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高婷 支持單位|北京市門頭溝教委
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關(guān)鍵在于讓孩子有話可說。無論是語言游戲中的詞句積累,還是閱讀活動中的模仿學習,都是在為孩子的表達提供支撐。
我家孩子說話晚,吐字不清楚,在鍛煉孩子語言表達方面,我也經(jīng)常帶她多接觸小朋友,多進行語言的交流與輸出,并且經(jīng)常和她一起閱讀,但是效果還是不好,對于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一位家長的困惑
文│侯國奇(北京市門頭溝區(qū)第三幼兒園) 指導教師│李杉杉 楊秀英(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教育研修學院)
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讓孩子多說以外,更離不開豐富的詞匯量、較強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過語言游戲,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完成這些積累,從而讓他自信地表達。在實踐過程中,語言游戲有效地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與欲望,在興趣的驅(qū)動下,孩子從認知到理解再到表達,將詞匯、詞類、語句等綜合到一起,提升了語言的文化素養(yǎng)和基礎(chǔ)能力。
通過“詞匯大聚會”這樣的互動游戲,家長能幫助孩子進行詞匯的積累與歸納,在游戲中調(diào)動孩子的已有認知經(jīng)驗,提升歸納歸類多維詞匯的能力。同時,在游戲情境中,促進孩子語言的大膽表達能力。
玩法:
1 家長出示源于孩子生活的或者孩子感興趣的主題詞匯,比如:動物園、海底世界、美食、服飾、玩具等,家長引導孩子說出與主題相關(guān)的詞匯。
舉例:帽子主題的詞匯有遮陽帽- 鴨舌帽- 漁夫帽-圣誕帽- 嬰兒帽- 海軍帽……
2 可以全部由孩子說,也可以孩子說一個,家長說一個。當孩子說不出來時,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可以鼓勵和引導,這也是考驗家長智慧的時候。
3 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說出五個時給予獎勵,以此遞增,獎品可以是物質(zhì)或者是一個擁抱等。
4 收集成果。家長引導孩子將主題下的詞匯利用圖畫或者文字的形式記錄出來,形成孩子自己收集歸納的詞匯網(wǎng)絡(luò)框架。
建議:
多傾聽孩子,了解孩子興趣,從興趣切入游戲,在游戲中提升語言詞匯的積累,從而促進語言的表達與輸出。
利用看圖講述這樣的游戲,引導孩子在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提高觀察能力,鍛煉孩子圖片信息獲取的能力,從而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以及語言的整理歸納、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玩法:
1 準備圖畫卡片:家長自制游戲圖畫卡片,可以是故事里的,也可以是隨意的,也可以是孩子看過的繪本書中圖片的節(jié)選,等。
2 先觀察再講述: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結(jié)合圖片內(nèi)容進行講述。注意:只鼓勵,不評價,更不批評。
3 不能限制想象:鼓勵孩子先講,家長可以后講,避免限制孩子的想象。
4 完整講述:家長引導孩子進行完整講述,并幫助孩子豐富語言詞匯。
建議:
1 重視孩子的看圖說話練習,在游戲時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循善誘,促其發(fā)言,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
2 在想象的基礎(chǔ)上,鼓勵用詞準確與生動,條理清楚、表達完整,聲音響亮。
更多的語言游戲
游戲名稱實現(xiàn)價值詞匯量的豐富拓展詞語手拉手游戲方式家長起頭,讓孩子用詞語接下去。兩種形式如:詞尾接:汽車-車門-門口-口才……中心詞接:花-桃花-荷花-杏花……兒歌接龍準備不同類型的兒歌。家長與孩子先從跟讀開始,過渡到半句話,再到開頭詞語提醒,最后孩子與家長各自完整朗讀。語句的積累漢字找朋友以偏旁入手,偏旁加獨體字組成新漢字,并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如:三點水+可=河(用自己的理解畫下來,或出示甲骨文進行觀察),整理成孩子自己的識字冊。識字的積累謎語、腦筋急轉(zhuǎn)彎家長出題,孩子猜。慢慢孩子有了積累就可以由孩子出題,家長猜。比如“白房子,紅帳子,里邊住個白胖子”。提高理解能力
文│付帆(北京市門頭溝區(qū)育園小學附屬幼兒園) 指導教師│楊秀英 李杉杉(北京市門頭溝區(qū)教育研修學院)
閱讀是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項可以提升孩子表達能力的綜合性活動。首先,繪本提供了多個話題,讓孩子有機會進行表達;其次,孩子可以學習作者講故事的方式,并參照這種方式去表達;最后,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在繪本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續(xù)寫新的故事,綜合鍛煉表達力。
繪本《打瞌睡的房子》主要講述的是房子里的人和動物從睡覺再到醒來的故事。打瞌睡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生活場景,于是我選擇了這本繪本作為孩子們的閱讀材料,這極大地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
閱讀前
在閱讀之前,家長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把繪本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而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首先閱讀封面,引導孩子說一說從中看到了什么。通過觀察,孩子們得出了一致的結(jié)論,畫面中的老奶奶、小朋友和小狗都在睡覺呢!
緊接著,我就睡覺的話題繼續(xù)提問:“什么時候容易困倦、打瞌睡呢?”孩子們都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昨天我沒有午睡,下午張老師上課的時候我就睡著了?!薄跋掠晏烊菀状蝾?,我在雨天也會這樣?!薄胺孔佑行」?,跟我家里養(yǎng)的小狗一樣,雨天就會很安靜地趴在地上?!薄霸趶挠螛穲龌丶业穆飞?,我太累了,我在車上就睡著了?!薄坝幸淮?,爸爸給我講著故事,我就睡著了。”
孩子們都頗有興致地講述著自己的經(jīng)歷,于是我繼續(xù)引導:“我們現(xiàn)在要閱讀的故事里也有個小朋友,跟大家的年紀差不多,房子里所有的人都睡著了,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就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個故事吧?!?/p>
閱讀過程中
繪本中出現(xiàn)了貓、狗、老鼠等動物,我引導孩子回憶接觸過的小動物。尤其是看到貓咪和老鼠和諧相處的畫面時,讓孩子回想生活中與小動物之間發(fā)生的有趣故事,這樣能讓孩子更好地感受到打瞌睡的房子里這幅靜態(tài)的溫馨畫面。
除了動物以外,繪本中還有很多與生活相關(guān)的細節(jié),比如房間的布局、家庭成員,等,家長可以選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孩子進行表達。
從繪本中出現(xiàn)的元素和對象看,故事中存在著從大到小的順序,從大屋子到小房間,從大大的床到小小的跳蚤,從老奶奶到小動物,他們都是從大到小的關(guān)系。
從故事發(fā)展脈絡(luò)看,包含兩個不同的部分,故事前半部分的“靜”和后半部分的“動”形成強烈的對比,而且房間中的物品,包括水壺、地毯和床的位置及狀態(tài)都發(fā)生了變化。通過引導孩子認真觀察和對比前后的頁面,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有趣的細節(jié),讓孩子感受到連鎖反應,也能進一步讀懂這個故事。
繪本中作者采用的從大到小的順序以及從靜到動的故事結(jié)構(gòu),都是值得孩子借鑒的表達方式,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采用類似的方式試著描述一件事情或者場景。
在這本書中,作者設(shè)置了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一只跳蚤讓屋子里的人和動物都清醒了,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那這時候又會有什么樣的事情發(fā)生呢?接下來,家長就可以鼓勵孩子們以此進行思考,并嘗試用語言表述,開啟另一個有趣的新故事。
另外,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分別將自己和孩子代入故事情境中,家長扮演老奶奶的角色,孩子扮演小男孩的角色,并設(shè)置一個午休場景,在鬧鐘鈴聲響了之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反應。
新故事是這樣的:在房間里,爸爸或媽媽在床上打瞌睡,孩子則倚靠在沙發(fā)上,除了窗外樹葉沙沙作響,整個房間非常安靜。這時候鬧鐘鈴聲突然響起,大家紛紛從睡夢中驚醒。這時候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家長和孩子可以輪流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由于是孩子的親身體驗,他們將更樂于用語言描述,不僅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實現(xiàn)了從繪本故事到自身故事的轉(zhuǎn)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