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棒喝,也說“當頭棒喝”,即促人醒悟的警告。棒喝一般都是對他人的,譬如師傅對徒弟,領(lǐng)導(dǎo)對下屬,還有朋友之間。其實,人更需要自我棒喝,自我警醒,自我鞭策,自我訓斥,古往今來的志士賢達多明白此理,深諳此道,并勤踐此行,收獲善果。
《玉堂叢語》記,明朝泰和縣一個負責治安的典史曹鼐在城外抓獲一美艷女賊,押解途中夜宿小廟,孤身男女獨處一室。女賊為脫身百般色誘,曹鼐一時心動,難以克制,情急之下便在紙上一遍遍書寫“曹鼐不可”來棒喝自己。他寫了燒,燒了又寫,直到天亮,終于頂住誘惑,沒發(fā)生茍且之事。曹鼐后來官居明英宗朝宰輔,成為一代賢臣,就與他不斷地進行“自我棒喝 ”大有關(guān)系。
北宋名臣趙抃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他在四川做官時,曾與一多情美女邂逅,他也幾度動搖,躍躍欲試,內(nèi)心十分糾結(jié)。但在關(guān)鍵時刻,他猛然醒悟,高聲棒喝自己:“趙抃不得無禮!”于是,及時止住越軌之舉。節(jié)骨眼上,他能夠猛踩剎車,使自己不被美色誘惑,做到潔身自好,其自制力也令人稱道。
明代官員劉大夏,平時生活清貧,養(yǎng)家負擔頗重。在面對庫吏“羨余錢”的誘惑時,到底拿不拿這個灰色收入,他內(nèi)心也曾有過激烈思想斗爭,但很快理智就占了上風,隨即厲聲棒喝自己:“劉大夏,你日常讀圣賢書,立志堂堂正正做個好人,怎么如今碰上不應(yīng)得之財,就猶豫不決、亂了心志?實在有愧古圣先賢,絕非大丈夫所為……”
清代官員曾國藩,尤重自警之道,自儆之術(shù)。有一回,他去朋友家做客,因為看到主婦漂亮,便忍不住多看幾眼,有些失態(tài)輕薄?;貋砗蟊惆没诓灰?,在日記里寫道“注視數(shù)次,大無禮”,并棒喝自己“恥心喪盡,更問其他”?就是因為這樣的修身功夫,曾國藩后來事業(yè)大成,被譽為史上半個“三不朽”人物,晚清三杰之一。
龔自珍有名言:“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欲勝寸心,即戰(zhàn)勝不良欲望的誘惑,他人的棒喝規(guī)勸固然重要,但畢竟不可能做到隨時隨地,事無巨細,難免有疏忽之處。而且自己內(nèi)心的齷齪不良之處,只有自己知道,他人無從知曉,鞭長莫及。如果缺了他人的監(jiān)督提醒,再沒有及時的自我棒喝,那就可能會心生雜念,放縱自己,成了欲望的奴隸,錢、色的仆從,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這種事例可謂屢見不鮮,古今都有,那些貪官的墮落軌跡大體就是如此。
無數(shù)事實證明,在金錢美色誘惑面前,既需要他人棒喝,拍拍肩膀,拉拉袖子;更需要自我棒喝,勤于自省,嚴于自律。首先要勤于自省,就是要經(jīng)常有意識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黨紀國法,不斷激勵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提醒自己從哪里出發(fā),目標定在何處;告誡自己要循規(guī)蹈矩,光明磊落;鞭策自己堅定信仰,恪守宗旨。嚴于自律,包括自律其身,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律其行,不做出格越軌之事,一舉一動經(jīng)得起檢驗;自律其權(quán),用權(quán)有度,用權(quán)有方;自律其位,不越位、不缺位、在其位善謀其政;自律其言,不虛誑、不妄語。從而做到“寸心不昧,萬法皆明”。
自我棒喝,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修身功夫,一種不可或缺的自律手段,一種卓有成效的自保之術(shù)。欲廉潔為官,清白從政者,欲正直做人,光明磊落者,不可不察,亦不可不學。若能學而悟之,踐而行之,持之以恒,必大得裨益,受惠終生。
圖:付業(yè)興?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