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松* 駱洪林 官 峰
(中海油能源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潔能源分公司)
近年來,海上風電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為了適應海上風電國內市場需求,以風機廠家為技術驅動主力軍加快了風電技術革新,風電單機容量從2021 年平均約5.6 MW 躍升至2022 年平均約8.0 MW。2022 年風電機組主力廠家最大并網安裝機型為明陽8.0 MW 風電機艙,其起吊質量約400 t,最大吊高約130.2 m;上海電氣11 MW 風電機艙(含發(fā)電機)質量近500 t,最大吊高約141 m;海裝8.5 MW 風電機艙(含輪轂)質量為360 t,最大吊高約142 m。隨著國內金風16 MW 機組下線、海裝18 MW 機組研發(fā)及后續(xù)25 MW風電立項,風輪掃風面積越來越大,風電安裝標高勢必會提高,對海上風電安裝船的要求也將更嚴苛。
國內海上風電安裝船主要可分為:坐地式、自升非自航式和自升自航式。國內沿海施工海域風電安裝作業(yè)以自升式安裝平臺為主,截至2022 年年底,國內起重能力超過600 t 船機約40 艘。隨著近年來海上風電快速發(fā)展,大量船機投入生產項目中,風電安裝船選擇、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選定風電安裝船無法插腿站樁
由于建設單位建設海域海床地質地勘資料準確度不夠,風電安裝船選型分析船舶插深預估不足,導致選定中標單位風電安裝船抵達風場時,因船舶質量較大,壓樁過程中直接造成穿刺,重新選擇風電安裝船造成工期浪費和成本上升,并增加了機位站樁的風險性。
(2)風電安裝船履帶吊施工風險較大
國內現(xiàn)存大部分風電安裝船只有1 個固定式海工吊,另外配置1 臺移動式履帶吊。移動式履帶雖有效解決了只有主吊機的風電安裝船施工靈活的問題,但履帶吊在施工過程中容易發(fā)生尾部翹起等安全問題、船舶氣隙抬升過程傾斜履帶吊位移平臺失穩(wěn)的重大風險。
(3)風電安裝船吊高不夠,解鎖吊鉤限位,氣隙無限抬升
由風場建設海域水深、地質及選定風電類型,決定風電吊高需求,風電安裝船為保證滿足風電吊裝吊高在船舶主吊機吊高極限狀態(tài)時,施工單位選擇解鎖安全限位吊鉤進行極限作業(yè)。吊高需求偏差較大時,開啟壓載水內循環(huán),抬升船舶氣隙最高至30 m,導致船舶冷卻系統(tǒng)處于極限狀態(tài),容易使船機設備溫度過高而發(fā)生故障。當船舶插深較小時,這種極限工況下造成船舶穩(wěn)心過高事故發(fā)生概率將大大增加。
(4)風電設備吊重校核標準不統(tǒng)一
海上風電建設單位對于海上施工船舶吊裝質量校核系數(shù)選擇認可不一?,F(xiàn)目前起重吊裝參數(shù)要求分為2 種技術路線:海洋工程領域普遍參照船級社海洋工程技術規(guī)范,選取動載系數(shù)和不均衡載荷系數(shù)展開吊重校核;陸地起重吊裝參照陸地起重吊裝規(guī)范,要求單機吊裝不超過被吊物質量90%,雙機抬吊單機負荷不超80%。海上風電大出臺相關技術要求,未對海上吊裝作業(yè)被吊物吊重范圍未展開細分,大部分建設單位通常采用后者,但也有建設單位要求同時滿足二者要求,極大地限制了風電安裝船適用能力。
風電安裝船選型的關鍵在于插深計算相對準確、船舶最大安全吊重、船舶站位距離選擇和最大安全吊高校核分析,基于以上校核分析設定安全余量,一次性篩選合理船機開展風場風機安裝。本文結合揭陽海上風電風電安裝項目,形成了一套合理的風電安裝船選型流程,有效解決了風電安裝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保證了風場建設的成本、進度、質量和安全等要求。圖1 為船機選型流程。
圖1 船機選型流程
考慮船機整體結構形式,滿足最大風電設備質量過駁、安裝就位時起重能力,進一步展開滿足起重能力下船舶最大站位距離,計算船舶樁腿插深和最大作業(yè)半徑下吊機吊高能力,與風電設備吊高需求對比,循環(huán)調整船舶站位距離,同時保證設定的船舶站位距離施工安裝過程中與風電機組設備發(fā)生干涉。
海上風電安裝船結構形式多樣,包括三腿、四腿和六腿等,但綜合考慮海上風電工程實踐檢驗和事故經驗,風電安裝船大多采用四腿自升式結構。風電安裝船是海上風電核心的專業(yè)船機,目前國內大多風電安裝船只有1 臺固定式海工主吊機,輔以移動式履帶吊充當輔吊機。對于風電安裝船上布置履帶吊因拖航監(jiān)管要求,船級社要求不予辦理試拖業(yè)務,同時國內新造風電安裝船主/輔吊機均為固定式海工吊。因此,對于風電安裝船,推薦采用四腿和具備2 臺固定式海工吊的風電安裝船。
根據(jù)獲取風電設備參數(shù)以及海工成熟經驗,推薦按照DNV 起重吊裝規(guī)范,單件過駁、吊裝動載系數(shù)取值K1,不均衡載荷系數(shù)K2(雙擊抬吊時取值考慮1.1),要求船機起吊能力大于K1·K2 倍最大結構物質量G,通過以下2 種工況的船舶質量校核,選擇較小作業(yè)半徑作為船舶站位距離最大參考值,詳見表1動載系數(shù)K1(DNV 起重吊裝規(guī)范)。
表1 動載系數(shù)K1(DNV起重吊裝規(guī)范)
還需考慮以下工況:
(1) 運輸船過駁情況:過駁最大結構物質量G1(含工裝質量),要求船機起吊質量=G1·K1·K2 時,吊機最大作業(yè)半徑為R1;
(2)設備從甲板吊裝至結構安裝位置情況:吊裝最大結構重量G2(不含工裝重量,含索具重量),船機起吊質量=G2·K1·K2 時,吊機最大作業(yè)半徑為R2。
船舶樁腿插深計算依賴于風場地質條件、安裝船船舶重量、樁靴尺寸等因素,樁腿插深計算偏差越小對風電安裝船越安全,根據(jù)工程經驗推薦采用SAME軟件插深計算,偏差基本控制在1.5 m 以內,完全滿足插樁需求。為避免地質條件較差或計算插深處于“雞蛋殼”層邊緣時,建議進行第三方插深校核,降低計算誤差,提高站樁及施工安全性。
通過計算樁腿插深,在已確定站位距離前提下,計算船舶樁腿長度、船舶氣隙、船舶型深和主吊機最大吊高,與風電設備就位標高(含吊索具高度及摘勾余量)對比,校核船舶最大起吊高度,若不滿足要求時,減小船舶站位距離再校核吊高是否滿足要求。船舶氣隙取值受船舶樁腿可用長度影響,但通常建議不超過海水提升泵揚程范圍,有利于避免船舶穩(wěn)心偏高和船舶機械性能。
對于滿足起重能力、起吊高度的船舶站位距離,對風電機組設備、船舶結構施工過程放樣,保證所有設備吊裝過程中不與船舶結構發(fā)生干涉,特別是葉片就位距離及就位時葉片震顫抖動,確定不與吊臂發(fā)生干涉,考慮2~3 m 安全余量,從而篩選出合適風電安裝船。
一般情況下一個風場內船舶不同位置插深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對選定安裝船展開多機位船舶插深計算,綜合判定船舶風場所有機位安裝適應性情況。此外,風電安裝船滿足風場全部風機安裝能力基本要求,還應考慮風機安裝的工效,本著提高工效、縮短安裝周期的原則,在適用風場風電安裝船中盡可能選擇甲板面積大的風電安裝船,同時考慮風電安裝船樁腿的驅動形式。從多個角度綜合分析,盡可能選擇具備覆蓋所有機位風機安裝能力的船舶。
本文分析了海上風電安裝船施工過程中現(xiàn)存的問題,通過工程實踐形成了一套標準的海上風電安裝船選型流程,結合地勘資料、風機參數(shù)等,可以快速確定適合特定風電場項目的風電安裝船?;谀筹L電場項目,有效地驗證了該流程和關鍵要求設定的合理性。運用該流程,可提高風電安裝項目施工效率,降低風電安裝安全風險,可為海上風電安裝項目船機選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