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做決策要有依據(jù),沒有依據(jù)亂決策會出問題。所以我在做新東方時,對自己的要求是四個決策、四個不決策。
四個決策是什么?
第一個決策是站在客戶的最高利益去決策,就是說所有的決策必須是對客戶有利的,必須是最方便客戶的,必須讓客戶感覺物有所值,甚至超越預期。如果是對客戶利益有損害,只是對公司有利,這樣的決策不能做。
第二個決策是站在社會的最佳選擇來決策,就是我們做的事情能夠推動社會進步。
比如,新東方把大量資源傾斜給農(nóng)村和山區(qū)的孩子,實際上就是從社會的最佳選擇角度來決策。因為我覺得中國社會未來的發(fā)展一定要把農(nóng)村和山區(qū)孩子的教育考慮進去,并且盡可能讓他們所接受的教育與城里的孩子相差不太遠。這個決策做出來不會錯,因為它在推動社會進步。
再比如,科技與教育結(jié)合,這也是對社會有利的事情。一旦把科技和教育系統(tǒng)打通,對中國教育肯定能夠起到積極作用。
第三個決策是站在未來發(fā)展的角度來決策,意思是我們做事情必須面向未來,僅面向現(xiàn)在、眼前的決策是不能做的。
2020年年初,我在新東方開疫情研討會的時候講過,我們做的任何一個決策、采取的任何一個行動,都必須跟新東方的未來連接起來,也要跟中國社會的長遠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這樣的決策才可能有持久性。
中國未來到底需要什么?需要面向全球,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我們?nèi)w人民有世界格局和國際視野。站在未來的角度,我就知道新東方的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系統(tǒng)大概應(yīng)該怎么設(shè)計。
第四個決策是站在公司和員工的角度來決策,就是任何決策不能光對公司有好處,也不能光對員工有好處。如果光對員工有好處,可能把公司干倒閉了,對員工來說也是重大傷害,所以一定要對兩邊都有好處。
從這四個角度來做決策,我覺得公司就能夠做得好一點。
作為一個有決策能力的人,或者說作為一個可以影響公司大局發(fā)展的人,四個不決策也特別重要。
第一個不決策是不局限在個人利益上決策。對公司而言,最怕的就是管理者的所有決策完全站在他個人利益的角度。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就去做,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情就不做,這是最糟糕的。
好的決策需要對公司未來和個人都有好處。所以,我現(xiàn)在每做一個決策都會問自己,是不是從個人利益的角度決策的,是不是只對自己有好處才這樣決策。
第二個不決策是不因個人面子而決策。如果只是因為會給自己帶來某種表面聲譽和名聲而做某個決策,這個決策也是不對的。
如果有人駁了你的面子,但他提的設(shè)想和方法是對的,而你卻把他的意見否決了,這種做法也有很大問題。作為一個公司的決策者,你絕對不能只顧個人的面子。
第三個不決策是不能根據(jù)個人好惡來決策。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我好吃面,你好吃米飯,我喜歡性情平和的人,你喜歡熱情奔放的人,這都有可能,但這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jù)。很多公司的老板之所以身邊用的都是跟自己相似的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這些人待在身邊舒服。如果你用的是這些人,那你的決策就是根據(jù)身邊人的喜好來決定的,公司就沒法干下去了。所以,再不喜歡的人,如果他提出了好的建議,你依然要用;再喜歡的人,如果他的建議不靠譜,你也不能用。
還是以新東方為例。我很喜歡人文類的東西,這導致我的很多決策都偏向人文。過去幾年,新東方的科技發(fā)展嚴重落后。其實我不反感科技,但由于不懂科技,也沒有引進大量科技人才,直接導致新東方科技水平的落后。我從個人的好惡來決策,給新東方帶來了至少5年的發(fā)展機遇上的損失。
第四個不決策是不以個人情緒來決策。在有情緒的時候,比如暴躁、憤怒或者沮喪、郁悶的時候,你做出的決策很有可能是錯誤的。因為此時你對信息的判斷可能是不理性、不準確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如果說人生以個人的利益、面子、喜好、情緒為核心,那么最后一定不可能過上真正美好的人生。人生在世,會有兩個“定”:天定和人定。天定我們管不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做好人定。
具體就是做事情有底線,堅持原則,在各自的范圍內(nèi)把事情做好,不斷反省,有意訓練自己,讓自己更上一層樓。雖然事業(yè)有大有小,我們依然能夠每天過得愉快,過得有意義,過得充實。
這是我的一些思考,希望大家能夠跟我一樣,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