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飛,趙安平,張 琳,王曉東,韓 冰,楊唯佳
(北京市數(shù)字農業(yè)農村促進中心,北京 100083)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北京迎來了超強降雨,北京市氣象臺于7月29日發(fā)布了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并于當日17時30分升級發(fā)布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隨后,北京遭遇今年以來最大規(guī)模降雨,此外天津、河北、東北、內蒙古東南部等地也迎來大暴雨。強降雨致使部分地區(qū)房屋和農田被淹,災害影響嚴重。此次降雨持續(xù)時間長,累計雨量大、致災風險高,部分地區(qū)遭遇洪澇災害,雨停后依然暫時無法恢復正常生活。超強降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蔬菜的生產、采收、運輸和銷售,供應減少,導致蔬菜價格上漲。
北京市場銷售的蔬菜在夏季主要來源于京郊及環(huán)京地區(qū),臺風“杜蘇芮”導致的強降雨直接影響這些地區(qū)的蔬菜生產。一方面,陰雨寡照天氣導致蔬菜生長速度放慢,影響蔬菜的采收;另一方面,超強降雨使部分蔬菜產地發(fā)生洪澇災害,導致蔬菜損毀絕收?;诤颖笔『捅本┦惺卟松a基地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通過對比強降雨所處2周(7月31日—8月6日和7月24—30日)蔬菜生產基地的銷售數(shù)據(jù),整體蔬菜銷售量減少12.3%,其中葉類蔬菜銷售量減少25.5%,茄果類銷售量減少15%,下降較為明顯的有菠菜、小白菜、茴香、甘藍、芹菜和油菜,降幅都在50%以上。北京及河北蔬菜生產基地產量的下降勢必會對北京蔬菜市場的供應結構和價格產生不利影響[1]。
由于葉類蔬菜損耗高,不易貯存,大都是北京及周邊供應,強降雨嚴重影響其生產和采收[2],導致葉類蔬菜短期供應不足,上市量減少。但由于市場對蔬菜的消費量總體穩(wěn)定,葉類蔬菜上市量的減少必然導致其他類蔬菜的增加,從而對北京市蔬菜的供應結構產生影響[3]。通過分析強降雨所處2周(7月24日—8月6日)北京市農產品批發(fā)市場蔬菜上市量數(shù)據(jù)可知,葉類蔬菜上市量整體處于下降走勢,且7月30日—8月1日強降雨時上市量減少更為明顯,前3天減幅分別為8.8%、2.8%和6.0%,累計減幅17.6%,之后上市量處于小幅波動下行狀態(tài)。耐儲類蔬菜上市量則是整體處于增加走勢,且強降雨后增加更為明顯,主要是由于葉類、茄果類蔬菜上市量減少,耐儲類蔬菜作為市場儲備蔬菜發(fā)揮替代作用。8月2—5日的增幅分別為1.5%、4.1%、2.8%和2.6%,累計增幅11%,說明強降雨對于蔬菜的供應結構有較大影響(表1)。
表1 降雨前后北京市農產品批發(fā)市場蔬菜上市量
供需關系對蔬菜價格起主要作用。就葉類蔬菜而言,強降雨造成短期內葉類蔬菜的供應量明顯減少,繼而導致其價格快速上升。通過分析強降雨所處2周(2023年7月24日—8月6日)北京市農產品批發(fā)市場葉類蔬菜上市量和價格數(shù)據(jù)可知,后一周葉類蔬菜上市量為17 097.0 t,比前一周減少14.0%;平均價格為4.41元/kg,比前一周上漲28.4%。由此可知,降雨前葉類蔬菜供應充足,價格下降;降雨后供應不足,上市量明顯減少,價格快速上升。價格上漲較大的有茴香、小白菜、油菜和韭菜,漲幅都在30%以上,其對應的上市量降幅都在20%以上(表2)。從同比來看,2023年7月31日—8月6日的葉類蔬菜上市量比去年同期減少5.9%;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48.0%,明顯高于去年同期。
表2 降雨所處2周(7月31日—8月6日)北京市農產品批發(fā)市場葉類蔬菜價格和上市量對比
受強降雨影響,茄果類蔬菜價格也出現(xiàn)明顯上漲,2023年7月31日—8月6日茄果類蔬菜的平均價格為2.86元/kg,比上一周平均價格上漲10.4%,主要是由于柿子椒和小辣椒漲幅較大所致,漲幅分別為55.5%和10.3%。此外,2023年7月31日—8月6日耐儲類蔬菜平均價格為3.11元/kg,與上一周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漲9.1%,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價格,這也導致當前蔬菜價格高位運行。
臺風“杜蘇芮”造成的強降雨不僅導致北京市蔬菜價格短期大幅快速上漲,而且還導致后期持續(xù)上漲直至高位運行。強降雨后第2周和第3周蔬菜價格延續(xù)上漲趨勢,但漲幅逐漸變小,第4周價格略有回調。從品種來看,葉類蔬菜在強降雨后第2周依然保持大幅增長,第3周漲幅明顯變小,第4周價格有所回調。茄果類蔬菜第2周漲幅變小,第3周價格明顯回調,第4周小幅波動運行。耐儲類蔬菜在強降雨后第2周價格環(huán)比下降2.7%,之后2周價格穩(wěn)定運行。北京市蔬菜價格后期持續(xù)上漲主要是由于強降雨破壞了北京及周邊葉類等蔬菜正常的生產供應茬口,供應量減少以及外地采購運輸成本的增加必然導致8月份北京市蔬菜價格以上漲為主。2023年8月份北京市蔬菜價格環(huán)比和同比都出現(xiàn)上升,蔬菜月度價格創(chuàng)歷史同期新高。
一是加強監(jiān)測預警,提高防范能力。根據(jù)臺風、強降雨預警信息,對蔬菜生產者、經營者及時有針對性的發(fā)布自然災害預警信息,指導制定強降雨應急預案或應對措施,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提高強降雨防范能力[4]。
二是精準施策,提高蔬菜保供能力。結合強降雨對不同類型蔬菜價格影響規(guī)律,動態(tài)監(jiān)測蔬菜供應鏈中的生產、采購、運輸、銷售等環(huán)節(jié),提前制定應對方案,保障蔬菜穩(wěn)定供應,實施精準的蔬菜供應保障計劃,保障蔬菜價格平穩(wěn)有序。供應保障計劃中應重點關注耐儲性弱,受降水沖擊敏感的蔬菜,如葉類蔬菜;其次是茄果類蔬菜;最后是對降水敏感度較小的耐儲類等蔬菜[5]。
三是信息共享,減小強降雨影響。與蔬菜產地省市密切溝通,針對供京比例較高的蔬菜,及時共享產銷信息,為蔬菜產銷提供精準對接,促進蔬菜快速流通,減小強降雨對蔬菜產銷的影響[6]。
蔬菜經營者應盡早針對降雨程度針對性地做好蔬菜采購、備貨和運輸安排,加大蔬菜調運,加強備貨增加庫存,保障貨源供應充足。針對超強降雨情況,應提前做好蔬菜應急保供預案,尤其是蔬菜經營交易場地要做好應對措施,防止超強降雨影響蔬菜上市交易。
一是加強防范強降雨意識。蔬菜生產者要充分認識強降雨等不利天氣對蔬菜生產的影響,學習了解災害的預防方法及應對方式,盡早得知災害信息并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制定災害應對預案,在災害來臨時正確應對,盡可能減少蔬菜損失。
二是提高應對強降雨能力。全面檢修加固蔬菜生產設施設備,保證強降雨時能及時排水,雨后及時搶收,盡快補種或改種,搶播速生蔬菜。日常注重建立穩(wěn)定的銷售渠道,對成熟的蔬菜進行搶收快銷。
三是通過參保減少生產損失。提高對政策性農業(yè)保險的認識,了解不同保險品種,與保險公司及時溝通制定合理的保險方案。尤其是針對經濟價值較高的蔬菜,通過投??梢栽诎l(fā)生災害時最大可能的減少生產損失[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