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婧
上饒市人民醫(yī)院手術室,江西 上饒 334000
老年人機體功能隨著年齡增大而逐漸減退,由于跌倒、碰傷等原因易引發(fā)多種類型的骨折,其中以髖部骨折較為常見,以股骨頸、股骨粗隆間、股骨粗隆下骨折常見,對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嚴重不良影響[1]。老年人機體功能恢復能力慢,在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治療期間不僅需要重視臨床治療,也需要關注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及髖部功能恢復情況[2]。而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良好的治療依從性是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健康教育質(zhì)量則是決定患者治療依從性高低的影響因素。有研究[3]指出,良好的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手術治療中具有積極意義,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提升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探討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干預方式選擇提供依據(jù)。
回顧性分析2019 年6 月—2022 年1 月上饒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7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病歷資料,根據(jù)干預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36 例和觀察組41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21 例;年齡62~86 歲,平均年齡(69.11±3.14)歲;骨折部位:股骨頸25 例,粗隆間11 例。觀察組男19 例,女22例;年齡62~85 歲,平均年齡(68.59±3.87)歲;骨折部位:股骨頸27 例,粗隆間14 例。納入標準:(1)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等確診為髖部骨折。(2)相關資料完整。(3)意識清楚、可正常溝通。(4)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5)均進行手術治療。排除標準:(1)相關資料缺失。(2)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3)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惡性腫瘤。(4)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jīng)樣本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干預。 患者入院后做好基礎情況評估,將患者全身機能調(diào)整至最佳狀態(tài),完善術前準備;術前與患者溝通做好心理安撫,告知患者手術方案與相關的康復治療,做好健康教育;督促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有效咳嗽、心血功能及受累關節(jié)附近肌肉力量訓練,有助于后期恢復;術后關注患者生理機能變化,告知患者術后盡早進行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指導患者進行鍛煉。
觀察組采用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收集患者一般資料,了解患者基本情況,以此為基礎制定患者圍手術期的教育計劃。在干預期間,需要隨著患者治療及康復的進展向患者發(fā)放相應的主題教育處方,并采用口頭、視頻、圖片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宣教,同時可制定好相應的健康教育手冊,在各個階段發(fā)放給患者及家屬;可選擇1 周1 次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宣傳,詳細講解主題的內(nèi)容、執(zhí)行方式、對疾病恢復的好處等,并帶動患者家屬一起參與其中。在發(fā)放教育手冊及進行健康教育后,護理人員需要依據(jù)處方及相關的主題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提問或以技能展示等方式了解患者的掌握情況,對患者存在的不足及時進行糾正,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教育。同時可創(chuàng)建QQ 群或微信群定期投放相同健康教育知識,以圖片、視頻方式進行直觀動態(tài)化學習,也可方便患者在線咨詢。具體步驟如下:(1)入院階段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向其及家屬講解相關情況、教育主題,包括團隊基本情況、患者作息安排、探視、髖部骨折相關知識等。(2)住院階段健康教育。入院后在對應的時間段發(fā)放入院初期、手術前、術后的相關主題處方。入院初期處方包括飲食知識、體位安置知識、基本情況、例行檢查知識;術前處方包括術前準備、手術安全性、手術重要性、手術價值描述、麻醉知識、手術基本過程等;術后處方包括疼痛管理、術后肢體如何擺放、并發(fā)癥情況管理;康復功能處方包括患肢肌肉力量訓練、臥床時床上移動訓練、髖關節(jié)主動活動方式等。(3)出院階段健康教育。包括家庭康復期間的健康知識、居家鍛煉知識、居家鍛煉方式、延伸護理支持獲取方式等。
(1)臨床相關指標。比較兩組患者首次下地時間、住院時間、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采用中老年患者手術及康復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價量表[4]評估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包含6個項目評分,總分為0~60分,得分越高,表明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越高。(2)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干預前及干預后3個月采用Harris 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進行評估,總分為100分,≥90分為優(yōu),80~89分為良,70~79分為可,<70 分為差,優(yōu)良率=(優(yōu)+良)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生活能力、心理狀況、疼痛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3 個月的生活能力、心理狀況、疼痛情況。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Barthel 指數(shù))評估[5]生活能力,總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6]評估心理狀況,0~10 分為正常,>10 分為抑郁, 得分越高,表明抑郁情況越嚴重;采用數(shù)字疼痛評分法(NPRS)[7]評估疼痛情況,總分為10分,0分為無痛,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4)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褥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地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情況(±s)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41)t值P值首次下地時間(d)4.87±1.66 3.12±1.49 4.875<0.001住院時間(d)16.78±2.74 13.69±2.11 5.58<0.001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分)干預前25.46±5.33 24.87±5.69 0.467 0.641干預后41.85±5.16 53.77±5.30 9.968<0.001
觀察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為90.2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2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 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Barthel 指數(shù)、GDS、NPR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Barthel 評分高于對照組,GDS、NPR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能力、心理狀況、疼痛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能力、心理狀況、疼痛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41)t值P值Barthel指數(shù)干預前45.12±8.14 45.39±8.29 0.143 0.886干預后69.35±8.77 83.69±8.40 7.322<0.001 GDS評分干預前10.74±3.21 11.20±3.16 0.632 0.528干預后8.35±1.74 6.22±1.32 6.093<0.001 NPRS評分干預前7.54±1.34 7.22±1.27 1.075 0.285干預后5.32±0.57 3.61±0.36 15.935<0.001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3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5.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例(%)
手術是改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臨床癥狀、生活質(zhì)量的有效手段,在整個手術治療過程中,術后的康復與治療依從性密切相關,因此需要進行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預[8],進而改善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首次下地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相比常規(guī)健康教育,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可縮短患者首次下地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與徐釗等[9]的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其原因在于,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在不同階段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與可獲得患者的理解與支持有關[10]。在髖部骨折治療后的康復期間,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較多,不同的階段存在的知識點及技能也不一樣,而老年患者在相關知識學習方面能力較低,記憶力差,因此在常規(guī)的教育模式中一次性地對患者進行知識灌輸效果不佳,患者易遺忘、混淆[11]。以往研究[12]也顯示,教育對象在對某方面的知識渴望程度強時,適當?shù)慕o予其提供相關教育內(nèi)容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健康知識知曉率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與以下幾點有關:一是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模式可在患者恢復的不同階段給予患者相應匹配及希望掌握的教育主題,將疾病相關信息合理的傳輸給患者;二是只提供患者當下所需要的健康知識,可滿足患者的教育需求,也有利于患者接受和消化知識;三是以處方的形式呈現(xiàn)各階段的教育內(nèi)容,權威性更高,教育內(nèi)容以視頻、圖片等方式宣教,給患者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四是建立相應的QQ 群或微信群,可使患者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學習與鞏固相關知識[13-14]。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優(yōu)良率、生活能力、心理狀況、疼痛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模式對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生活質(zhì)量有積極影響,并能夠減少患者的疼痛感。良好健全的教育可使患者正確地面對疾病,減少對未知的恐懼感,從而避免了患者不良心理的產(chǎn)生,對患者恢復有利[15-16]。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可知,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模式可使患者知識掌握程度更佳,進而獲得更好的治療依從性,患者接受康復訓練及自主康復訓練程度高,從而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圍手術期中應用階段—主題匹配式教育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臨床指標及髖關節(jié)功能,緩解疼痛程度,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