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玉蘭
★在語文學習中,同學們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形成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chuàng)造等素養(yǎng),重點是如何運用語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字詞就像建設高樓大廈的磚石,只有準備足夠多的磚石,才能建立起語言表達這座高樓大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語文課文的閱讀,關(guān)鍵是要調(diào)動閱讀興趣,通過全面賞析課文內(nèi)容,更好地理解內(nèi)容和感悟情感內(nèi)涵。本文借賞析《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探究豐富語言知識和調(diào)動閱讀興趣的方法。
一、初識文章內(nèi)容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主要描述的是“我”在上學途中看到的雨后風景:深秋時節(jié),一場秋雨過后,天空放晴。上學的途中有一段種滿法國梧桐樹的道路,秋雨讓樹葉紛紛飄落,道路兩旁出現(xiàn)了很多梧桐葉,它們緊緊地粘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就像是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給整條道路鋪上了色彩絢麗的地毯。此情此景下,“我”感覺這條水泥道真美。從全文的語言風格看,文章是以兒童視角觀察身邊景物的,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之美,展開豐富聯(lián)想與想象,詩意般地進行敘述,描繪出深秋時節(jié)美麗的景色,既充滿童真童趣,又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分析課文結(jié)構(gòu)
全文總共分為11個自然段,總體分為三個部分,可以用“發(fā)現(xiàn)”“比喻”“水泥道真美”進行總結(jié):第一到第五自然段,先寫經(jīng)過一夜的秋風和秋雨,天開始放晴了,地面是潮濕的,水泥道上出現(xiàn)了很多金黃金黃的葉子;第六到第十自然段,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和具體描寫鋪滿金黃色落葉的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落葉都像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的小雨靴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最后一段寫“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呼應了開頭,點明了中心,讓文章看起來渾然一體。這是一次發(fā)現(xiàn)美和感受美的過程。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分明,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兒童文學文章。
三、全面識記詞語,豐富語言知識
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有很多生字詞,對于三年級的小同學來說,掌握這些生字詞并不容易。因此同學們要認真識記課文的相關(guān)生字和新詞,對這些內(nèi)容適當延伸拓展,這樣可以全面識記詞語,豐富語言知識的儲備。
(一)認識生字生詞,拓展組詞造句
本篇課文的后面,列舉了6個需要認識的生字以及13個需要識記的生字。依據(jù)這些內(nèi)容,與課文中加拼音的字詞結(jié)合,可以明確需要掌握的詞語。對于這些生字詞,我們需要做到:認識6個生字,識記13個生字,能夠用生字組詞和造句,理解“明朗、水洼、熨帖、凌亂、亮晶晶、光彩耀眼”等詞語的含義。我們還可以對生字、新詞進行歸類,探究其中的識字方法,注意易寫錯的字。通過利用識字帖、識字圖卡、識字游戲等,更好地識字、組詞以及造句。
以“印”字為例,文章中是“印著”,這個詞使用范圍較窄,一般不用來單獨組詞,可以組成“印章、手印、腳印、印象、打印、印刷”等詞語。根據(jù)詞語的不同含義進行組詞,比如:我雕刻了一枚個人印章;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需要打印這份文件。“明朗”的含義是:光線充足、明亮,一般形容室外。這個詞出自“?。《嗝疵骼实奶炜铡?。因此需要放在原文中理解,結(jié)合生活,可以回想雨過天晴后的天空,戶外的光線很充足、明亮,令人感到心曠神怡。對生字按照上下、左右、半包圍結(jié)構(gòu)進行歸類,如“晶、緊”是上下結(jié)構(gòu),“鋪、棕、印”是左右結(jié)構(gòu),“遲”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這樣可以更好地識記生字?!熬o”下半部分容易多寫撇,“規(guī)”的左面最后一筆是點,這都需要注意。我們在識記和運用生字詞中,可以借助以上方法更好掌握。
(二)豐富詞語類別,擴展典型詞語
在這篇文章中,還包含很多多音字,需要分別掌握。不僅如此,一些常用的詞語還可以擴展近義詞、反義詞等,這能夠增加詞匯的儲備。對于文章描寫顏色的用詞,也可以適當進行擴展,擴展典型詞語,用其進行造句。
文章中還含有很多疊詞,總體分為ABB式(亮晶晶、濕漉漉)和ABAB式(金黃金黃),這些詞語也要擴展,如“紅艷艷、白茫茫、金燦燦”等,以及“碧綠碧綠;火紅火紅,打掃打掃”等。在擴展之后,再運用這些詞語造句。
(三)探析比喻修辭,生動描述事物
比喻是非常常用的修辭手法,僅本文就包含許多,將秋風秋雨過后的美景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因此,賞析本文還要探析其中的比喻修辭手法,明確其中如何生動、形象、具體地描述秋日美景。
文章第六自然段第二句話: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句話是將水泥道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比作彩色的地毯,為什么是彩色的呢?這需要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理解。深秋時節(jié),法國梧桐樹的樹葉有金黃色的,也有棕色的,還有灰綠色的,因此是彩色的。后面的很多句子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如將落葉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寫出了法國梧桐樹的形狀。我們可以探析更多類似的例句,認識比喻修辭手法的好處,感受其在寫作中的重要價值。
四、解讀課文細節(jié),調(diào)動閱讀興趣
(一)欣賞美麗圖景,感受文字之美
閱讀課文,更好理解本文內(nèi)容,學習本文的語言表達方式、美景描述的方法,同學們還要根據(jù)文章描述的內(nèi)容,欣賞相應的圖片和微視頻等,利用平臺賞析美麗的圖景,與文字進行對比,深入分析文本,更好地感受文字之美。
比如第四自然段描述的情景,我們可以搜集雨后的道路圖片:平整的水泥路上,偶爾可見一個亮晶晶的水洼,倒映一片藍天。后面的自然段寫水泥道的兩邊粘滿了濕漉漉的、金黃金黃的葉子,我們還要欣賞對應的圖畫,更好地感受其中之美。從哪兒能看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呢?主要是其中三個比喻句:水泥道像鋪上一塊彩色的地毯;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的小巴掌;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對這些內(nèi)容,都可以欣賞相應圖景,深切感受文字之美。
(二)明確所見所聞,探析所思所想
課文中,作者運用很多美麗的詞語和句子,還有比喻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所見所聞。不僅如此,“我”行走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也想到很多。因此,賞析本文還要明確其中所見所聞,探析所思所想。
從所見所聞方面看,“我”看到了什么呢?水泥道上鋪滿法國梧桐樹的落葉,不規(guī)則地排列著,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我”想到了什么?其中的比喻句大都是能想到的,比如:法國梧桐樹的落葉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鋪上彩色的地毯;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只棕紅色的小鳥。這些句子美在哪兒呢?美在它們的顏色,美在它們的柔軟,乃至無規(guī)則地排列著。
(三)賞析文章題目,探析首尾內(nèi)容
本文的標題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個題目為什么用得好?可以分三個方面理解:一是說明了文章主要內(nèi)容,主要寫的是水泥道上鋪滿了金色巴掌樣的葉子;二是運用比喻修辭,把樹葉比喻成“金色巴掌”,生動、直觀,帶給讀者美的享受;三是能夠引發(fā)讀者思考,為何水泥道會鋪滿金色巴掌呢?原來秋風秋雨過后樹葉飄落,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和善于觀察。
文章開始部分和倒數(shù)第二段,都用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這兩句話前后照應,突出了秋風與秋雨過后, “金色的秋天”來了,為以往平淡的水泥道增添了顏色,與最后一段結(jié)合,表達出作者熱愛秋天的情感。
唐代詩人王維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焙芏嗳撕苌儆袡C會在秋雨過后進山,無法欣賞秋雨后的深山秋景。但是,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也能從身邊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美麗的秋景,這篇文章就是最好的寫照。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天不僅是收獲的季節(jié),同時也讓大地變得五彩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