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順
(臨夏縣刁祁鎮(zhèn)多麻小學 甘肅 臨夏 731803)
自新課程標準推進以來,小學美術教學也在不斷的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在這個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力,成為了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本文旨在探討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構建策略,為小學美術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小學美術智慧化教學是指在傳統(tǒng)美術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引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以及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能夠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
具體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如游戲化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通過引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個性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對藝術的實踐,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通過智慧化教學手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使學生的學習成果更加顯著。
當前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構建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缺乏智慧化教學的理念和方法。許多小學美術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缺乏對智慧化教學的認識和理解,無法將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到教學中。
(2)教學資源不足。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包括藝術品、教學工具、教學軟件等,但目前很多學校的教學資源還比較匱乏,難以滿足教學需要。
(3)學生個體差異大。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如何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是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難點和瓶頸。
(4)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目前小學美術教學評價主要以作品評價為主,缺乏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5)家校合作不夠緊密。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家校共同配合,但目前很多家長對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對孩子的支持和配合,影響了教學效果。
當前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構建中存在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加強理念和方法的培訓,完善教學資源和評價體系,注重個性化教學和家校合作,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如投影儀、電腦等,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視頻等形式更直觀地了解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1]。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古建筑的保護》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技術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相關的中國古典建筑,提升學生的藝術積累??衫枚嗝襟w為學生展示我國著名的四大園林,選取拙政園為例,分析拙政園的建筑風格:拙政園的建筑大多依水而建,以水建長,庭院錯落,花木為勝。還可利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播放拙政園的相關視頻,以及為學生拓展相關詩人描寫拙政園的詩句,為學生增長傳統(tǒng)古建筑的藝術知識,增強學生的藝術積累,讓學生通過了解我國優(yōu)秀的古建筑,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和景觀的保護意識,而不是僅僅將建筑保護內容死板的傳遞給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能夠激發(fā)起學生自身對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傳播與保護精神,提升學生的審美。教師可讓學生在通過多媒體了解相關拙政園內容后,選取相關的圖片對拙政園面貌進行局部寫生,提升學生對古典建筑風格的理解,加強學生對建筑的審美,也能夠喚起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提升學生的美術能力。
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思想[2]。
例如,在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廢舊物的“新生命”》一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將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素材來進行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在課堂中,教師可將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為多個創(chuàng)作團隊,在每個團隊中由學生自己擬定創(chuàng)作題目,并讓學生在生活中搜集相關的廢舊物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制作屬于自己小組的藝術創(chuàng)作。教師也可為學生擬定題目,比如,利用廢舊物品制作藝術形象,可利用易拉罐、廢舊水瓶、塑料包裝紙、購物袋等等素材來進行創(chuàng)作,在小組學生創(chuàng)作結束后,教師可開設班級藝術展覽,展示每個小組的藝術作品,并讓小組派出代表來為作品進行細致解釋,通過分析自己小組的制作內容,來體現(xiàn)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也可讓學生以攝影記錄的方式記錄下創(chuàng)作過程,讓學生通過課堂交流,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作水平,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興趣,讓學生體會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樂趣,使學生能夠在美術課堂中獲取藝術知識,提升藝術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加強學生的藝術實踐,是學生提升自身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注意引導學生自由的進行創(chuàng)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體驗,更深入地理解藝術的本質和意義[3]。
以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風景寫生》一課為例,教師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開展寫生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的體會寫生過程,對自然更加細致的觀察,通過自身的實際體驗,提升自身的風景寫生能力,增強學生對畫面構圖、整體概況、細節(jié)描繪等等能力,讓學生在寫生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繪畫能力,也給予了學生在學習中走出校園,貼近自然的機會。在對風景進行寫生的過程中,教師也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寫生繪畫方式,并對學生進行詳細的寫生指導,可利用素描、水粉、水彩、油畫等多種方式對自然景觀進行寫生,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對自然景物進行觀察和分析,體會景物在不同時間的光影效果,也要注重自身畫面的前后位置關系,注意哪些景物在畫面中應該細致描寫、哪些需要大體概括,讓學生的寫生畫面能夠詳略得到,突出描繪重點。教師帶領學生積極地展開相關的風景寫生實踐,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美的感知能力,也讓學生通過實際寫生的方式更加細致的領略自然風景的優(yōu)美,讓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觀察自然的習慣,提升個人的審美素養(yǎng)和藝術積累。
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不僅僅注重學生的作品成果,還要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和表現(xiàn)能力[4]。
構建小學美術智慧課堂,教師也需注意課程的評價方式,完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使評價內容不僅僅只注重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成果,更要注重學生的思考過程和藝術表達能力。教師在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時,也需保證評價的公平性,可以繪畫作品匿名的方式保證評價的公正。教師也需注意在評價過程中,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以自己單一的審美來界定學生的作品,而要尊重學生個性,維護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不斷發(fā)揮自身獨特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別具一格的美術作品。
引入跨學科教學,將美術與其他學科進行融合,例如將美術與歷史、地理等學科進行關聯(lián),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藝術的背景和歷史[5]。
藝術是包羅萬象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術素養(yǎng)的培育上,也要注重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關聯(lián),利用跨學科教學的方式,為學生科普藝術背后的歷史故事,了解藝術作者的生平經歷,幫助學生提升對藝術的審美能力,增長對作品的感知能力,豐富學生個人知識儲備,讓學生了解藝術的發(fā)展歷史。例如,在小學六年級下冊《浮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展示世界各地各個時期的不同浮雕作品。從中世紀美術,到文藝復興,再到現(xiàn)代歐洲藝術作品中,都少不了浮雕的影子。縱觀我國歷史,在不同風格的建筑上,也能夠發(fā)現(xiàn)不同民族和藝術特色的浮雕。教師將浮雕藝術與歷史學科進行結合,不只單單分析浮雕的風格,也要分析藝術風格背后的時代背景,讓學生詳細的了解藝術形成的特點,并能夠讓學生在欣賞相關雕塑藝術過程時,分析判斷作品的具體時間和創(chuàng)作背景,提升學生對浮雕藝術的審美能力,充實學生個人的藝術積累,增長學生的相關歷史知識,也讓美術課堂教學更加豐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建立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擇和探究的機會,例如提供多樣化的藝術材料和工具,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6]。
智慧化的小學美術課堂教師也要注重為學生建立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擁有自主選擇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自由地選擇繪畫所需要的工具與材料,自由地擬定繪畫主題,給予學生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有效的提升學生個人的藝術創(chuàng)作水平,讓學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圍下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讓美術既能夠服務于生活,又能夠從生活中獲得靈感。
綜上所述,構建智慧課堂是小學美術教育的必然趨勢,也是適應新課標要求的必要手段。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構建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探索。在構建小學美術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注重互動教學和評價反饋,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