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手稿消失的時代,重讀茅盾手稿與書法的當下鏡鑒

        2023-10-18 09:47:38葉榕整理
        文藝生活(藝術(shù)中國) 2023年9期
        關(guān)鍵詞:手跡茅盾手稿

        ◆葉榕/ 整理

        茅盾(1896-1981)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他的創(chuàng)作與上海一直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近日,一份共30頁、約9000字的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間展廳展出的同時,由上海大學中國藝術(shù)產(chǎn)業(yè)研究院、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主辦的“從茅盾手稿看手跡對文化研究的價值”研討會,結(jié)合這一手稿就其文學意義與書法藝術(shù)價值進行了座談討論。

        據(jù)悉,茅盾在1958年寫下的這一手稿是一篇評論文章,全部用毛筆寫成。相關(guān)學者認為,這一手稿不僅文學意義巨大,從書法角度看,有著典型的文人書法特征,書面整潔,字體雋秀飄逸,呈現(xiàn)出溫文爾雅的儀態(tài)和清雅不俗的風韻,“當下是一個手稿消失的時代,這件手稿不僅是文學評論家的稿件,也是書法家的翰墨,重讀茅盾手稿,對于文學界與書法界都有著鏡鑒意義”。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作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第一任主席、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長的茅盾負責國家文化事業(yè)和文學藝術(shù)的組織領(lǐng)導工作,為我國文學事業(yè)和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茅盾一生著述豐厚,有《子夜》《春蠶》《白楊禮贊》《霜葉紅似二月花》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作品,同時他也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手稿原件。茅盾撰寫的日記、回憶錄、書信、小說、詩詞、文藝評論、讀書筆記、譯文等手稿,是了解其創(chuàng)作思想的第一手研究材料,對后世直觀了解作家當時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些手稿作為文本生成的最初環(huán)節(jié),本身也具有多方面的學術(shù)研究價值。手稿與各種印刷本的比對??保粌H可以讓我們“辨優(yōu)劣、明是非”,更好地理解與閱讀文本,而且給深化文學研究提供了無可替代的重要學術(shù)資源;而手稿的各種筆跡,也能展示出作家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和創(chuàng)作態(tài)度,同時作家行文運思的過程和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都能從手稿中解讀出來。

        這篇寫于1958年的《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的評論文章,載于當年的《人民文學》第6期。文章的手稿共30頁,全部用毛筆寫成,每頁紙張長22厘米,寬15厘米,除了紙質(zhì)微微泛黃外,品相甚好,還附有當時刊發(fā)該文的《人民文學》發(fā)稿簽。由于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這篇文學評論中所涉及的多篇作品,經(jīng)由茅盾先生的精準而有力的評論,成為中國當代文學中的經(jīng)典作品。比如對茹志娟的《百合花》、王愿堅的《七根火柴》等9篇作品的評論,每一篇都用作品事實說話,詳略得當、切中要端,既有肯定,也指出不足。

        對整個中國當代文學來說,《談最近的短篇小說》是具有重大文學歷史價值的重要文獻,而手稿也是一份精彩的書法作品。除了作家筆跡外,該手稿上還留有編輯的筆跡。

        以下是研討會部分發(fā)言摘要:

        羅宏才(上海大學教授、上海大學中國藝術(shù)產(chǎn)業(yè)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

        今天的研討會由上海大學中國藝術(shù)產(chǎn)業(yè)研究院承辦主持,因為上海大學和茅盾先生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1923年茅盾先生和陳望道等名流一起加盟上海大學。在整個近現(xiàn)代文化史上,茅盾先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是新文化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中國現(xiàn)實寫作的重要倡導者。今天的著眼點是他的一篇重要手稿—關(guān)于《談最近的短篇小說》。我有幾個感觸。一個是上海目前正在打造三張“名片”—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可以說與茅盾先生都有關(guān)聯(lián)。

        說到江南文化,南北朝時期北方士族的南渡,構(gòu)成了江南文化的最早核心主體。茅盾先生的書法受《董美人》影響,既有俊逸的一面,又有典雅的一面。王若飛先生在茅盾先生五十大壽的時候講,他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最優(yōu)秀的分子。這個話放在今天仍然成立。他的這一手稿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偉丈夫”。

        汪涌豪(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復旦大學教授):

        茅盾和上海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解放前二十多年茅盾幾乎都在上海,他曾在商務印書館,然后編雜志,編《小說月報》,他的朋友圈也在上海。他自己也說過,如果沒有在上海從業(yè)的經(jīng)歷,可能沒有他文學的成就或者地位。他的小說,包括最典型的小說《子夜》反映的也是上海,從中不難看出他和上海是非常有淵源的。所以我們今天在上海,就他的手稿開這樣一個小的研討會,是特別適合的。

        就我所知,茅盾的文學主張是為人生的文學,而且是關(guān)注社會的人生。他有一個表述,說文學不能僅僅是像鏡子,鏡子是照見一個東西,有些被動,有些機械,甚至有些自然主義。文學更應該像斧子,斧子有砍削,形塑一個社會。他立足于都市,寫城市也很了不起。作品《子夜》就反映了城市人的心態(tài)。他不僅像張愛玲那樣寫弄堂的人生,而且也寫寫字樓里的人生。中國的現(xiàn)當代文學家很多都是善于寫鄉(xiāng)村的,寫到城市,他們是沒有辦法的,非常無力。莫言寫城市不怎么樣。賈平凹寫城市也不怎么樣。他是懸在半空的,寫到城市的女性說冷淡,其實他是偏頗的。他寫都市的那些小說,盡管兩年一部,每部書的后記里面都說這是自己寫到今天寫得最好的小說。他這些年寫的小說,我覺得不行,不喜歡。今天的小說家寫都市寫得好的還是在上海。

        再說到這份手稿,他對文學的分析,并沒有引用西方的文學理論,其實他對西方的理論是精熟的,他的知識很廣泛的,但他寫這個東西的語言是很平實、實實在在的,這就是老輩的風范,讓人看得下去。他是從作家談作家技術(shù)性的分析,這在當代文學批評里面也是很需要的。我們現(xiàn)在有的評論家所評的小說是“兩張皮”,往往引用各種名詞與術(shù)語,但茅盾先生的這篇文章不是這樣。他能夠?qū)戇@樣一手好字,寫得這么流利,也是一個很特別的功夫。

        茅盾手稿(選一)

        現(xiàn)在電腦的時代、數(shù)字化的時代,人和人之間變得越來越遙遠。這樣一位故人的手跡,一下子把我們拉回他們當時的情境中,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會感覺到快速流淌的歲月,這讓人有些感動。

        戴小京(書法家、上海市書法家協(xié)會顧問):

        作家手稿對文學研究的價值是很大的。我大學的時候也是讀中文的,但是出了校園就不再搞這一行了,后來一直在書法界了。當年我們上現(xiàn)代文學課的時候,魯迅的作品分量特別大,郭沫若與茅盾這些人作品也有一些分量,1978年還是1979年,我曾經(jīng)看過一件茅盾的手稿,是毛筆寫的,我當時就在展柜前來回徘徊不忍離去,這位作家的字居然寫得這么好。當時我們看不出什么家數(shù),什么來歷,就是覺得確實寫得瀟灑、出人意料,而且讓人不知來歷,但肯定是正規(guī)學過的,不像今天很多人是亂寫,沒有路數(shù),根本不在書法的正脈中。茅盾先生的手稿中的用筆點畫結(jié)構(gòu),一看就是中規(guī)中矩地學過書法的,但讓人又看不出來。過去講究每一筆都得有來歷,這是誰的,這是一種迂腐的見解。他這個就是中國書法,在中國書法的正脈中,但你沒有辦法看出他的家數(shù),這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境界了。

        看到這個手稿之后,我自己也稍微臨寫了一小通,試試看這到底是哪里來的東西,但還是看不懂。后來我又得知茅盾說過自己是初學《董美人》,而他跟《董美人》的差距很大,我估計他自稱的“亂寫”,就是廣泛地臨寫歷代古今各家各派的。他的書法刻畫深刻,或者叫“殺字”,不是浮在表面的,不是漂浮的。關(guān)于這兩點,我當時在廣州看手稿時就有這種感覺,他的點劃線條之扎實,肯定是得力于某一家楷書,他在楷書上是下過大力氣的,結(jié)體瘦硬,中宮內(nèi)斂,特別緊湊。文人書法中,手札與尺牘是最自由、最放松且最見性情的東西。宋代以后,于此尤見人之學問、氣質(zhì)與品位。

        宋以后的書家對此論述很多,也叫此書卷氣。所謂書卷氣,不是所有有文化的人的字里面一定都有書卷氣。因為一個人學歷再高或者文化再深,但如果品質(zhì)不好,那就未必能夠列入這個行列。而宋人正是把人的學問、品質(zhì)和心胸放在一起觀察的。

        回到茅盾的手稿上,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作品,是可以看得出茅盾這個人的學養(yǎng)、心胸以及文化修養(yǎng)的。

        書卷氣也好,士氣也好,今天的藝術(shù)品市場有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那就是很多專業(yè)書法家的作品都賣不過這些文人的。前年西泠印社拍賣一件陳寅恪先生的書信,就是一個信封,拍了100多萬。這是文人書法的一件幸事。

        張偉(上海圖書館研究館館員、知名近現(xiàn)代文獻研究專家):

        茅盾先生對我們這一輩人來講是如雷貫耳的大作家。他的作品《白楊禮贊》《林家鋪子》等可謂耳熟能詳。

        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在主編一套中國現(xiàn)代作家研究資料集的時候,魯迅、郭沫若、茅盾是當時最大的熱門,而現(xiàn)在很紅的像沈從文、徐志摩,當時算是比較冷門的。

        實際上收藏界也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情況。我是從小集郵的,所以比較早地介入到收藏圈。記得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書信、手稿在收藏圈不太被看得中。當然現(xiàn)在的情況就不同了,近十幾年來漲幅最大的是名人手跡。拍賣市場有幾個標志性的事件,最早的是2009年的嘉德春拍中陳獨秀給胡適的信,一共是13通27頁,當時拍賣的成交價是554萬多。2012年12月嘉德秋拍中,最受關(guān)注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禮聘書,拍到379萬,其他的梁啟超的手稿、梁啟超的信章都拍到了360多萬。第二個標志性事件是魯迅的一封信,一共200多字,拍了664.5萬,當時的報道是一個字3萬元。這也是非常少見的魯迅手跡拍賣。到今年10月份,胡適留學日記手稿,拍到1.39億元,是史上最貴的手跡。

        茅盾這封信,我們這輩人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只要涉及到當代文學研究,這封信是繞不過去的。一是這篇文章繞不過去,二是文章里面提到的那些作品,很多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代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繞不過去的。文章《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的完稿日期是1958年5月12日,是茅盾應《人民文學》編輯部的邀請寫的,他寫過很多短篇小說,也是很樂意評論的。我們對作家進行研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文本研究,特別是在今天是越來越重視了。近現(xiàn)代的版本,我個人認為遠遠比古籍復雜,這里面的版本變化各種各樣,有作者自己的反復修改,像老舍的《駱駝祥子》等不知道出過多少版本,也有當時被鎮(zhèn)壓的、被銷毀的、被查禁的,還有因政治形勢需要進行修改的,所以非常復雜,出現(xiàn)了很多版本。我也希望以后文學的研究,要加強對文本的研究。

        周立民(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上海巴金紀念館常務副館長):

        我們做文學研究也好,做作家研究也好,其實是做一個最基本或者最傳統(tǒng)的東西。手稿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對于我們研究作品的構(gòu)成、作家的寫作習慣以及后來的修改,手稿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起點。如果把這個當作起點,那么最后讀者能夠看到的呈現(xiàn)形式,就是一個終點,這個過程中,因為有現(xiàn)代出版業(yè)、現(xiàn)代編輯業(yè),甚至現(xiàn)代審查業(yè)的加入,這個過程敢就并非那么簡單地從起點到終點,或者說是一條直線或一條弧線可以完成的,這其中有非常復雜的過程。這就取決于手稿對文學研究的價值。比如這一手稿,茅盾先生最初寫的時候沒有加題目的,那個鋼筆字可能不是茅盾先生的字,可能是編輯的字。還有一處用紅筆改的。比如在魯迅大量的作品里面就有審查機構(gòu)的修改,當然魯迅先生也很頑強,他有很多書是自己印的,把修改過的內(nèi)容又給恢復了,而且把恢復的過程加上,告訴大家這些字是被他們刪掉的。再如沈從文的《記丁玲》,也是被刪得非常多,倘若某一天這個手稿能夠問世的話,對于這部作品的完整性就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手稿,還有原始形態(tài)的手跡,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而且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這個的重要性了。茅盾的這份手稿,應該算是我們曾經(jīng)一段時期內(nèi)或者說共和國文學史中文學評論的一個標準樣板。

        從手稿手跡中能看到人的心跡。我翻過《子夜》的手稿,二者相比較差別是很大的,茅盾的手稿是很清楚的,而巴金的稿子很零亂。這個情況也許是因為,茅盾先生幾乎在寫作前都有嚴謹?shù)奶峋V,而巴金的很多寫作是即興的寫作,第一遍寫完之后可能整體改,而且他大部分的稿子不會做謄清稿的。因此,從手稿中其實是能夠看到作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的,這一點,是后來的排印稿無法替代的。

        朱楓(上海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導演):

        茅盾先生的字很耐看,辨識度很高。雖然說茅盾先生也未必是一位書法家,但是他的字是非常有特點的,特別的儒秀、雅秀。我對書法沒有研究,剛才戴老師已經(jīng)做了精辟的分析,茅盾從小就臨過《董美人》。我們說字如其人,他的字的風格,特別是具有辨識度的茅盾字體,和他個人的風格也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茅盾先生傳下的手稿,一是特別的干凈、雅秀;第二,他大部分手稿是以楷書的形式留下來的,即使偶有行楷,那也是以楷書為基準的,行云流水,很少拖泥帶水。他是非常嚴謹?shù)?,這可能跟他做人的謹言和認真是有關(guān)的。

        我也想起茅盾先生年輕時的一段經(jīng)歷,他大概17歲考北京大學預科,發(fā)榜的時卻沒有他的名字,然后隔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收到一份錄取通知,上面寫的是“沈德鳴先生收”,后來他去查報名表,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他把自己的本名“沈德鴻”寫得太花哨了,從此以后,他認為寫字一定要清清楚楚、干干凈凈。這個經(jīng)歷可能對他以后字體的形成,多少有些關(guān)聯(lián)。

        今天的主題是從茅盾手稿談作家手稿對文學研究的價值,我就稍微做了些拓展。因為茅盾是一個文化大家,將來可以更拓展至文藝研究的價值。談到對文藝研究的價值,我就要談一下茅盾先生和電影的關(guān)系。茅盾先生和電影的淵源是很深的,他的一些作品像《春蠶》《子夜》《林家鋪子》不僅是現(xiàn)代文學的名篇,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名作。我是在2008年茅盾先生誕辰110周年時,重新改編拍攝了他的《春蠶》,當時和茅盾先生的兒子接觸更多,他對《春蠶》的改編非常滿意。

        茅盾

        說起茅盾先生的手稿和中國電影的關(guān)聯(lián),我就要講到茅盾先生在1962年寫給夏衍先生的一封信,稿紙寫了滿滿4頁,講的是對電影《早春二月》改編的意見。上一次我看到茅盾的手稿是2018年的時候,《解放日報》辦了一個茅盾文獻展,我看了以后很震撼,很受教益。

        繆克構(gòu)(文匯報副總編、上海市作協(xié)詩歌委員會主任):

        現(xiàn)在手稿已經(jīng)基本消失了,當代的作家不太會有這樣的手稿,所以在手稿消失的時代來討論手稿,就特別有意義。

        茅盾手稿(選四)

        我曾經(jīng)看過茅盾先生的四張手稿,講到短篇小說,講到編輯的辛苦,還講到編輯是否要進修等等。這篇手稿有9000多字,都是茅盾先生用毛筆寫的,當時對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起到一定的作用。我們都是中文系出身的,對這篇文章不陌生,我曾經(jīng)有十年時間在寫短篇小說,文章對我的啟發(fā)也特別大。我猜想,茅盾先生可能覺得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比較適合六七千字的篇幅,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而如果用第三人稱,篇幅可能還不夠。我認為這一點講得非常到位,包括現(xiàn)在也是這樣,用第一人稱好像順了,基本上六七千字就寫完整了。短篇小說特別難寫,產(chǎn)出率很低,稿費也非常低,但現(xiàn)在還是有很多作家一直堅持在寫短篇小說。

        還有他對作品文本的處理非常認真細致,包括有些修改的地方都能看得出來的。西方研究手稿,可以在一個手稿上附七八個版本,像莎士比亞這樣的手稿,依靠現(xiàn)在的技術(shù),可以分析出第一稿、第二稿是怎么寫的。但是看茅盾先生的手稿,它是非常清晰的,基本上一次成稿。對中國作家手稿的研究,其實遠遠沒有展開。即使像茅盾先生的手稿,包括有些地方做了貼補的,他為什么這樣寫?還是有深意在里面的?像這樣的研究必須要看手稿,看圖錄也好,而手機閱讀,總覺得隔了一眼,但這種手稿一旦上手摸一摸,那種體驗是完全不同,有一種來自內(nèi)心的溫潤和情感,會有交集,甚至讓人可以感受到他寫作時的那種呼吸。另一方面,我們在手稿的發(fā)掘、研究、流通這方面,做得也不是很理想?,F(xiàn)在反而是拍賣帶起了研究,希望以后這樣的作品越來越多,讓更多的讀者了解到作家的作品。

        趙抗衛(wèi)(上海中外文化交流協(xié)會會長、文學博士):

        中國的文學發(fā)展中,有著各種曲折,所有的文學家都有一番自己獨特的心路??疵┒芟壬氖舟E,這么一種平靜的心情、有條不紊的敘述,沒有任何跋扈的成分在里面,他真的是令人尊敬的。我們也可以研究一下他當時的文學創(chuàng)作環(huán)境,這也是一種當時文學思潮和文學環(huán)境的佐證。

        茅盾手稿(選五)

        手跡和文學史的研究,其實是很密切的。我們看到的印刷作品和手稿差距很遠,或者說有很多可能的差距,涉及到編輯、審稿等。手稿對文學研究十分重要,同時,也可以從手稿中看到當時各種文學和非文學的社會環(huán)境對作者的影響。

        顧村言(澎湃新聞藝術(shù)主編):

        陸灝在一篇文章中曾摘錄過一段:施蟄存稱贊茅盾的書法,說“大有瘦金筆意,想近年臨池有得”,茅盾回信說:“我的字不成什么體,瘦金看過,未學,少年時曾臨《董美人》,后來亂寫?!?/p>

        對于茅盾先生所說的“亂寫”,我個人認為這是自謙,其實他是一直在廣泛地臨池學習,并非真的亂寫。茅盾的書法根基很深,就這一手稿而言,受初唐或隋人小楷影響是比較大的,里面有古意,飄逸、典雅,乍一看,甚至有隋唐人寫經(jīng)之感。他說年少時臨《董美人》,確實是可以看出其中影響,其實書法在民國時期是文人的一項基本功。另外,在學習書法中,讀帖是非常重要的,結(jié)合人格、胸中的文墨與學養(yǎng),才會形成一種書卷氣。郁達夫曾說茅盾的小說偏向于社會性,但從他的書風里面反而感受不到。相比魯迅的骨鯁、蒼勁,周作人的南朝風韻或者沈從文的飄逸文氣,他的字感覺還略少一些內(nèi)蘊,但他的字里面有一種剛勁、質(zhì)樸、挺拔的風格,乍一讀,又唯美秀逸。

        作家手稿對于認識文學與作家的心態(tài)非常重要,因為它具有文學與文獻價值,還有書法價值,這是一個整體?,F(xiàn)場看茅盾的書法,我感覺或許是磨的墨有點淡,上手后確實有一種呼吸感和溫度,這樣的感覺對我們當下的讀者來說,是驚喜,但也是悲哀—因為一個手稿的時代差不多要結(jié)束了。

        剛才戴小京先生說當下的書法家作品賣不過文人的,其實這是正常的,因為中國歷史上并沒有專業(yè)書法家的說法,從某種角度來講,不管是茅盾的書法、傅雷的手跡,或是沈從文的,都是書如其人。茅盾在這篇文章中評論茹志鵑的小說《百合花》,用了“清新俊逸”四個字,他對《百合花》的評價最高,而當時《百合花》只是發(fā)表在一個地方刊物上。我想,用“清新俊逸”這四個字來評價他手稿的書風,也是恰如其分的。他是江南人,內(nèi)在有一種清新俊逸的審美追求,他就會看到小說里面清新俊逸的風格。

        近期出現(xiàn)了不少重要的文人手稿與手跡,這引起了當下的作家和書法家的反思:一方面,現(xiàn)在的作家中重視書法的、有真正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的并不多,這里面可能還是有文脈的缺失,反觀魯迅、胡適、周作人、沈從文、茅盾那一批作家,都對書法有著較高的造詣,這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高度。另一方面,茅盾手跡讓當下的書法家不得不反思。當代有很多書法家,參加各種協(xié)會,舉辦各種展覽,但其實有很多是變味的,不少場面上的書法家缺乏文化,缺乏修養(yǎng),有些身居高位的協(xié)會負責人經(jīng)常寫錯別字。所以從這一手稿的分析得出,無論是作家,還是書法家,都得回歸文化的正脈,無論是文學、書法還是文學評論都應是這樣的。

        從文學評論的角度而言,從茅盾這篇評論可以看出一種誠懇的態(tài)度,而在1958年,他的眼光與身份都在那兒,但他的行文卻一直保持著誠懇與質(zhì)樸,不端不裝,沒有各種術(shù)語,有一說一,真誠自然,這非常不容易。

        張立行(上海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文匯報創(chuàng)意策劃總監(jiān)):

        一個學術(shù)性的課題,從茅盾手稿談作家對文學研究的價值,很多專家都牽涉到了市場這個角度。實際上市場不是單單的市場,對任何文學藝術(shù)作品或者精神成果的傳播,可以有很多的維度,而學術(shù)的維度是很小眾的。社會對市場的維度是很感關(guān)注的。比如現(xiàn)在一些年輕人不知道胡適,但因他的日記拍了一個多億而會關(guān)注了。所以我們不要忌諱市場對文化傳播的作用和價值。

        湯哲明(美術(shù)史學者、畫家):

        這一手稿是1958年寫的,我是研究畫史的,對文學史不是太了解,但里面有一個共通的現(xiàn)象,就是文藝為大眾服務越來越走向高潮,從這一手稿里就可以看出來。茅盾創(chuàng)作這篇手稿時正值提倡寫短篇小說,因為讀者容易看明白,當時出了一批新作者,主要的目的是貼近生活。實際上從繪畫史的角度而言,這些要求在畫史里面也存在的,這是可以相互參看的。

        這十幾年里,名人的手跡手稿已成為一個大熱點,非常熱,比如民國時期,政界人士是一個板塊,北大校長也是一個板塊,左翼的名人手跡相對比較少,還是比較珍貴,因為很多是國家收藏的,特別是像魯迅的。而茅盾手跡在社會上也不多,所以非常珍貴的。我大概從2012年一直在關(guān)注名人手跡,自己也參與其間,包括胡適的那個日記手稿,我也給當時收藏家提了很多建議。

        說到書法,現(xiàn)在書法分成了兩路,過去的書法實際上就是名人字,因為那時候名人字寫得好,這個技能到了民國時發(fā)生了改變,書寫習慣發(fā)生了改變,造成從近代開始,名人的毛筆書法跟古代比退步了,如果蘇東坡沒有名氣的話,那他的書法就不會如此重要。就書法與名人關(guān)系而言,在民國以前,不存在這個問題,只要是讀書人,本身就是從小練字的。到了民國以后,茅盾的字是有功夫的,很明顯,肯定是學碑的,但純粹從書法的角度而言,民國的書法家跟古代的相比肯定是退步的。而當代的書法家則更尷尬,現(xiàn)在書法家也發(fā)現(xiàn)這個痛點,就提出一個主張,讓寫字變成純粹的藝術(shù),于是就有一些人寫字像跳舞一樣,或者就照搬西方現(xiàn)代藝術(shù),其實是有很多問題的。

        另外,如果把寫字純粹變成技術(shù)上的寫字,那跟謄稿子的人怎么區(qū)分?他也是抄??!所以這反過來襯托了手稿的價值,為什么我們把名人字看得這么有意義,原因就在于此:收藏就是收藏一段歷史。當下的書法與民國以來名人書法形成這么大的落差,原因也正在于此。

        茅盾手稿(選六)

        猜你喜歡
        手跡茅盾手稿
        郭沫若手跡三幀
        郭沫若學刊(2023年2期)2023-06-28 09:51:20
        作家手稿
        綠洲(2022年3期)2022-06-06 08:17:22
        茅盾的較真
        做人與處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作家手稿
        綠洲(2022年2期)2022-03-31 08:37:08
        茅盾不怕被騙
        王力手跡
        詩選刊(2021年1期)2021-01-04 04:16:14
        郭老致徐孝穆函手跡
        郭沫若學刊(2020年3期)2020-10-19 12:19:16
        丟失的手稿
        學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38
        陳半丁自述(手跡)
        詩書畫(2017年1期)2017-04-11 08:34:06
        手稿
        作品(2017年2期)2017-02-23 14:51:46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五月婷|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粉嫩a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av日韩av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小宝极品内射国产在线| 亚洲AV激情一区二区二三区| av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自爱拍偷在在线播放| 18分钟处破好疼哭视频在线观看 | 三级国产女主播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免费观看在线|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大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岛国免费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福利免费| 国产亚洲av一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高潮呻吟av久久4虎| 高清国产亚洲va精品| 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av|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久久蜜av| 风韵多水的老熟妇| 在线观看av手机网址| 成人av一区二区亚洲精| 高h喷水荡肉爽文np肉色学校| 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熟女| 免费观看性欧美大片无片| 中文字幕亚洲好看有码| 一区二区人妻乳中文字幕| 品色堂永远免费| 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黄片| 亚洲av日韩av女同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