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卉
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中將4至6名學生按性別、能力、個性特點、家庭社會背景等混合編組,形成一個異質學習團體。每個小組成員都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協同努力。合作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是國家基礎課程改革所強調和提倡的新型學習方式之一,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也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正在廣泛使用的教學方式之一。筆者現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予以探討。
一、劃定個性化的小組,根據合作效果進行定期調整。
教師在劃分學習小組時,需充分考察學生的個性,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合理搭配小組成員。小組的劃分要充分利用小組成員的各自優(yōu)勢,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提升合作效率。教師在進行小組劃分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對小組劃分的情緒變化,避免將存在矛盾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小組,從而激化矛盾。另外,教師在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一定時間后,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調整??梢越⒃u測機制,在劃分前與劃分后進行考試的測評,對測評的結果進行分析,逐漸劃分出最佳的小組,充分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合作興趣。
興趣是促學的動力,是成功的先驅。小組合作學習要想在課堂上發(fā)揮其合作的功能,教師首先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合作的興趣。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積極合作,共同學習。例如:在講《數據的收集與表示》時,先提問100萬人民幣用體積多大的箱子能裝得下。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給每個小組發(fā)了一張100元的人民幣,讓同學組內討論解決。于是各小組同學都積極動手估算,討論著測量、減少誤差。這樣既分散了教學難點,又激發(fā)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小組內的每一個學生都在積極的活動中得到動手、動腦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三、營造合作氛圍,培養(yǎng)探究精神。
新課改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注意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嘗試合作學到知識的樂趣。在《三角形的內角與外角和》一課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時,我先讓每個學生把一個三角形制片的三個角撕下來,然后拼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平角。然后提問:“既然通過把三個角的頂點轉化到同一頂點的方法可以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大家思考一下,有沒有其它的方法證明這個定理?!庇谑歉餍〗M的同學紛紛發(fā)表意見、爭議、討論,排除不可能的辦法,補充好的想法,推出了這些見解:可以在頂點上選一點,通過做平行線把三個角轉化到一個頂點處;可以在邊上選一點,通過做平行線把三個角轉化到一個頂點處;可以在三角形內部選一點,通過做平行線把三個角轉化到一個頂點處……這些想法很積極,可以看出各組同學是經過了積極的探究、合作得出結論,有一定的道理,顯現出科學探究的萌芽,表現了同學們小小年紀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的勇氣和決心。
四、合理設置合作任務,加強引導式探究學習。
教學任務的布置是課堂合作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將教學目標及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結合。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活動中,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深入研究,科學掌握教學內容。在進行一元二次方程的任務設置時,可以將合作任務與實際問題進行緊密結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題材,進行相關應用題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要進行多種方法上的引導,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合作方式,積極尋求適合自己小組的合作方式。同時,糾正合作方式的偏差,找出個性化的小組合作方式。
五、逐步提出要求,指導學生合作學習方法。
任何學習方法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時間的培養(yǎng),需要老師耐心的指導,也就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指導方法。剛開始進行合作學習時,課堂秩序混亂,喧鬧聲大,學生各行其是,沒有合作意識。例如,有一次,我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會做的,小組同學要互相幫助。結果是會做的學生一會兒就做完了,做完就無事可干。不會做的或坐著不吭聲,或吵鬧不停。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方法雖好,但真正實施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師耐心指導,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訓練。于是我決定采用鼓勵的方法引導學生人人參與、學會合作。合作時人人都得發(fā)言。經過一個星期的鼓勵,全班幾乎每個人都做到了。這時我又提出第二個要求;說話聲音要低:第三次提出要求:一個人說話時,其他同學認真聽,且不能弄出聲響。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進行引導,逐步形成學生之間有序的、科學的、友愛的合作習慣。
六、教師要處理好角色意識,及時對合作過程實施調控。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評價標準的確立是在不忽視對個人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基礎上,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學生在發(fā)言中遇到問題,可以允許本組同學給予必要的提示。對于個別學生不能有效與人合作,則進行適當的人員調整,及時告誡。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內的合作評價,使學生認識到個人目標的達成取決于小組集體目標的實現。合理評價對指導和調節(jié)學生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受到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首先是通過教師的角色變化來實現的。合作交往中教師的主要行為表現在傾聽、交流、協作、分享,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向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學習的合作者 ,因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同時扮演了權威、顧問、同伴三種角色。教師應針對班級、小組的具體情況,用恰當的語言,對學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導與評價,充分展示各種問題的形成過程與解決過程。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及時作出指導和調節(jié),促成高效的互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