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繆熙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主管技師) 編輯/清風
核磁共振成像(MRI)作為醫(yī)學影像學的核心技術之一,已有20多年的臨床應用歷史,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檢查和診斷,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但是大眾對于核磁共振的認識還非常表淺。本文就從簡單易懂的角度來科普一下核磁共振檢查那些事。
一看到這個“核”字,人們就望而生畏,就想到了核泄漏會對周圍生物造成核輻射。所以很多人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時都會問醫(yī)生“這個檢查輻射很大吧?”我們認知中有輻射的“核”是指放射性核素,能自發(fā)地放出射線(如α射線、β射線等),而核磁共振里的這個“核”指的是氫(H)原子核。因此,核磁共振檢查就是一項針對氫原子核的、無輻射的安全的檢查。
地球自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磁體,現在我們已知: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磁場強度在0.29~0.40高斯之間,地磁北極約0.61高斯,南極約0.68高斯??梢娢覀儽旧砭蜕钤谝粋€磁場當中,而核磁共振儀所處的環(huán)境是人工建立起的一個磁場強度遠大于地球磁場的空間,常用的1.5T和3.0T(T磁場強度單位,1T=10 000高斯)。
人體組織的70%是由水(H2O)組成的,因此人體組織含有大量的氫原子核。原子核帶正電,具有自旋的能力,會形成電流,從而產生磁場,因此每一個原子核都像一個小磁鐵。把人體放置在強磁場中,處于不同自旋狀態(tài)的原子具有不同的能量;此時外加一個適當頻率的電磁波激勵這些原子核,當能量等于不同狀態(tài)的原子核的能量差時,原子核與外加的電磁波發(fā)生共振;此時去掉外加的電磁波,處于高能狀態(tài)的原子核又會把一部分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發(fā)射出去,從而被檢測出來,再被計算機機錄并根據電磁波的不同能量繪制成人體結構的圖譜。
無外加磁場時原子核的自然狀態(tài)
外加磁場時原子核的狀態(tài)
核磁共振安全性高,沒有輻射,更不會致癌,是目前十分先進和必備的檢查手段。但是不能忽略的是,核磁共振事故一直在發(fā)生。那么核磁共振的安全指的是什么呢?
我們每個人都玩過吸鐵石,我們用它來吸硬幣、鐵釘、回形針等。而核磁共振是一個超強的磁體,對于鐵磁性物質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為了能夠提供穩(wěn)定的磁場環(huán)境,這個磁場是一直存在的,即使停止掃描,磁場依然存在。有金屬靠近就會被吸住,而且金屬物品會以飛快的速度飛出,比如一個一元錢的硬幣,它被吸出的速度就像一顆脫膛的子彈一樣,試想如果被它擊中,傷害無疑是巨大的。而鐵質的車、床、擔架、氧氣瓶以及各種搶救設備更是嚴禁進入磁共振機房?,F在您明白為何我們在工作中會反復強調不要攜帶任何活動的鐵磁性物品及電子產品進入磁共振機房了吧。
為了保證受檢查者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時不被外物傷害,從業(yè)工作者做了很多工作。
(1)為受檢者提供做核磁共振檢查專用的沒有口袋的衣褲進行更換,除去所有帶有金屬結構的衣物和飾品。
(2)為受檢者提供可以存儲物品的衣柜,不要將隨身物品帶進核磁共振機房。
(3)注意門戶安全。核磁共振機房門口安裝金屬掃描儀,防止受檢者帶著微小金屬物品進入機房;機房門口地上及門上貼有警示標志,并防止其他人員進入機房。
(4)為從業(yè)工作者提供沒有口袋的反穿衣,防止因從業(yè)工作者的疏忽對受檢者造成的傷害。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發(fā)展,有越來越多的金屬植入物可以來協(xié)助或替代我們各項生理機能的正常工作。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我能不能做核磁共振檢查”?那我們就重點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假牙:活動的假牙一定要取掉,而固定的假牙是不影響核磁共振檢查的。假牙的存在不會對受檢者造成任何影響,也不會影響核磁共振設備,唯一的影響就是圖像會有金屬偽影,會對診斷造成一定的影響。
(2)假肢:假肢有許多金屬配件,所以在進行磁共振檢查時一定要取下。
(3)節(jié)育環(huán):年紀偏輕的成年女性已越來越少安裝節(jié)育環(huán),而且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新型材質的節(jié)育環(huán)也是可以安全進入機房的。
(4)脊柱內固定:優(yōu)化后的特殊材質的脊柱固定物也是可以安全地進入磁場,而且設備廠商也開發(fā)了去偽影的軟件來優(yōu)化圖像,盡可能的減少偽影對診斷帶來的影響。
(5)心臟支架、封堵器:術后3個月內禁做核磁共振檢查,3~6個月盡量避免,6個月以上可以在1.5T的磁共振設備上進行檢查。當然,隨著科技發(fā)展,支架材質的不斷優(yōu)化,這方面的禁忌也是越來越少,也可以在3.0T的設備上進行檢查。
(6)心臟起搏器:10年前心臟起搏器還是絕對禁忌的磁共振檢查的金屬植入物,而目前臨床手術植入的起搏器都是可以進入磁場的,只是在檢查之前需要在心內科醫(yī)生指導下,把起搏器調整到安全模式,做完檢查之后再一次開啟即可。
(1)高熱者:在掃描過程中,受檢者會接受射頻脈沖,會在人體產生一定的熱量,會加劇受檢者的體溫。
(2)幽閉恐懼癥:這是一個不小的群體,而且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輕者給與一定的心里疏導和安撫,或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能夠順利完成檢查;而重者是無法配合完成檢查的。
(3)昏迷、神志不清、意識不清者:由于核磁共振設備相對密閉性強,檢查時間較長,所以這類人盡量避免磁共振檢查,如果一定要做,醫(yī)生要密切觀察受檢者的狀況。
看到這里,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對核磁共振的安全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對于核磁共振檢查的恐懼感也會隨之而降低。總之,按照操作者的要求去做,這是保障核磁共振檢查安全的一道長城。
因為磁場的無傷害性,所以核磁共振檢查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它是一項無損傷的檢查,在臨床應用上廣受歡迎;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提供三維立體的斷面影像,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極高;核磁共振檢查可以利用液體的流動效應,無需對比劑注入就能完成全身血管的掃描,減少了藥物過敏的風險,也減輕了腎臟的負擔。
由于核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各種射頻脈沖的互相作用,因此在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時,會產生各種噪音,且檢查時間較長,易引發(fā)受檢者的不適;而對于危重患者而言,難以配合完成檢查;由于核磁共振檢查是利用人體內大量氫原子而進行成像,所以對于不含有氫原子的空腔臟器,例如胃腸道和肺組織等的檢查就處于劣勢。
核磁共振檢查對于人類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有著重要的意義,只有讓大眾真正了解到它的內在,才能更好地配合完成檢查,才能讓進步的科技更好地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