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7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給費俊龍頒發(fā)“二級航天功勛獎章”,授予鄧清明、張陸“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fā)“三級航天功勛獎章”。2022 年11 月29 日,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駕乘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飛天,次日進駐中國空間站,在軌駐留6 個月,2023 年6 月4 日安全返回。費俊龍時隔17 年再上太空并2 次擔任指令長,成為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后首位出艙活動的航天員。鄧清明堅守25 年飛天初心不改,出色完成一系列實驗和試驗任務。張陸12 年如一日扎實訓練,首次飛天即穩(wěn)妥完成4 次出艙任務。
9 月1 日,中國駐南非大使館陳曉東代表中國國家航天局,與南非國家航天局局長穆道簽署關于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南非正式加入國際月球科研站計劃。雙方將在國際月球科研站論證、工程實施、運營和應用、教育與培訓等方面進行廣泛合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fā)布消息稱,國家太空實驗室已正式運行,空間應用有序展開、成果頻現(xiàn)。截至8 月19 日,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了110 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shù)領域,獲得原始實驗數(shù)據(jù)近100TB,下行了近300 個實驗樣品,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
8 月,中國宇航學會第一屆空間科學與試驗學術(shù)交流會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巍在會上作《太空資源開發(fā)體系發(fā)展設想》報告,提出了“勘、采、用”階段目標,初步給出了2035 年、2050 年、2075 年及2100 年前全太陽系資源開發(fā)4 階段的發(fā)展路線圖。
8 月31 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啟動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新飛行器征名活動,征集范圍包括新一代載人飛船、載人月面著陸器的名稱(含命名釋義)。
2024 年,我國將陸續(xù)實施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天舟八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等4 次飛行任務。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啟動4 次任務標識征集活動,征集范圍包括4 次任務標識設計方案(含設計闡述)。
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母港,將開展新一代載人登月火箭發(fā)射工位、重型火箭發(fā)射工位建設,為我國載人登月、深空探測、行星探測等提供強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