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瑩
河南西平縣人民醫(yī)院康復醫(yī)學科 西平 463900
腦出血多發(fā)生于50歲以上的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大出血可形成血腫、壓迫腦組織,造成顱內壓增高甚至腦疝,導致一系列神經功能障礙,是目前我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1-2]。腦出血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變化快、病死率及致殘率高等特點[3]。早期通過手術清除血腫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術后康復干預是促進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康復的重要手段[4]。本研究通過對70例行手術治療的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探討早期整體性康復護理對腦出血術后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04—2022-06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70例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術前經CT、 MRI等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且符合相關手術指征;病情穩(wěn)定、認知及交流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血液和免疫系統(tǒng)疾病、腦血管先天畸形、惡性腫瘤、有顱腦手術史,以及在治療期間發(fā)生腦疝或處于深度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以開始實施早期整體性康復護理的時間為分組依據(jù),2021-02—2022-06的35例為觀察組,術后實施早期整體性康復護理。2019-04—2021-01的35例為對照組,術后予以常規(guī)康復護理。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1.2方法對照組:術后返回病房后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瞳孔、意識狀況。協(xié)助患者定時翻身,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預防肺部感染。遵醫(yī)囑做好改善循環(huán)、控制血壓、降顱壓、保護神經,以及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和用藥護理。病情穩(wěn)定后依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指導患者適時開展四肢被動、主動訓練和洗漱、穿衣、如廁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觀察組:在患者生命體征和神經體征穩(wěn)定48 h后,即開始康復訓練。提前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早期整體性康復訓練的目的、方法和優(yōu)點等,取得家屬及患者的配合。(1)心理康復指導和認知康復訓練:多數(shù)患者對術后存在肢體功能障礙缺乏心理準備,難以接受現(xiàn)狀,同時對康復效果顧慮重重,影響康復信心和訓練配合性。術后盡快和患者及其家屬交流,了解真實心理,進行個性化心理康復支持、安慰和疏導。說明術后康復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只要樹立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和堅持規(guī)范配合康復訓練,就能夠獲得較好的預后效果。通過情緒轉移、暗示、充分鼓勵等方式,督促患者與外界多進行接觸;亦可請康復佳的患者與之交流溝通,提高其術后康復信心。通過聽音樂及讀書等方式,幫助患者提高環(huán)境辨認力及覺醒力。應用圖片、記事本及各種輔助工具,改善患者的理解、記憶、聽覺、閱讀能力,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等認知功能。(2)肢體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訓練:①維持良好的肢體體位。指導患者將患側上肢處于伸展位,肩外展 50°,內旋 15°,屈 40°,手指諸關節(jié)均伸展。下肢為屈曲位,踝關節(jié)于中立位,背屈 90°,伸髖、膝,防止髖內、外旋。每隔2 h變換一次體位,預防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等并發(fā)癥。幫助患者按摩及活動各關節(jié),避免發(fā)生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粘連等。②運動康復訓練?;颊卟∏槠椒€(wěn)后及時實施被動關節(jié)訓練。依據(jù)由近端關節(jié)至遠端關節(jié),由大關節(jié)至小關節(jié)的順序,行屈、伸、內旋、外展訓練?;顒恿坑尚〉酱?循序漸進??膳浜现嗅t(yī)、康復科應用針灸、電刺激、溫熱療法等誘發(fā)肌肉活動和本體感覺刺激,以加速血液循環(huán),減少疼痛和腫脹[5-7]。依據(jù)患者恢復情況,由被動運動逐漸向主動運動過渡。③下床及日常生活精細活動訓練。在患者可耐受的前提下,早期開始下床站位平衡、步行和上下樓梯等鍛煉;之后指導其進行穿衣、刷牙、用筷、如廁等日常生活精細活動訓練,提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中的訓練量及強度應堅持循序漸進等原則,避免患者疲勞過度,并提前做好防止意外跌倒等安全防護措施。囑患者多飲水增加尿量,并盡早拔除尿管,以防發(fā)生尿路感染[8]。
1.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判標準(1)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肢體功能量表(簡式Fugl-Meye)、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 指數(shù)) 評價干預前后患者的神經及肢體功能和日?;顒幽芰?NIHSS評分共 11 個維度,總分為 42 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Fugl-Meye量表含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共 2 項內容,滿分 100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肢體功能越好。Barthel 指數(shù)量表共8項內容,滿分 100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2)術后并發(fā)癥:肺部感染、下肢DVT、壓瘡、尿路感染等。(3)向患者及家屬發(fā)放康復護理效果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者和家屬對康復訓練效果的滿意度:設置滿意、基本滿意、尚可、不滿意4個選項,以滿意率與基本滿意率之和計算總滿意度。
2.1NIHSS評分、Fugl-Meye評分、Barthel指數(shù)評分干預前2組患者的NIHSS評分、Fugl-Meye評分、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的NIHSS評分、Fugl-Meye評分、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且觀察組的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NIHSS評分、Fugl-Meye評分、Barthel 指數(shù)評分比較分)
2.2術后并發(fā)癥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2.3康復護理工作滿意度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康復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及家屬對康復護理工作滿意度情況
腦出血患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基礎疾病較多,自身免疫、細胞再生修復等功能相對減退,術后神經及肢體等功能康復較慢,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經濟和心理負擔。術后康復訓練是作為促進腦出血手術患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早期康復的一種重要干預手段,其實施的及時性和科學性直接影響患者預后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行早期整體性康復護理患者的NIHSS評分、Fugl-Meye評分、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均優(yōu)于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患者,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患者及家屬對康復護理工作滿意度更高。其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康復護理將訓練重點放在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的肢體功能恢復上,而忽視了患者生活能力的訓練及早期開展的時機,其計劃性、整體性、全面性不足,康復效果難以得到保證。整體性康復護理是在以人為本的整體觀念的指導下,針對患者在康復不同階段的心理及生理變化特點,實施人性化、個性化的一種康復策略[9-10]。將其運用在腦出血術后的患者中,涵蓋從肢體擺放、肢體主被動訓練、心理和認知等康復指導范圍內,更具有科學性、綜合性、針對性。根據(jù)中樞神經組織在結構上、功能上都具有重塑性和再生性等特點,早期(腦出血術后功能恢復的黃金時間段)系統(tǒng)和全面開展康復訓練[10],進一步促進了患者神經和運動等功能的良好恢復,降低了術后并發(fā)癥風險,日?;顒幽芰Φ玫斤@著改善,亦獲得了患者及家屬對臨床康復護理工作質量的高度認可。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樣本量較少,隨訪周期較短,仍需進行大樣本量、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論證。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術后患者采用早期整體性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神經功能和日常活動能力,降低術后并發(fā)癥風險,并有利于獲得患者及其家屬對康復護理工作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