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璠/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
對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歷史及現實價值的不斷探索,是正確理解和闡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科學革命意義的前提條件,也是促進我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向前發(fā)展的學理依循。由顧海良教授撰著的《馬克思經濟思想與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一書以對馬克思經濟思想歷史和理論的再探索為基礎,對全面理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和科學內涵作出新的研究,對馬克思經濟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新的闡釋。對于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精神、深化當代馬克思思想研究具有創(chuàng)設意義。
該書整體內容結構簡潔,主要分為三個篇章進行專題論述,包括“馬克思經濟思想再探索”“馬克思經濟思想與新時期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和“馬克思經濟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第一篇“馬克思經濟思想再探索”,作者著重研究了馬克思經濟思想的歷史與現實關系問題,針對已有研究在這一領域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秉持“正本清源、拓新視界”的著述原則,作者深入討論了馬克思經濟學的思想來源、基本方法、體系和結構,以及《資本論》和經濟學手稿關系等。依托對馬克思《資本論》及其經濟手稿科學理論的重新梳理辨析,還原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理論淵源及其發(fā)展脈絡,使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重新回歸文本研究的正軌,為當代經濟學界推動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研究廓清了許多理論疑難與爭議,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具有研究啟發(fā)價值。
在思想來源方面,作者糾正了學術界部分學者將馬克思經濟學思想來源完全歸于德國古典哲學、英法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偏誤,引出了對馬克思經濟學思想影響更加重要的思想來源,即馬克思對其所處資本主義時代的經濟現實問題和理論問題的探討。通過縱向對馬克思經濟學著作重要思想形成發(fā)展的脈絡與結構進行梳理,力證了直面資本主義經濟現實問題以及對同時代主流經濟學的頻繁“對話”,是馬克思經濟學科學革命的重要思想來源。在基本方法方面,該書對全面理解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作出了正確導向示范。作者深刻認識到方法論創(chuàng)新對馬克思經濟學科學革命的重大意義,通過闡釋分析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誕生、《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的總體方法論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五篇結構計劃”和“六冊結構計劃”形成的重要作用,清晰勾畫出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的發(fā)展軌跡,在指出對馬克思經濟學方法論傳統理解的問題所在的同時,也強調了總體方法的重要價值。體系與結構方面,圍繞“六冊結構計劃”的提出,作者梳理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和《資本論》的寫作發(fā)表邏輯和馬克思思想發(fā)展的過程,同時從新的角度解答了《資本論》與經濟學手稿的關系問題,科學評判了《資本論》在馬克思經濟學中的地位,并作出了馬克思經濟學體系具有明顯開放性特征的科學論斷。
該書整體的研究結構是在對馬克思重要經濟學文本和思想創(chuàng)新發(fā)展歷程的詳細辨析和科學評判的基礎上,再結合歷史發(fā)展經驗和當代經濟實踐現實需求作出創(chuàng)新呼吁,是在“守正”的基礎上追求“創(chuàng)新”,在理論研究創(chuàng)新和現實經濟發(fā)展指導方面都具有一定創(chuàng)設意義。
第二篇“馬克思經濟思想與新時期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圍繞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與發(fā)展歷程,深入闡釋了馬克思經濟理論與中國經濟建設實踐之間的關系,強調了新時期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所取得的理論創(chuàng)新及其實踐突破。作者深度溯源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形成發(fā)展歷程,從《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到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正式形成,再到創(chuàng)立中國特色“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新境界。作者揭示了改革開放40 余年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歷史、現實與理論邏輯,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fā)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作者首先從宏觀整體的角度揭示了新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歷史路標”論的內涵,主要包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對象與根據、學理依循,對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系統探索,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的科學理論、從“發(fā)展的觀點”到新發(fā)展理念的理論主導,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系統化經濟學說”的探索等;然后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科學理論出發(fā),觀照馬克思經濟理論及其現實研究趨勢,尋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必要性與可能性的充分證據;最后對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具體表現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深刻闡釋,基于對《資本論》對象與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體系創(chuàng)新表現、鄧小平經濟思想與新時期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fā)展等論題的詳細探討,闡明了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是如何對馬克思經濟學對象理解進行科學拓展的。
從對第二篇進行細致分析可以看出,在對象方法層面,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關系,尤其以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的關系研究最為突出;在理論結構層面,作者將經濟改革論、經濟制度論、市場經濟論、科學發(fā)展論和對外開放論作為主要論述對象,這些理論彼此融合、相互作用,又引申出一系列衍生理論,主導理論與衍生理論相互耦合,構成了完整的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第三篇“馬克思經濟思想與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與第二篇的標題僅一字之差,但所論述的內容卻有明顯不同。本篇主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進行論證分析,突出表現了新發(fā)展理念中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堅守。同時,作者也注重呼應時代發(fā)展,強調新發(fā)展理念對“實現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基本問題的解答,以及新發(fā)展階段中國政治經濟學對新發(fā)展理念作出的學理深化,展示了新時代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創(chuàng)新過程中“中國智慧”的強大力量。作者首先回顧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探索建設歷程,梳理了馬克思關于社會基本經濟制度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路徑和理論探索歷程的基礎上,精準指出了我國市場經濟獲得迅猛發(fā)展的動力之源,進一步地,還明確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體系建設的新發(fā)展,因為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客觀分析是展現新發(fā)展理念科學性的必要前提;其次,作者闡釋了習近平經濟思想與開拓“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邏輯關系,從基本特征、學理依循、根本指向、重要原則、主導理念、主要內容等多個層面進行論證分析,既表現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對“系統化的經濟學說”的拓新作用,又鮮明展現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對“系統化經濟學說”的精準概括,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呈現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價值。最后,該書對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經濟思想發(fā)展歷程及其特質進行深刻分析,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理論歷史自覺的生成過程,以及背后所體現的思想本質,并基于新的發(fā)展階段,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政治經濟學”為核心,在經濟學理論研究深化和經濟發(fā)展方式革新升級方面提出了導向性建議,具有較強的研究拓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