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春亭丘金星
(1.瓊臺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2.海南省兒童認知與行為發(fā)展重點實驗室,海南 ???571127)
國際《兒童權利公約》將“兒童”界定為“18歲以下的任何人”?!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界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隨著環(huán)境建設水平的不斷提高,現有的環(huán)境對兒童在環(huán)境中的需求關注度不高,從而導致了一系列的環(huán)境安全問題。
國際“少年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提案從1996年開始實施,旨在響應聯(lián)合國關于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第二次會議決議:把城市建設為適合所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會議提出少年兒童的健康程度是衡量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健康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終標準[1]。2021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教育部等23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兒童友好要求在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fā)展環(huán)境等方面充分體現。
公共空間的尺度會影響人的出行活動,距離的遠近、尺度的大小帶來截然不同的效果。在心理效應下,人對于相隔甚遠的活動空間往往會選擇較近的區(qū)域前往,而遠距離的區(qū)域則會逐漸失去人氣,這既是環(huán)境與人的疏離,也是制約人的交往活動、匯聚人氣的藩籬。
活動區(qū)域需要符合人的生理尺度,受到物理條件的限制,每個人的行動力不同,可觸及的空間范圍也不同。兒童活動空間需要設置具有標志性的設施或立牌,在人眼可視范圍內,如果肉眼可觀測到的設施數量減少或是沒有標志性立牌的提示,會降低人的興趣,從而減少前往兒童空間的路徑流動。因此,在綜合性公園中布置距離近、尺度小的兒童空間往往更能推動兒童間的交往活動。
綜合性公園兒童活動區(qū)域需要符合兒童的心理尺度,即連續(xù)空間的領域設置。在空間中布置階梯、小水面、矮墻和景觀裝飾可以促進空間的連續(xù)性,弱化生理尺度對兒童的影響,降低兒童對空間尺度的距離感,進而延長兒童的停留時間[2]。人在心理尺度的影響下,往往偏向于在小尺度的公共空間活動,兒童空間屬于一種密集型的小尺度公共空間,活動在這里聚集。而大尺度的空間布局較為分散,容易分散兒童的注意力,不利于區(qū)域內活動的聚集。
通過調研海口市的萬綠園、白沙門公園和人民公園3處綜合性公園,發(fā)現其中存在諸多兒童環(huán)境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環(huán)境材料安全、設施設計安全、光照安全、植物安全、水體安全和兒童游樂場的空間布局安全等方面。
金屬材料具有導熱性[3],兒童觸摸會燙手。樹脂材料長期暴露在空氣下易老化、不耐久,在部分兒童的暴力使用下容易損壞。
??谑腥嗣窆珗@中的部分木質活動設施維護不到位,存在木質木凳遭到破壞、影響使用且無人維護的現象。木材受外界影響較大,而劣質木材的壽命更短,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淋,容易開裂和發(fā)霉,開裂產生木刺,兒童在玩耍時稍不注意會扎手、滑倒,發(fā)霉的木板容易滋生細菌,部分過敏體質的兒童接觸會產生過敏癥狀。
不達標的塑料材料用于制作兒童游樂設施的玩具的原材料,在長時間的暴曬下,材料容易產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成分或者設施部件老化,兒童長時間在此區(qū)域玩耍接觸具有安全隱患。
2.2.1 娛樂設施
公園中的部分兒童游樂設施的承載力、緩沖及尺寸設計不合理,兒童容易發(fā)生危險事故,且存在設施年久失修的情況,在高溫持續(xù)暴曬及兒童的暴力使用下,設施容易損壞。
2.2.2 功能性設施
人民公園湖邊的護欄和萬綠園水邊的護欄設計不符合兒童的身高尺寸且間隔過大、高度過矮的護欄都存在安全隱患,兒童如果在這類護欄周邊玩耍,容易出現卡頭、攀爬摔傷的情況,護欄就失去了保護作用。
2.2.3 公園的遮蔭設施較少
萬綠園和白沙門公園的兒童活動區(qū)域和兒童休息區(qū)域的蔭蔽處較少。白天在太陽光照下,向陽處受到太陽直射,較熱,對兒童的室外活動影響較大。海南日照時間長、紫外線較強,當兒童長期停留在露天的游樂設施中或處于暴露的環(huán)境下容易中暑和曬傷。綠植具有遮蔭的作用,園內多采用低矮綠植等觀賞性植物,可供的遮蔭范圍較小。公共座椅大多設置在向陽區(qū),且沒有配備遮蔭部件,容易吸熱升溫,將導致使用率大大降低,大人和兒童均無法在戶外久留。
在空間布局中,不合理的燈光布局會產生視覺盲區(qū),如果夜晚兒童在照明不佳的區(qū)域活動,容易受傷,出現如碰頭、掉坑、絆腳等安全問題。
海南的本土植物種類繁多且具有多樣性,在調研中發(fā)現3個公園中栽有帶刺植物,部分毒性植物分布廣泛且具迷惑性,兒童容易誤食中毒。主要有毒性植物、帶刺植物和致敏性植物。
毒性植物如見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Lesch.)、百花曼陀羅(Datura metelL)、夾竹桃(Nerium oleander L.)、牛茄子(Solanum capsicoides Allioni)、海杧果(Cerbera manghas L.)等。帶刺植物如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p.)、仙人掌(Opuntia stricta(Haw.)、虎刺梅(Euphorbia milii var.splendens(Bojer ex Hook.)Ursch &Leandri)、劍麻(Agave sisalana Perr.ex Engelm.)等。致敏性結果植物如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 Sol.)、麻風樹(Jatropha curcas L.)、龍葵(Solanum nigrum L.)、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L.)Schott)等,其果實均不可食用,兒童誤食會中毒,誤觸會過敏。
植物所帶來的環(huán)境因素改變能對孩子造成傷害。如鐵西瓜(Crescentia cujete L.)的果實成熟后會自動炸裂,濺出有毒汁液,兒童在周圍玩耍時容易受傷。
部分水生植物與蚊蟲呈現寄生關系,水環(huán)境變化與蚊蟲滋生密切相關[4],長期不清理且水質較差的水域容易滋生蚊蟲。兒童具有親水性,夏季多在水邊活動,長時間在水域附近停留易被叮咬,熱帶地區(qū)蚊蟲多含毒性,被叮咬后會引起過敏性休克、紅腫水泡、瘙癢等問題。
噴泉池的水深設計不合理,若兒童游玩不慎掉入水池中,容易出現溺水險情;同時發(fā)現,部分噴泉的供電線路維護不及時,電線裸露在干涸的水池中,暴露在強烈的光照下,電線外皮干裂、老化嚴重,如果噴泉運行前檢修不到位,極易發(fā)生水池漏電的安全事故。
公園中的觀賞水景存在長期不換水的問題,從而導致水質發(fā)臭、長苔蘚的現象,水中微生物生長,容易滋生細菌。由于噴泉自身構造和外環(huán)境的影響,噴泉水為細菌包括軍團菌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和繁殖環(huán)境[5]。軍團菌是一類水生菌群,在環(huán)境水源中分布甚廣,廣泛存在于公共場所各種水體中[6],且軍團菌感染與噴泉存在相關性[7],兒童觸碰水后容易出現皮膚發(fā)癢的狀況。
綜合性公園中兒童游樂區(qū)域布局相對分散,存在公共座椅不足、缺少活動空間的情況,兒童活動范圍邊界模糊,交通工具入園容易發(fā)生碰撞危險。如,海口市人民公園的兒童活動場所非常缺乏,公園周邊配置了學校與住宅區(qū),兒童對游憩有著極大的需求,公園中的紀念性雕像成了兒童的攀爬對象,影響非常不好,需要增加兒童活動場地。
兒童戶外游樂設施的材料主要有金屬材料、樹脂材料、木質材料和塑料材料4類,其安全特性各有不同。
3.1.1 金屬材料
金屬類材料具有硬度大,受外力影響小的優(yōu)點,游樂設施中常用的金屬材料是鋼,主要有碳素鋼、合金鋼[3]、不銹鋼材料等。由于海南氣候炎熱,公園設施長期暴曬,而不銹鋼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因此多采用不銹鋼材料,下面將簡要分析不銹鋼材料的優(yōu)缺點。
不銹鋼材質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耐腐蝕、鹽堿,表面光滑無棱角,多用于滑梯的輔助材料和戶外健身器材,如漫步機、扭腰器、上肢牽引器等,兒童游玩時較為安全。但??谑形挥跓釒У貐^(qū),氣候炎熱,日照時間長,不銹鋼材料在長時間的高溫照射下,受到光反射,容易吸熱,且具有導熱性,兒童觸摸會燙手,因此應將不銹鋼制品的兒童游樂設施布置在陰涼處。如,海口市萬綠園的健身器械布置于林蔭小道上,在運動的同時避免了陽光直射[8],人群在這里聚集。金屬滑梯應配有遮陽涼棚,或朝北安裝,防止金屬滑梯被曬得太熱,燙傷兒童,滑梯出口處的安全區(qū)域永遠都不能與其他任何設備的安全區(qū)域重合[9]。在高溫且無遮蔭的條件下,設施的使用率將大幅度降低。
3.1.2 樹脂材料
3.1.2.1 橡膠材料
橡膠類材料材質柔軟,可塑性強,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運用于玩具的制作,橡膠類材料玩具多應用于兒童益智區(qū)域。
3.1.2.2 塑膠材料
從地面安全考慮,對不同材質的地面鋪裝材料進行分析,常見的兒童游樂區(qū)域的地鋪有塑膠地面、沙地、松散材料等,塑膠材料作為一種地面鋪裝材料,起到分隔空間和緩沖作用,多用于地面緩沖的安全性設計。常用的軟質地面材料中的塑膠場地,由聚氨酯預聚體、混合聚醚、廢輪胎橡膠等材料組成,由于其硬度彈性適當、耐磨防滑、色彩鮮艷,能降低摔傷率,近年來成為使用率較高的地面材料[9]。
3.1.3 木質類材料
木質類材料屬于天然材料,取材方便且價格低廉,多用于兒童活動區(qū)域木質玩具的制作、大型場景模型的搭建和兒童休息區(qū)域的座椅制作。在挑選用于兒童游樂設施的材料時,從長遠性和可持續(xù)性考慮,應優(yōu)先選用優(yōu)質的木材和環(huán)保類涂料。并且要給木質類材料涂保護油漆,定期維護[10]。
3.1.4 塑料類材料
耐高溫且無毒的塑料類材料較為環(huán)保,維護成本低,具有耐磨性,能做成無鋒利棱角,兒童磕碰不易受傷。安全塑料是兒童游樂區(qū)域中的常見材料,多用于滑梯等大型多人游樂設施和兒童益智區(qū)域的玩具建造。
兒童活動設施安全需要考慮到設施本身的設計安全及活動區(qū)域的場地安全,設施是否符合人體工程學,兒童的活動空間范圍是否合理。設施面向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可分為單人設施(如秋千、漫步機、健身車)、雙人互動設施(如蹺蹺板)和多人設施(如滑滑梯、小型攀爬巖、沙堆、親子益智區(qū))。
3.2.1 承重安全
以面向單人的設施秋千為例,分析其設計安全。秋千的受眾廣泛,設計時需要考慮繩子的長度及起落范圍,制作繩子的材料韌性,綁繩的頂部柱子的最大承受力和承重柱的重量能否支撐人的大范圍離心運動等細節(jié)。一段秋千支架上懸掛的秋千數量不應該超過2個。秋千之間及秋千與支架之間的距離不得少于76.20cm。輪胎秋千搖擺到離支撐立柱最近的時候,其與支架之間的距離也不得少于76.20cm[11]。
3.2.2 緩沖設計
兒童使用雙人合作設施蹺蹺板時安全性較高,蹺蹺板的上下擺動幅度有限。兒童如果暴力使用,容易受傷。從板座的安全性考慮,在座椅下方增加緩沖區(qū)域,進行減震的設計提升。蹺蹺板屬于起落式的娛樂設施,向上和下落時都需要借助雙腿,區(qū)別在于向上翹起需要雙腿蹬地提供向上的力,下落時需要緩沖的力。當兒童使用時,在力的作用下,緩沖的力不足便容易導致座椅磕地的情況,臀部間接地受到來自地面的力,不合理的座面甚至會導致跌落。在蹺蹺板下部布置橡膠等緩沖材料(如廢棄的半圓形輪胎),省力且人性化。
3.2.3 尺度安全
設施本身的設計要符合人體工程學,兒童游樂設施的設計要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高差異,配置與相應年齡段兒童安全相符合的游樂設施。
兒童游樂區(qū)域和臨水區(qū)域要設置護欄為兒童安全增添雙重保障。護欄起到安全防護的作用,護欄的間隔及高度要符合兒童的身高尺寸。護欄起到隔斷空間的作用,兒童天性好奇,愛四處走動,活動范圍大,護欄深層次限制了兒童的活動范圍,利于家長看護。護欄的設計形式可以從尖銳、方正向圓滑、柔和進行優(yōu)化提升。
3.2.4 合理布置遮蔭設施
白天在太陽光照下,背陽處較陰涼,對兒童的室外活動影響較小,適合作為休息娛樂的場所,因此建議游樂設施及休閑座椅多增設在背陽處或是向陽蔭蔽處。綠植具有遮蔭的作用,低矮綠植可供的遮蔭范圍較小,兒童休息區(qū)域應與具有大范圍遮蔭作用的大喬木、綠植相配置。區(qū)域內可以適當增設景觀小品,將座椅與藝術裝置相結合、雕塑與植物相配置,提高向陽區(qū)域的利用率和人的流動率。
光照安全設計不僅具有照明、導向和互動作用,亦是公園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從安全性考慮,應該在視覺高點和低點處點狀布置燈光,目的在于照亮視覺死角,對兒童起到預防和引導作用。光照設計也可用于營造溫暖的區(qū)域空間,延長兒童的停留時間,在小尺度的空間區(qū)域(如兒童活動、停留區(qū)域)布置小型燈盞。在城市公園設計中的互動性研究中,徐莉莉[12]根據兒童的互動需求較高,提出利用多感官互動的互動型設計,通過營造出富有特色體驗的空間場所和設施,來吸引人們積極參與景觀互動。夜晚可以增加智能互動的光影娛樂設施,結合不同材料,如發(fā)光材料、觸感變化材料等,通過調動視覺、聽覺、觸覺多感官共同作用,激發(fā)兒童的興趣,參與互動體驗,從而提升環(huán)境安全[13]。
從植物安全考慮,部分香花類植物在花粉期會產生大量花粉,通過風、動物等媒介的傳播擴散會影響患有花粉過敏癥的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部分患有花粉過敏癥和過敏體質的兒童,吸入花粉后容易產生腹瀉等癥狀。花粉作為過敏原,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兒童在吸入花粉后易引發(fā)哮喘病。在引起變應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的眾多變應原中,吸入性致敏花粉是最重要致敏原之一,花粉過敏是??谑凶儜员茄字饕∫蛑?,軟葉針葵花粉、芒果花粉和蘇鐵花粉是海口市區(qū)變應性鼻炎最常見的花粉變應原[14]。
花對兒童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尤其是色彩艷麗且具有特殊氣味的,吸引兒童采摘、聞花香,產生花粉的植物如軟葉針葵(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芒果(Mangifera indica L.)、荔枝(lychee,litchi)、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蘇鐵(Cycas revoluta Thunb.)、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Jacq.)R.Br.)等。
綜合性公園在配置綠植時,從兒童的安全性出發(fā),需要考慮到采用的植物是否會對具有過敏體質的兒童產生影響,如可結果的植物是否具有毒性,花類植物所攜帶的花粉是否會對兒童造成過敏等問題[15],合理配置安全性較高的植物,如狐尾椰(Wodyetia bifurcata A.K.Irvine)、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 L.)等,降低潛在風險[16]。
針對兒童被叮咬的問題,園內植物的布置可以從具有驅蚊作用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考慮,如香葉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薰衣草(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等。此外,在空間整體規(guī)劃上,周佳怡根據蚊蟲陸生階段偏好無風或微風環(huán)境,提出在濕地公園應通過豎向設計在園內形成通風廊道,減少風影區(qū),抑制成蚊的陸地活動,進而減少蚊蟲孳生[17]。
水池的水深應當滿足設計規(guī)范要求,防止發(fā)生兒童溺水事故。兒童戶外游戲活動空間中的水景設計最好是動態(tài)水,面積較小,水深以15~30cm為宜,以免威脅到兒童的安全[18]。水具有導電性,因此動態(tài)性的聲控噴泉需要經常檢修,線路做好規(guī)劃,電線增加絕緣層。
缺少維護的噴泉容易滋生細菌、長青苔,應當安排人員定期清理水池、換水。兒童在平臺上玩水時具有潛在風險,水面摩擦力小,當兒童在平臺長時間的停留玩耍,平臺濕滑,容易滑倒,因此水景的地面鋪磚材料需采用防滑材料,在水景的邊界應該布置臺階明確界定,將臺階的棱角進行圓滑處理,以免兒童滑倒碰傷[19]。
兒童活動空間應當以兒童游樂空間為主,家長看護空間為輔進行布局。游樂空間起到兒童之間聯(lián)系交往、娛樂活動的功能,看護空間起到休息、照看和交往的功能??醋o空間的周邊綠植應當注重空間圍合功能,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空間布局理念。同時,綜合公園在設置兒童活動空間時應充分考慮光照時間和角度,合理規(guī)劃兒童活動和休息區(qū)域,考慮兒童及家長的活動范圍,保證兒童活動場地的陰涼與舒適。
3.6.1 根據空間的功能劃分區(qū)域
3.6.1.1 游樂空間
兒童游樂空間要相對封閉,出入口盡量設置一處,防止兒童跑出活動區(qū),減少其走失風險。同時,在改建中結合自然元素,增加兒童的游戲場所,滿足其游戲需求。
3.6.1.2 合理布置看護空間
看護空間需要提供開闊的可視環(huán)境和充足的休息座椅。植物和座位的合理配置可以在增加蔭蔽區(qū)域的同時帶來不同的空間效果。同時,充足的休息座椅給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條件。
3.6.2 出入口的安全布局
應盡量避免交通工具進入兒童活動區(qū)域。根據安全心理學理論,場地平坦、視線開闊的主入口設計,會讓兒童和家長都能產生一定的心理安全感[20],而且主入口應盡量遠離車流量大的主要城市街道,也應避開交叉口與交通崗,否則在進出游憩空間的時候容易產生交通安全隱患,不利于兒童安全的保證。綜合公園出入口處人流和車流量大,不宜在過于靠近這些區(qū)域的地方布置兒童游樂場所,且綜合公園擁有多個出入口,布置過于靠近出入口的區(qū)域,公園的整體人流容易分布失衡,導致局部地區(qū)“荒廢”,因此將兒童游樂區(qū)域布置在綜合性公園的中部較合理。
綜上所述,兒童在公園中的安全是城市公園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涵蓋設施設備安全、地形安全、光環(huán)境安全、植物安全、水體安全及兒童活動空間布局安全等多個方面。其中,設施設備的完善與安全是最基礎的保障,地形的巧妙設計可以既提升公園的趣味性,又保證兒童的安全。光環(huán)境安全不僅提供了視覺上的導向,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園的互動性。植物的選擇需要考慮到其對過敏兒童的影響,并注意避免兒童接觸有毒植物。水體安全設計應滿足相關規(guī)定,以防止兒童溺水。兒童活動空間的布局則需要從游樂和看護2個角度考慮,營造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huán)境。所有這些因素都應在公園設計中得到充分考慮,以確保兒童在公園內的安全。此外,本研究尚有不足之處,如對殘疾兒童的研究沒有涉足,僅關注了公園設計本身,沒有涉及到公園的維護和管理問題,學者今后可以在這方面展開研究,多方面保障兒童在公園中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