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強
(玉樹市第三民族中學 青海 玉樹 815000)
問題主線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價值。通過問題主線教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教學效果,這也就為初中歷史教學的改進和提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問題主線教育模式的科學實施,與新課標要求進行相互的協調,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問題主線教學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往往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機會,很難發(fā)展出批判性思維能力。而問題主線教學法注重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等多方面的思維能力[1]。問題主線教學法把問題作為教學的主線,使學生參與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這種方式比傳統(tǒng)的講授知識更加互動和有趣。此外,問題主線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更容易產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問題主線教學法注重以問題為導向,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加深入的歷史知識的學習。問題主線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感、互動性和反思性,這樣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有效。當然,這需要教師有足夠的問題設計和引導能力。
“問題主線”教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從傳統(tǒng)的知識點和章節(jié)展開轉變?yōu)橐詥栴}為主線,將知識點和章節(jié)作為回答問題的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問題主線”教學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問題主線”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不再是單純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解決問題來獲取知識,這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會更愿意去思考問題、探究問題,并且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需要自主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這既可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且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需要進行跨學科的綜合思考,需要運用多種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問題,這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科知識的整合,也可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學生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對于他們的未來發(fā)展非常重要。
“問題主線”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的。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主線教學法也可以得到有效地運用。問題主線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中,教師往往是按照時間順序講解歷史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這些信息。而問題主線教學法則是根據一個或幾個問題來展開教學,這樣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地參與討論和思考,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在問題主線教學法中,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資料、討論等形式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這需要學生進行邏輯思考和綜合分析。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此外問題主線教學法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問題主線教學法中,學生需要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尋找問題的答案,這也就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用“問題主線”教學法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問題主線”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主線,教學內容圍繞問題展開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需要明確歷史教學的目的,之后將歷史知識融入到問題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歷史知識[2]。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思考和探索,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掌握歷史知識,有利于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此外,問題主線教學法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問題,使得問題既有趣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調整問題,使之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
例如,在講述“三國時期”的歷史時,教師可以提出“三國鼎立時期的政治格局”這個問題,然后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到各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文化特點等方面的歷史知識。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也在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教學方法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其中,“問題主線”教學法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適用于各個科目的教學。教學主線強調“問題”作為教學的主線,教師要采用“由問題出發(fā),尋找答案”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訓練,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體會到知識的樂趣和成就感。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法,更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3]。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歷史教材的內容,確定一個引人入勝、有爭議的問題,比如:在古代中國,女性的地位是怎樣的?接著,教師將學生分成小組,并由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組成一個全班“歷史小姐”角逐賽。在比賽中,每個小組的代表需要根據歷史材料,闡述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觀點,并展開互動。通過積極的討論和交流,學生不僅能夠重新認識歷史的真相,更能夠提高口語表達和思維能力。在這一背景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不同的歷史時期或事件進行研究,并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發(fā)表一個關于該時期或事件的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積極探索,找出問題所在,以及嘗試提出解決方案。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研究能力,更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領導才能和團隊合作精神。
歷史教育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不僅有著傳承和弘揚文化的使命,更是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而在當今信息社會,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為歷史教育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體教學技術具有直觀性、感染力強、互動性強等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在歷史教育中,傳統(tǒng)的閱讀、講解、筆記仍然是必要的教學手段,而多媒體技術應當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課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用適合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因此,在歷史問題主線教育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歷史知識更加形象、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教師要注重多媒體技術的科學實施,把握主要的教育要點,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材、設計和呈現。
例如,在探究古代中國社會生活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豐富的圖片、視頻、音頻等素材,從衣食住行、娛樂文化等方面展示古代人們的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和生動。又比如,在學習世界兩次大戰(zhàn)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以及各個國家的利益沖突和戰(zhàn)爭原因,讓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思考問題,從中汲取歷史智慧。在學生學習時對于優(yōu)異之處教師要進行多方位的鼓勵,激發(fā)學生問題回答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不同問題中快速把握課文中的重點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為了促進問題引導教學和初中歷史教學之間的有機融合,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融入一些生活化的物品,讓學生從歷史事件入手進行問題的深入地感知,從而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件生活物品都是有發(fā)展起源地,經過歷史的演變和變革才發(fā)展成今天的樣子,對于生活類的物品來說,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教師可以以這些教育素為主要的載體,為學生擴展多樣化的問題,讓每個學生能夠和課本知識進行相互連接,逐漸地激發(fā)課堂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洋務運動”時,教師可以從這些生活物品入手進行有效的講述,教師要立足于教材中的內容,向學生講解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以及洋務運動所帶來的一些成果,并且告訴學生這些洋玩意正是由于這次運動才開始引進到中國的公國內居民所使用,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這些物品逐漸演變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但是我們長輩會受到這次運動的影響,仍然保持原來的叫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利用網絡探究一下還有哪些物品名字是從洋務運動開始出現的,以這一問題為重點進行學習。通過生活化歷史問題的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解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疑惑,還有助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初中歷史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提高。
綜上所述,“問題主線”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問題主線教學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明確這一教育方法的實施要點,構建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