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永梅
(煙臺日報社 山東 264001)
地方治理在國家治理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理論界以及政界都十分關注地方治理問題。地方治理具有明顯的系統性特點,對于科學的治理理論具有較高的依賴度,政府應當為多方力量參與地方建設提供引導作用,在實現高效政府治理的基礎上,為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推動作用,同時為和諧融洽社會風氣的形成提供促進作用[1]。輿論引導屬于治理的關鍵一環(huán),與國家安全、社會進步以及人民團結均具有緊密聯系,因此必須依靠規(guī)范可靠的力量引導輿論走向。另一方面,輿論環(huán)境同樣會明顯影響到地方治理效果,可以將黨報看作地方政府的喉舌,使其參與地方治理引導輿論。如今,整個社會正處于“人人都可以是媒體”的自媒體時代,不同地區(qū)都逐漸進入轉型升級期,黨和政府的施政處于管理向治理轉換的艱難探索階段,政府以及人民都應當做到適應新常態(tài)。如今,黨報均面臨著讀者流失、優(yōu)秀采編人員出走等問題,其輿論引導能力也逐漸下降,有必要對其進行改善,確保黨報可以充分發(fā)揮輿論引導作用。
治理屬于一種新型的政府施政方式,其代表了政府管理含義的變化。作為一種新的有序統治狀態(tài),治理具有明顯的持續(xù)性,并且需要公共部門以及私人部門的相互協調,可以將治理行為看作不同組成單位之間的持續(xù)互動過程。地方治理和國家治理處于相對應的關系,其背景為地方層面特定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歷史傳統等因素,而其治理目標為實現地方善治以及增進地方公共利益,需要政府、市場、非政府組織以及公民等不同主體的相互配合、多元合作,對地方公共事務進行系統處理。黨報屬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自身奮斗目標而設立的輿論機關。中央、省、地三級黨委機關報在社會輿論引導以及社會主流文化傳播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公眾輿論具有明顯的盲目而熱情、間歇性以及簡單化思維等特點,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引導。在地方治理中,黨報在社會治理中主要發(fā)揮著輿論引導功能,其屬于大眾傳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黨報可以對輿論進行反映和引導。首先,地方黨報可以對事實真相進行報道,有效降低謠言對社會發(fā)展的負面影響[3]。另外,地方黨報同樣具有權威性,可以對新聞事件背后的社會寓意進行發(fā)掘,對新聞立場進行正確的引導。地方黨報還可以在眾多碎片化的信息中,有效篩選出主流核心、可以信賴的信息。黨報想要在地方治理中有力引導輿論,需要外部創(chuàng)造充分的條件以及內部積極改革,全面提升黨報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以及吸引力。
地方黨報屬于地方黨委機關報,其最突出的功能為對主流權威信息進行解讀,主要解讀國家重大政治事件、國家大政方針、法律法規(guī)以及地方政府施政行為等。不同地區(qū)地方治理工作中普遍需要面對多種多樣的錯誤思潮,主要包括全國的共性困擾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錯誤思潮,主要包括封建迷信等不良思想,因此更加需要知根知底的本地媒體對正確的輿論環(huán)境進行營造,發(fā)揮其糾正和引導錯誤風俗習慣、不良思想輿論的作用[4]。另外,地方黨報還為公眾提供了發(fā)聲平臺,同時還可以有效連接施政主體之間的溝通交流。以《泉州晚報》為例,公眾可以通過相應的專版、欄目以及熱線等,對工作以及生活中各個方面的問題進行反映,同時也可以對政府施政行為效果進行反饋和評價。黨報還為群眾提供了撰文發(fā)表意見的途徑。除此之外,各類社會機構、社會團體以及行業(yè)代表等,同樣可以通過黨報提出社會治理意見及建議。地方黨報還具有化解輿情危機以及監(jiān)督政府行政行為的功能。
現階段,黨報雖然盡力配合地方治理開展輿論引導工作,但是受到社會輿論引導環(huán)境快速變化的影響,黨報輿論引導能力建設明顯滯后于社會進步以及環(huán)境變化,因此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最后導致大量讀者的流失、公信影響力的下降,難以獲得理想的輿論引導效果。首先,在一些地區(qū)地方治理中存在黨報輿論引導不具備足夠的權威性以及公信力的問題[5]。部分網絡大V 卻會迎合民眾心聲,炒作熱點事件賺足粉絲和影響力。其次,地方治理中黨報輿論引導還存在對社會影響力不足的問題。雖然不同地區(qū)的黨報都會轉載中央文件以及相關政策解讀,但是基本上沒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解讀,缺乏實質性的調查分析和引導,導致其引導動力也比較缺乏,長此以往黨報整體的社會效益以及影響力也會逐漸降低。除了上述問題外,地方治理中黨報輿論引導還存在吸引力不足的問題[6]。如今,社會新聞輿論引導對象都經歷了極大的細分,主要從年齡結構、地理人文等方面進行細分,不同性別、學歷以及職業(yè)對于同樣的輿論引導方式具有差異性較大的引導反應。新媒體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應用新聞APP軟件獲取新聞信息,黨報在豐富自身傳播手段時,存在模仿和追趕的問題,無法細分讀者,因此難以利用具有針對性的風格及方式引導輿論。地方治理中黨報輿論引導之所以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其體制機制相對比較保守、輿論引導能力不足、輿論引導方式明顯滯后等。
地方治理中黨報輿論引導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在進行地方治理時應當注重黨報輿論引導能力的進一步提升,確保其可以為地方治理提供更有效的支撐作用,應當積極借鑒黨報輿論引導的先進經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升黨報輿論引導能力。
首先,需要對黨報輿論引導在地方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正確清晰的認識。新時代,人們對精神文明、自由、公正、和諧以及法治的追求越來越重視,對于公開、透明的輿論環(huán)境具有更高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理性專業(yè)的聲音、尊重平等的引導以及精彩豐富的信息。政府屬于地方治理的主體,應當對新聞工作環(huán)境以及人們需求變化重新分析,對于新聞輿論引導的認識也應當及時更新[7]?,F代化社會對于及時、透明、公開的新聞輿論引導具有更加迫切的需求,同時也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更加尊重引導對象的知情權,注意引導態(tài)度和引導方法方式的轉變。黨報輿論引導可以為地方治理提供重要的協助作用,其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宣傳工具。黨報輿論引導離不開新聞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和約束,確保相關新聞部門可以依法開展新聞輿論引導工作,對于黨報及其新聞采編人員的新聞報道工作應當給予充分的尊重。其次,還應當對黨報在輿論引導中的地位有正確的認知。黨報具有鮮明的黨性、人民性,并且還具有嚴格的新聞信息編審制度、穩(wěn)定的采編體系以及專業(yè)的人才儲備,相比于其他媒體具有優(yōu)越的先天條件,充分體現其準確以及權威的本質,成為符合國家、社會和群眾對輿論引導需求的載體以及依托。黨報可以對互聯網以及社交媒體的優(yōu)點進行吸納,加大轉型升級力度,提高自身對于新時代輿論引導需求的適應度。除此之外,還應當對輿論引導的地方治理體系進行完善,主要需要對職能分配、目標設置、分工協同等進行完善。在進行治理體系構建時,還應當對地方黨報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全面考慮。在這一過程中,應當對新聞輿論引導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完善,還需要對新興社會媒體的合法監(jiān)管進行強化,對于地方黨報輿論引導工作的評價體系還應當進行改革,同時也要為輿論引導工作創(chuàng)造思辨空間及時間,對于黨報和新興媒體協同引導輿論的作用也應當引起重視。
黨報屬于執(zhí)政黨的主要新聞宣傳機構,其定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導致黨報日常工作與機關工作具有較高的相似度。實際上,黨報不僅具有政治性,還具有明顯的人民性,政治立場以及態(tài)度也是特定的,辦報價值觀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應當對輿論引導價值觀導向進行明確,避免輿論引導陷入隨地方主政官員以及報社領導個人喜好、風格等影響而出現不穩(wěn)定的局面[8]。在開展輿論引導工作時,應當將正確的價值觀作為導向,使相關采編人員可以獲得寬松的輿論引導發(fā)揮空間,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價值的輿論引導工作當中,改變黨報輿論引導的風格,在提升其公信力的基礎上,為吸引力的恢復提供促進作用。改革地方黨報領導體系主要是為了改善黨報新聞執(zhí)行效果差以及輿論引導能力低等問題,可以對司法系統等部門的經驗及模式進行借鑒??梢怨潭ǖ胤近h報相關的財政補貼等,為地方黨報經營提供全方面的保障。
地方黨報自身也應當注重輿論引導能力的提升,在轉型升級過程應當對新聞報道和評論的深度進行強化、對新聞輿論監(jiān)督和引導進行加強,以此來提升地方黨報自身的權威性以及公信力。另外,還應當通過地方黨報多媒體融合對傳播面進行擴大,新聞采編人員走入基層轉變作風提升自身親和力和凝聚力。地方黨報應當對自身本土調查的專業(yè)性優(yōu)勢進行充分發(fā)揮,深入挖掘熱點新聞,對于新聞背后的真相更應當進行細致挖掘,對于新聞可能帶來的社會輿論也應當進行全面分析和正確引導,在吸引更多的讀者的同時,促進新聞價值以及社會效益的提升[9]。地方黨報應當全力支持新聞記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可以將稿件以及調查等作為社會治理的一部分,利用物質保障以及精神鼓勵等保護新聞調查積極性。還應當利用多種渠道使更多的具有影響力的評論人才,主要包括報社內部評論專家以及外部官員、學者等,深入評論新聞熱點以及輿論熱點,確保輿情可以朝著社會治理需要的方向發(fā)展。在對黨報在地方治理中的地位進行明確之后,應當使其以更加權威的身份進行輿論監(jiān)督,緊密深入地觀察社會方方面面,并且在行使新聞監(jiān)督職權時應當保持公正客觀。黨報輿論引導也應當利用多元化的載體,將內容創(chuàng)作有機融合到不同的載體當中[10]。譬如,地方黨報應當建立自有的視頻制作、網站以及官方公眾號等。在提升自身親和力時,可以使具有較好的政治定力以及有能力的采編人員與社會公眾進行直接的輿論引導和互動。新聞采編人員應當做到“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對群眾身邊細微以及真實的故事進行挖掘,同時為政府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提供協助。利用地方黨報對普通百姓真善美的真實故事進行展現,確保普通百姓可以獲得有效的溝通和傾訴渠道。在深入了解和尊重當地風土人情特點的基礎上,提升與讀者精神的契合度,全面發(fā)揮地方黨報輿論引導作用。
綜上所述,向上、向善的輿論環(huán)境屬于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以及社會健康發(fā)展進步必不可少的條件。地方黨報在輿論引導當中具有本土優(yōu)勢,但是受到新媒體競爭的影響,其新聞輿論引導力有所下降。為了發(fā)揮黨報新聞輿論引導對于地方治理的支撐作用,應當注重地方黨報輿論引導治理能力的提高、地方政府應幫助提升黨報輿論引導功能、地方黨報應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新聞采編人員的調查研究能力,對地方黨報的地位以及屬性都應當重新定義,緊跟時代發(fā)展創(chuàng)新新聞輿論引導方式,以此持續(xù)增強黨報公信力以及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