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明,王 昭
(廣西大學 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在教育部發(fā)布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戲劇、影視、舞蹈被正式納入課程標準,美育全面進入公共教育領域?!半p減”政策的實施,讓兒童有充足的課外活動時間,更加有利于兒童的美育建設。美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在素質教育門類中,兒童劇因其高度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對兒童的滋養(yǎng)最為全面,在審美教育中最為突出。兒童劇承載著教育的使命,本身具有人文性、教育性、游戲性、啟發(fā)性等特征。兒童劇不僅能培養(yǎng)和鍛煉兒童的審美能力,還能促進兒童建立和塑造高尚的人格,豐富兒童的精神世界。這與美育偏重精神內涵的特質相契合,又與美育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目的具有內在一致性。因此,兒童劇作為兒童的“良師益友”,其帶來的審美價值對兒童的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是指通過藝術、自然、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審美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審美意識和健康審美情趣,提升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提出“審美教育”的概念,他認為審美教育可以實現人的感性與理性之統(tǒng)一,從而塑造完整的人性。杜威理想中的教育就是審美教育,他把教師當作藝術家,把教育當作一種藝術活動。杜威賦予教育和藝術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認為真正的審美教育體現在整個教育活動之中。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中,兒童時期是人接受教育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關鍵的階段。兒童的心理正處于發(fā)育階段,本身有著天真善良的心靈,對一切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心理。由于他們缺少知識、理解力,不能夠明確地分辨是非與美丑。因此在兒童的教育過程中,綜合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美育對兒童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兒童美育即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利用美的事物和豐富的審美活動來提高兒童的審美水平,培養(yǎng)兒童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樹立正確審美觀的教育。
在整個兒童美育體系中,兒童劇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兒童劇的受眾主要是兒童,表現形式涵蓋了戲曲、童話劇、歌舞劇、音樂劇、木偶劇等多種形式,適合兒童的欣賞趣味和接受能力。兒童劇表現內容聚焦于兒童的心靈成長歷程上,它不僅僅是娛樂孩子,更是用藝術的方式幫助孩子獲得知識、體會人生、認識世界。兒童劇所帶來的藝術感染、情感教育和智慧啟迪的作用能夠全方位地提升兒童的綜合美學素養(yǎng),因此兒童劇是兒童美育最好的載體。
戲劇將所有藝術手段都整合了起來,并且將時間和空間、視覺和聽覺、直觀和想象等緊密結合在一起,能夠全面提升審美主體的藝術修養(yǎng)。兒童劇作為一種專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作演出的審美活動,它通過夸張的動作、幽默的語言、優(yōu)美的舞蹈等表演形式,借助道具、音樂和燈光舞美創(chuàng)造出舞臺上的大千世界,為兒童帶來一場又一場的美的盛宴。戲劇美綜合了文學美、表演美、舞蹈美、音樂美等多種藝術形式美,每一類藝術元素都有獨特的審美特性。戲劇文學美指的是兒童戲劇文學,兒童文學劇本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內容情節(jié)豐富,人物特點突出,主題思想鮮明;音樂作為兒童劇中經常運用的聲音藝術元素,可以營造特定的舞臺氛圍、升華兒童劇的主題;表演在各種藝術成分中占據中心地位,演員運用動作表現角色性格,吸引觀眾注意力。劇本通過導演的二度創(chuàng)作,音樂通過演唱和伴奏,美術通過燈光和道具,利用它們有價值的藝術元素,提升兒童劇的藝術表現力,深化作品主題思想,增添兒童劇的觀賞性。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興起,兒童劇舞臺采用數字影音、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給兒童帶來身臨其境的視聽感受。兒童還可以與舞臺上的裝置互動,獲得了更加沉浸的觀劇體驗。優(yōu)秀的兒童劇用豐富的舞臺語匯呈現美,奇特的情節(jié)、幽默的對話、婀娜的舞姿、絢麗的場景,使兒童具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激發(fā)兒童的審美欲望,培養(yǎng)兒童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兒童在參與戲劇活動中,容易受到戲劇情節(jié)和人物角色的感染。兒童劇的主題是反映美好、追求信念,在創(chuàng)作中總是以多元化的方式展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美好寫照。它所傳遞出人性中最為真實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例如,正直善良、團結友愛、樂觀堅強、不怕困難等良好的人格品質,有利于兒童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塑造良好的道德觀念。兒童劇塑造正面人物真善美的藝術形象,也會刻畫出反面人物邪惡丑陋的藝術形象,運用對比、襯托的方式展現人物的善惡。最終,正義戰(zhàn)勝邪惡,善良戰(zhàn)勝貪婪,光明戰(zhàn)勝黑暗,以此來培養(yǎng)兒童的感知能力和是非觀念。在兒童劇《壯壯快跑》中,盲童壯壯為了尋找媽媽,他穿越夢境,不停地奔跑,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危險,最終打敗邪惡的蝙蝠王并解救出媽媽和朋友,永獲光明。勇敢真誠的壯壯給廣大兒童觀眾樹立了榜樣的力量。兒童喜歡模仿,能夠將劇中英雄人物伸張正義、無私奉獻的行為轉變?yōu)閮仍诘牡赖乱螅谏钪凶杂X地去做好人好事,從而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在日常活動中遵守行為規(guī)范,進而約束自己。優(yōu)秀的兒童劇凸顯親情、友情、愛情等情義,展現了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傳達出積極向上的內容,不斷滋養(yǎng)著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幫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樹立高尚的人格。
兒童劇題材豐富多樣,不論是貼近生活的現實題材,還是營造夢幻世界的童話故事,以及遨游宇宙的科幻小說,都可以以兒童劇的形式展現出來。兒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容易被美好奇幻的故事所吸引。兒童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無法展開他們的想象空間,優(yōu)秀的兒童劇能夠滿足兒童對于幻想世界的需求,為兒童發(fā)揮想象力提供一個窗口。因此,童話劇、神話劇、科幻劇、木偶劇深受孩子們的歡迎。兒童劇舞臺上展示的往往是虛構的世界,通過人物設計和舞臺加工,植物、動物被賦予生命和情感,月亮、白云、城堡等物體也都活靈活現,色彩斑斕的舞臺充滿生命力和神奇的力量,無限提升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審美趣味。兒童劇《月亮上的媽媽》全劇充滿著童話般的奇幻想象,劇中有一只會唱歌的小母雞,還有一場不可思議的“摘月亮”行動。小李想要寫一篇有關“月亮上的故事”的作文,爺爺奶奶為了啟發(fā)小李想寫作文的靈感,用非遺木偶表演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來幫助他。小李想在晚上夢到媽媽在月亮上打工,并在第二天就想要到月亮上去找媽媽,最終在老人的幫助下實現了見到媽媽的愿望。就像劇中老木偶所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不僅能夠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還能夠帶來事實!”兒童劇通過各種奇妙的想象,幫助兒童建立起豐富的情感世界,讓兒童在充滿童話和美好氣息的環(huán)境中,開拓想象和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yǎng)兒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當代中國文藝創(chuàng)作的根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僅包括多樣化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更主要的是它蘊含著禮、智、仁、義、信等大量的優(yōu)秀倫理道德理念。兒童劇創(chuàng)作者立足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從中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作出大量經典的兒童劇作品,無不彰顯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如《老鼠嫁女》《三個和尚》《小馬過河》《愚公移山》等都是通過將傳說、傳統(tǒng)民族故事輔以當代的兒童戲劇表達,實現民族經典文本在當下創(chuàng)意化的立場呈現,使兒童觀眾深刻體會到本民族獨特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底蘊。兒童劇《雞毛信》用時空穿越的方式帶領觀眾回到抗日時期與小英雄海娃一起送雞毛信。在送信的過程中,觀眾與海娃一同與敵人斗智斗勇,經歷了驚心動魄的冒險,最終完成送信的使命。海娃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英雄事跡,為當代少年兒童弘揚了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象征革命精神的雞毛信也成了中華民族的一種文化符號。創(chuàng)作者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巧妙植入兒童劇舞臺中,比如皮影、木偶、臉譜、武術、書法等融入兒童劇編創(chuàng)中,豐富了劇目內容,開闊兒童的眼界。兒童劇《老鼠嫁女》加入琵琶、古箏、嗩吶等中國傳統(tǒng)樂器;剪紙、舞獅、風箏等作為舞臺元素;運用非遺元素、京劇戲曲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深化兒童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提升兒童的審美趣味,極大地拓展了兒童劇的視覺呈現效果和藝術張力。
21 世紀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觀看兒童劇作為一種親子娛樂活動成為很多家長的周末首選,學校也會定期組織學生觀摩戲劇演出。兒童劇市場得到充分發(fā)展,優(yōu)秀的兒童劇劇目接連涌現。兒童劇融合了劇本、表演、舞美、道具等內容,舞臺上的多種藝術門類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美感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力與鑒賞力。兒童劇也是一本生動形象的教科書,能夠巧妙地將文化課程滲透進舞臺當中,蘊含了語文、數學、歷史、生物等多種學科,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向兒童呈現出知識的魅力,從而構建一種全面的人文素質教育。兒童劇運用最鮮活的戲劇舞臺表現形式,營造一個開放式、互動式的學習環(huán)境。知識在一個個游戲情境中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能夠一邊體驗兒童劇獨有的藝術魅力,一邊在欣賞中激發(fā)對知識學習的興趣,獲得獨一無二的美感。
學校是實現審美教育的主陣地,藝術教育是學校審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學校通過開設兒童劇鑒賞課,將經典兒童劇作品通過美育傳遞給學生。師生之間相互討論、分析與解讀,提高學生對兒童劇作品的欣賞能力,以及加強學生對兒童劇內容的理解能力。優(yōu)秀的兒童劇會觸動兒童的靈魂,激勵兒童的情感,讓兒童在情感共鳴中延伸出有關生命價值的思考。兒童劇傳達出的教育意義不僅僅針對學生,現實題材兒童劇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也會感染家長和老師。
參與是兒童探索世界的行為方式,兒童通過參與可以發(fā)現自己的興趣,有助于兒童對美的感知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F如今,兒童也從觀眾席走到了舞臺上,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兒童劇的表演和創(chuàng)作中。兒童演繹兒童劇,兒童劇又重新塑造了兒童。兒童參與兒童劇排演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演講、音樂、舞蹈、合作等多方面得到綜合能力的鍛煉。兒童還能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明辨真善美,學習換位思考,提升人際交往、集體意識,更有利于兒童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通過藝術實踐參與美的創(chuàng)造,是新時代兒童劇所表現出的教育價值。在學校的戲劇教育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己編寫劇本,或者進行即興表演。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還能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從展示自我到提升自我,進而激發(fā)出源源不斷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在2022 年11 月12 日舉行的第七屆北京大學國際音樂劇學術研討會上,少年兒童題材音樂劇的美育價值作為研究的主要議題,教師、學者、兒童劇從業(yè)者都將兒童劇的育人功能擺在首要地位。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兒童美育必須圍繞立德樹立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美育教育中。我們兒童劇工作者要承擔起以文育人的使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美育建設標準,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表現兒童劇新的思想風貌,促進我國兒童劇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為廣大青少年兒童創(chuàng)作更多優(yōu)質的兒童劇劇目。同時也要讓優(yōu)秀兒童劇走進每一所學校,使更多青少年兒童在審美鑒賞和藝術實踐中豐富審美體驗、提升審美品格和人文素養(yǎng),以此來增強兒童劇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