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薛璇|文
起初,我們不經(jīng)意相識,緣于《中國有色金屬》這冊薄薄的雜志。于是,多年來,我們共同徜徉在字里行間,共同見證有色金屬行業(yè)的起伏沉蕩,共同經(jīng)歷一冊雜志的春秋風云。此刻,金秋十月,正逢雜志四十華誕,在收獲的季節(jié)迎來一個特殊的時刻,情到深處,化成一句——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輕狂。
你們與我們共同的奔赴是這條新聞的大江。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感謝你們的信賴。在紛繁復雜的日常工作中,你們擠出時間,胸懷光明磊落之志,秉承九曲回腸之情,從遙遠的礦山深處、車間班組傳來一篇篇充滿溫度和心血的文章,或辭氣沉雄,情懷慷慨;或行云流水,灑脫自然,無不源源涌現(xiàn)著你們對企業(yè)的熱愛與溫度。對你們來說,署名文章的那一縷墨香,帶來瞬間的驚喜,帶給社會以真實的信息,帶給企業(yè)以滿滿的信心,也讓你們由此步入特約通訊員的陣營,和我們一起奔赴新聞的大江大河。
你們與我們的友誼是如此純粹。大家地域不同、崗位各異,是新聞的魅力讓你我成為未曾謀面的相知,或是把酒言歡的摯友。君子之交,互為師友,你我都是在青燈古佛一般的寂寞中,用孤獨碰撞出文字的火花。所有遇見,皆為因果。即使你我平凡如一株小草,也足以互贈一縷芬芳,即使你我微弱如一根火柴,也足以照亮彼此的一席空間。
你們與我們共同撐起雜志這片天空?;蛟S不為你們所知的是,1983年創(chuàng)刊以來,雜志在有色金屬行業(yè)的浪潮中并非一帆風順,其間,遇到過時代轉(zhuǎn)型的漩渦,遇到過經(jīng)濟下行的暗流,同行不屑、社會質(zhì)疑,曾經(jīng)的我們?nèi)缤瑫r代的草芥一般,迷茫無助、艱難生存。特別是在紙媒式微的時代,一家家紙媒關(guān)停的寒涼籠罩著內(nèi)心的悲憫,不時有著絲絲的蒼寒。
但是,讓人欣慰的是,你們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們最堅強的支撐,你們的鼓勵讓我們不可能成為時代的棄兒??恐频Z前行、不屈不撓和狼性作戰(zhàn),我們共同搶抓新媒體時代的機遇,多條腿走路,不斷調(diào)整作戰(zhàn)方針,以《中國有色金屬》《世界有色金屬》《中國金屬通報》三本紙媒以及“有色新聞”微信公眾號和“有色新聞”視頻號,衍生三大品牌活動,再加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年鑒》社,打造了“3231”的全媒體矩陣格局,在完全市場化競爭中謀立了自有的生存法則,從最低處爬坡過坎,走過最難的時刻,得以生存,擁抱發(fā)展。此時,我們不負重托,士氣高昂,信心十足。無論一蓑煙雨,還是花重錦官,我們都會把最強的聲音、最美的風景、最真的呼喚奉獻給行業(yè)社會,讓有色新聞的種子在行業(yè)熱土上蓬勃生長。
此刻,感謝王運征、李艷、黃平義、周蓉蓉、王澤生、郭小勇、何健、楊躍祥、黃少華、王海波、王曉曼、柏華、代志剛、夏富青等等熟悉的人(情長紙短,道不盡名字,特此致歉),以及離開行業(yè)的王長明等人,還有那些退休的人、遠去的人。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未來,你我還將攜手,讓文字窸窣有聲,讓初心隱在其間,一同在鍵盤律動中書寫行業(yè)的詠嘆,堅持靈魂的疏放,拱衛(wèi)新聞的燈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