師需要在半天時間完成《時間的感悟》6課時的教學,分別是《時間都去哪兒了?》《計時工具的演變》《計時工具 DIY 》《計時工具展》《制作時間管理方案》和《展示項目化學習成果及學習體會》.
有人可能會說學生學習一下午,他們不累嗎?身為助教的我親歷了學生整個項目的學習過程,觀察到了項目化學習中學生的樣態(tài),發(fā)現(xiàn)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的學習在真實發(fā)生,學習力在真學習中不斷生長.
1 動手操作:任務驅(qū)動的真學習
《時間的感悟》的第二課時學生通過調(diào)查訪問、查閱資料、觀看視頻等了解了計時工具的演變,知道了古人用怎樣的工具記錄時間,緊接著第三課時學生就要在小組內(nèi)討論制作時間計量工具,課堂上學生通過教師給的材料,小組一起討論怎樣研制時間計量工具,如果小組同學討論無果,可以取出“智囊袋”中的制作步驟進行參考,邊看制作流程邊制作時間計量工具,學生還可以求助課堂上的助教,請教師們一起參與小組的制作,由于課堂內(nèi)的助教教師有限,其他的小組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查找,觀看制作視頻來完成時間計量工具的制作.
課堂上學生們動手制作時間計量工具沙漏和水鐘是最吸睛的時刻,不僅僅是因為制作的過程很好玩,在好玩中還帶著思考“這樣下去我們的沙子要沒有了,我們要想個辦法?”“怎樣讓沙子快速灌入瓶中?”“為什么我們的沙子下不來?”“明明瓶子都對齊了,怎么就綁不起來,再來一個人幫忙固定瓶子.”“水鐘不是滴水,不是漏水,瓶蓋一定要擰緊.”“礦泉水瓶的底部凹凸不平,我們盛水器皿是不是可以換成一次性杯子?”……
走近學生,他們在制作時間計量工具的動手操作中不斷地在發(fā)現(xiàn)問題,又通過小組討論合作自行解決了問題,最后全班8個小組都成功完成了制作,如果身為助教的我是學生學習力生長的有力人證,那當一個個沙漏與水鐘制作完成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這就是對這些學生學習力生長最有力的物證.
學生們在制作沙漏中屢屢碰壁,最后通過合作研討完成學習任務,這就是最好的學習——真學習,這樣從無到有的真學習我們看到了學生的生長軌跡.
2 互動評價:標準引領的真學習
《時間的感悟》項目的核心是——感悟,運用自己制作的時間計量工具來感悟“一分鐘有多長?”,這就需要在制作完成后對作品進行評價,進而選用最佳作品作為下一階段項目學習的工具.
教師簡單的一個問題“怎樣評價呢?”,引導學生在評價前要研制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比如說研制“最佳沙漏”的評價標準,各組需要在本小組率先討論,再進行全班統(tǒng)一,最終全班一起研制了以下三個評價標準.“1. 制作精細美觀.(1顆星);2. 漏沙均勻流暢.(1顆星);3. 計時操作精準.(3顆星).”緊接著各組計時員就要代表小組進去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其他小組留在組內(nèi)進行操作觀察(輕搖瓶身以使得上面的沙子能流暢下落下面的沙子平鋪,使得沙子更接近本組制作過程中設定的1分鐘刻度線).評價時由于計時員代表了整個小組的成員,他們都格外的謹慎,沒有輕易做出評價,而是對每組認真進行觀察和計量后才投出了手中的星星,有的孩子還一邊評價一邊嘴中念念有詞.“綁得不緊,不好看,星給不了.”、“這個沙子不漏了,可能堵住了,你們輕搖以下試試呢?星星我就不給你們了,祝你們在小組到來前可以解決問題.”、“哇,太牛了(豎起了大拇指),剛好停在了刻度線上,這3顆星星給你們了.”……評價完成,有兩組星星數(shù)量相同.“這該怎么辦?”學生們脫口而出“加賽一場”“賽什么?”“再測1個1分鐘”“為什么?”“因為精準度是三個標準中分量最重的.”于是刷一下8個秒表齊刷刷地舉了起來,四十多雙眼睛緊盯著講臺……
項目化學習的課堂很熱鬧,走進學生你可以看到他們并沒有瞎折騰,無論是從評價標準的制定、使用以及師生對于二次 PK 前的師生快問快答,都能從學生的一個個動作眼神和一次次規(guī)范評價都能看到學生在深度的學習,評價標準引領的真學習是學生生長助推器.
3 活動體會:深化核心的真學習
項目化學習成果的展示并不意味著該項目就“出項”了,我們的出項課上除了要展示項目化學習成果,還要回顧我們的學習過程,最后還要有學習的體會.體會是沒有字數(shù)要求的,可以是你對該項目的整體感知,也可以是你們小組在項目化學習中的故事分享,或者是你該項目存有的疑惑等.
對于“時間”學生并不陌生,在第一節(jié)課《時間都去哪兒了?》中學生已經(jīng)分享過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學習過了時、分、秒和年、月、日的知識,也知道了各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學生也知道了1個時間單位可以做睡眠,1秒鐘可以打個嗝、拍下手、眨下眼,1分鐘可以跳100多個繩,做20幾道口算,寫5個漢字,1小時可以看2集動畫片……學生對“時間”的理解緊緊停留在知識層面,用數(shù)字來描述.或許是因為有了深刻的學習體驗,也或許是少了“* * *字左右”的包袱.同學們都對“時間”這一核心概念有了新的認知.“通過24小時計時條的小游戲,聽了同學們的分享,我發(fā)現(xiàn)我缺少運動的時間,睡眠時間也不夠,應該就是我做作業(yè)拖拖拉拉造成的,我為自己重新規(guī)劃了作息時間表.”“這次學習好有意思,我們通過小組的合作,只用了9分25秒就制作了一個最佳沙漏,如果我一個人制作,我可能把兩個瓶子綁起來就要綁好久,還不一定可以綁好.”“1分鐘看笑話太快了,我第3個還沒有看完就結(jié)束了,我看他們1分鐘扎馬步的同學都一個個皺著眉頭,他們應該覺得1分鐘很長吧,我發(fā)現(xiàn)做有意義的事情你會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做你不喜歡的事情就會覺得它很長.”“時間是很公平的,我們每個人都有24個小時,我們只有規(guī)劃好了自己每一天的時間,才能不虛度光陰,才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精彩.”
“我今天想夸夸* * *,我要給他點個贊,他的表現(xiàn)太好了,本來分組的時候我還想怎么老師選他做了小組長呢?他平時都不發(fā)言的,可是今天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的精彩發(fā)言,他把白紙卷起來讓沙子快速地進入了瓶子,他細心地把洞口磨平,這樣沙子就可以更流暢了,在評比環(huán)節(jié),他是我們組的操作員,他時而晃晃上面的瓶子,不讓沙子堵住洞口,時而晃動下面的瓶子,盡可能把沙子鋪平,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組拿到了最佳.* * *你真棒!”這位孩子的體會,雖然跟《時間的感悟》關系不大,但是卻凸顯了項目化學習帶來的豐富效應.小作者通過項目化學習增添了發(fā)現(xiàn)的眼光,說不定下一個驅(qū)動性問題就來自這位善于發(fā)現(xiàn)的學生呢.* * *同學更通過項目化學習讓小伙伴們了解了不一樣的自己,我想這也會成為他學習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將給他帶來學科自信,也堅信今后在其他課堂也能看到他高舉的右手.
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和維度進行活動反思,這一篇篇畫面感極強的反思,都是學生深度學習的縮影,也成為了學生生長的加速度.
項目化學習并不是通過具體的教材去培養(yǎng)學生,而是運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去激活學生的審辯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解決現(xiàn)實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團隊合作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樣的學習真實發(fā)生,這樣的學生拔節(jié)生長.
參考文獻:
[1] 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yǎng)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 馬云鵬.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學科教學指南.小學數(shù)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