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霞,胡榮權,吳阿蘭,林顯營,劉翠梅,吳棟梁,曹秋鳳
廉江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廉江 5244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損的復雜臨床綜合征,以呼吸困難、咳嗽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如不及時治療可發(fā)展為難治性心衰,損害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臨床主要采取利尿、血管緊張就素轉換酶抑制劑等方法治療CHF,可有效減輕癥狀,延緩病情進展[2]。但CHF的治療時間較長,患者居家康復期間由于對疾病認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加之出院后缺乏專業(yè)健康照護,影響治療及康復效果,甚至導致反復住院,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因此,加強出院后的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傳統(tǒng)院外護理以出院指導與電話隨訪為主,患者失訪率較高,護理效果欠佳。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模式應運而生,并在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中廣泛運用[3]。基于此,本研究將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用于CHF患者中,旨在觀察對其病情恢復的影響。內(nèi)容如下。
選取2018 年8 月—2020 年8 月廉江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2例CH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6 例。觀察組男27 例,女19 例;年齡52~78 歲,平均年齡(63.71±3.08)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70±0.51) 年;體質量指數(shù)(BMI) 23~29 kg/m2,平均BMI(26.30±0.28)kg/m2;合并癥為12例糖尿病,15例高血壓,19例高脂血癥;心功能分級為15例Ⅱ級,26例Ⅲ級,5例Ⅳ級。對照組男26 例,女20 例;年齡54~79 歲,平均年齡(64.24±3.19) 歲;病程1~12 年,平均病程(5.64±0.52)年;BMI 23~28 kg/m2,平均BMI(26.22±0.31)kg/m2;合并癥為14 例糖尿病,14 例高血壓,18 例高脂血癥;心功能分級為16例Ⅱ級,27例Ⅲ級,3例Ⅳ級。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4]診斷標準,病情穩(wěn)定可出院,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不會使用微信,中途退出研究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延續(xù)護理:出院時向患者發(fā)放疾病健康手冊(疾病誘因、治療方式、護理方式等)及患者手冊(飲食圖譜、用藥清單、運動方式等),現(xiàn)場講解手冊內(nèi)容;按照患者心功能恢復情況制定針對性運動計劃,鼓勵其出院后積極堅持運動;出院后2周、1個月、2個月時進行電話隨訪,之后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持續(xù)干預6個月。觀察組實施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具體如下:(1)成立微信延續(xù)護理小組。由心血管科主任醫(yī)師(1名)、心內(nèi)科護士長(1 名)、主治醫(yī)生(1 名)、心內(nèi)科護士(5名)組成延續(xù)護理小組;所有成員護理實施前接受統(tǒng)一培訓,合格后參加工作。(2)成員職責。心內(nèi)科護士長擔任小組管理員,負責項目統(tǒng)籌實施,創(chuàng)建“心力衰竭患者護理群”;心內(nèi)科護士負責科普推送知識、微信隨訪;心血管科主任醫(yī)師與主治醫(yī)生責負責遠程診療,制定疾病管理方案,審核微信推送信息。(3)視頻版出院指導。護士于患者出院前1~3 d 將疾病健康手冊與患者手冊制作成短視頻,錄入二維碼生成器;出院時邀請患者進入延續(xù)護理微信群,關注醫(yī)院微信公眾號,并指導其如何掃碼觀看短視頻。(4)微信公眾號的使用。醫(yī)院公眾號中有出院隨訪模塊,點擊“健康咨詢”可獲得大量健康信息,點擊“醫(yī)患互動”即可與醫(yī)護人員在線交流,同時患者可將自我飲食、運動等數(shù)據(jù)上傳,由系統(tǒng)自動檢測分析危險因素,由護士給出護理建議。(5)微信群的使用。心內(nèi)科護士將疾病健康信息與護理知識以圖文、語音等形式推送群中,每周更新1 次,與患者保持線上交流,針對疑問較多患者可私信進行一對一遠程健康指導;每周六組織患者在群中進行經(jīng)驗交流,鼓勵其互相分享居家護理心得。(6)微信監(jiān)督?;颊呙恐苌蟼髯晕冶O(jiān)測表,護士根據(jù)表的內(nèi)容對飲食、運動等護理方案適當調(diào)整;針對連續(xù)3 次未上傳資料者,護士主動與其聯(lián)系,了解情況,并幫助其解決問題;每日19:00~21:00 期間確保有1 名心內(nèi)科護士關注微信群,接聽患者留言,12 h內(nèi)予以回復。持續(xù)干預6個月。
(1)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前(出院時)及干預6 個月后使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5]評價,包括自我概念、健康認知、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4 個維度,共172 分,分數(shù)越高越好。(2)心功能指標:干預前、干預6 個月后用心臟彩超檢測患者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3)生活質量:干預前后以中國心血管患者生活質量評定問卷(CQQC)[6]評價,包括體力、病情、醫(yī)療狀況、一般生活、社會心理狀況、工作狀況6個方面,總分154 分,評分高,生活質量好。(4)記錄干預6個月期間患者再住院情況。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ESCA 中的自我概念評分、健康認知評分、自我責任感評分、自我護理技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況(±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況(±s) 分
組別觀察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自我概念干預前15.18±3.34 14.72±3.01 0.694 0.490干預后25.20±2.73 20.19±3.47 7.696<0.01健康認知干預前26.14±4.20 25.88±4.72 0.279 0.781干預后57.94±2.30 54.67±4.08 4.735<0.01自我責任感干預前13.05±2.17 12.76±2.36 0.614 0.541干預后21.03±1.27 18.66±2.91 5.063<0.01自我護理技能干預前25.04±3.76 24.51±4.33 0.627 0.532干預后40.11±2.04 37.23±2.02 6.804<0.01
干預后,觀察組LVEF 水平高于對照組;觀察組LVEDD、LVESD、LVESV、LVEDV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情況(±s)
組別觀察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LVEF(%)干預前41.18±3.44 40.05±3.23 1.624 0.108干預后54.18±4.07 47.56±3.30 8.569<0.01 LVEDD(mm)干預前61.64±4.31 62.35±5.28 5.707 0.482干預后51.54±5.36 56.43±4.92 4.558<0.01 LVESD(mm)干預前51.73±5.89 52.27±4.04 0.513 0.609干預后42.21±3.44 47.72±4.82 6.468<0.01 LVESV(mL)干預前128.43±6.14 127.93±5.88 0.399 0.691干預后119.40±5.28 123.25±4.09 3.910<0.01 LVEDV(mL)干預前167.42±5.38 166.99±5.16 0.391 0.697干預后157.70±4.63 162.12±4.01 4.894<0.01
干預后,觀察組CQQC中的體力評分、病情評分、醫(yī)療狀況評分、一般生活評分、社會心理狀況評分、工作狀況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分
組別體力病情觀察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干預前22.21±2.52 23.04±2.83 1.468 0.141干預后57.92±3.77 52.58±3.02 7.498<0.01干預前14.79±3.56 15.01±2.48 0.344 0.732干預后24.02±2.34 19.73±2.60 8.318<0.01醫(yī)療狀況干預前2.37±0.45 2.38±0.32 0.123 0.903干預后4.57±0.51 4.16±0.35 4.496<0.01組別一般生活觀察組(n=46)對照組(n=46)t值P值干預前7.54±1.27 7.55±1.46 0.035 0.972干預后13.03±1.54 11.66±1.28 4.640<0.01社會心理狀況干預前11.74±2.53 11.47±2.13 0.554 0.581干預后22.20±2.31 18.57±2.64 7.018<0.01工作狀況干預前3.22±0.37 3.25±0.53 0.315 0.754干預后5.26±0.52 4.45±0.47 7.838<0.01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再住院為3 例,對照組患者再入院為10例。觀察組再住院率為6.52%(3/46),低于對照組的21.74%(10/4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90,P=0.036)。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發(fā)病率高、容易反復等特點[7]。藥物療法是目前治療CHF 主要手段之一。但CHF 病程長,患者在病情穩(wěn)定后,通常需要居家休養(yǎng)[8]。然而CHF患者年紀偏大,身體機能差,病情不穩(wěn)定,出院后由于多種原因難以遵循疾病注意事項,缺乏自我管理意識,不利于心功能康復,容易出現(xiàn)反復住院情況[9-10]。
延續(xù)護理是對患者回歸家庭后的持續(xù)指導及隨訪,提高護理服務的完整性、全面性[9]。既往延續(xù)護理多以電話隨訪為主,難以直觀了解和判斷患者病情變化,且易導致護患溝通不良。本研究中,觀察組ESCA 量表中的自我概念、健康認知、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評分高于對照組,LVEF 水平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LVESV、LVEDV 水平低于對照組,CQQC 量表中體力、病情、醫(yī)療狀況、一般生活、社會心理狀況、工作狀況等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在CHF患者中干預效果確切,可有效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功能水平,減少再入院,從而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全面提升其生活質量。高俊峰等[11]研究顯示,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能夠提高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在再住院率,與本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以微信公眾號及微信群為平臺,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優(yōu)勢,幫助護士與患者保持在線交流,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護理中有顯著優(yōu)勢[12-13]。以微信為媒介推送宣教信息,患者能夠通過反復閱讀、觀看短視頻來增強疾病認知,能夠正確進行居家自我管理,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同時患者利用微信與病友相互交流分享經(jīng)驗,能更好的樹立康復信心,有能力、有信心積極進行自我病情管理,堅持遵醫(yī)囑用藥、限制飲食、按時運動,從多方面控制病情,降低再入院風險。通過微信視頻進行隨訪干預,能夠實現(xiàn)護患雙方一對一和面對面溝通,直觀了解患者情況,針對性地解決各方面護理問題,有助于提高居家護理效果[14-15]?;谖⑿牌脚_的延續(xù)性護理注重信息反饋及健康行為監(jiān)督,可確保患者能夠遵醫(yī)囑完成飲食、運動計劃,并可及時根據(jù)患者情況調(diào)整護理干預重點,從而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心肌灌注及心臟收縮、舒張順應性,促進心功能康復,減輕疾病對生活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xù)性護理能夠改善CHF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功能,預防病情加重,從而降低再住院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