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斌
中國科技出版“走出去”的主要形式有四種:一是版權貿易合作;二是合作出版,“借船出?!保蝗琴Y本“走出去”;四是技術合作,采取自主設計+委托造船的模式。下文基于國內外科技出版的分析,結合科學出版社“走出去”工作的實踐探索,談幾點思考。
● 國內外科技出版分析
根據(jù)國際科技與醫(yī)學(STM)出版商協(xié)會《2021STM全球簡報——經濟和市場規(guī)模》數(shù)據(jù),2018—2021年,全球STM出版市場,期刊和圖書總收入約127—140億美元/年;其中,期刊約占3/4,圖書約占1/4,期刊出版占主流。
國際科技出版商將期刊作為戰(zhàn)略重點和主體業(yè)務,同時大力開展數(shù)據(jù)庫、專業(yè)解決方案等多種類型業(yè)務;國際科技出版商的業(yè)務收入中,數(shù)字出版業(yè)務收入占比逐年加大,如勵德愛思唯爾數(shù)字收入占總收入的占比,由2000年的22%增至2022年的83%。
國內科技出版機構以圖書業(yè)務為主,期刊業(yè)務及其他創(chuàng)新業(yè)務規(guī)模遠小于圖書;出版物語種以中文為主,市場以國內市場為主。目前國內科技出版機構正處于數(shù)字化轉型過程中,但數(shù)字出版業(yè)務收入占比低(一般未超過10%)。
我們常說中國科技出版“走出去”,實際上國際科技出版商早已“走進來”。愛思唯爾、施普林格·自然、威立等都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且人員規(guī)模、功能職責不斷擴大;眾多國際科技出版商與中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yè)等有著深入長久的合作;國際科技出版商不僅爭奪其出版物在中國的銷售份額,更將競爭的核心放在中國的作者、主編、審稿人等專家資源上。
● 科學出版社“走出去”的實踐探索
2022年科學出版社實現(xiàn)合并營業(yè)收入27.09億元,合并凈利潤4.77億元。出版新書3464種;出版科技期刊568種,其中中文258種,英文276種,中英文8種,法文26種(含英法文7種),SCI收錄期刊115種,36種期刊位列Q1區(qū)(其中4種期刊排名國際同學科第一),EI收錄期刊112種。
科學出版社“走出去”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借船出海”,如與施普林格和愛思唯爾等國際科技出版商合作,進行版權輸出;二是“造船出?!保c愛思唯爾合資成立科愛公司,其股權科學出版社占51%,愛思唯爾占49%;三是“買船出海”,2019年科學出版社全資收購了法國EDP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走出去”工作,重點在以下幾方面開展:
第一,通過一流期刊建設,提升國際學術影響力。科學出版社圍繞一流期刊建設開展了很多工作,形成了一批一流期刊,如《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國家科學評論》《生物活性材料》等。近年來,科學出版社共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42項,其中領軍期刊5項、重點期刊4項、梯隊期刊12項、高起點新刊21項。
建設一流期刊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把我國優(yōu)秀科技成果留在國內的期刊上發(fā)表??茖W出版社這些年在內容質量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爭取到不少國家級優(yōu)秀科技成果,發(fā)表到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刊物上。
第二,搭建出版技術平臺,支撐科學成果傳播發(fā)布??茖W出版社立足國際化,以構建國家高端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為目標,建立論文投審、內容結構化生產、數(shù)據(jù)倉儲、資源發(fā)布、學術提升、國際化推廣及科學評價等全鏈條的期刊數(shù)字出版與知識服務平臺SciEngine(科學引擎)。SciEngine平臺從2016年開始上線,累計投入7000多萬元建設資金。
在當今時代,科學成果傳播的載體以期刊為主,而“走出去”要依靠平臺。全流程數(shù)字平臺SciEngine,開展了與很多國際數(shù)據(jù)庫的對接工作,以促進平臺的國際化。
第三,推動國際化發(fā)展,“借船出?!弊呦颉霸齑龊!?。推動中國科技出版“走出去”,一直是科學出版社的責任和義務??茖W出版社努力打造國際化的英文期刊陣列。10年前,科學出版社與施普林格、愛思唯爾等國際科技出版商合作,借助他們的國際渠道和品牌影響力,“借船出?!保苿游覀兤诳膰H化。近些年,科學出版社與愛思唯爾合資設立科愛公司。通過科愛公司,一方面幫助中國英文版期刊走出去;另一方面,直接面向國際市場,以OA形式創(chuàng)辦國際期刊,參與國際競爭,借鑒國際出版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提升凝聚力和服務能力??茖W出版社這些年一直摸索“走出去”的商業(yè)模式,開展圖書、期刊的合作出版,推動版權輸出;同時探索圖書開放獲取出版模式以及《中國科學》雜志社、EDP平臺、SciEngine平臺自主辦刊模式,如National Science Open和Medicine+等。
科愛公司積極探索新的出版模式,投資創(chuàng)辦期刊,如《生物新材料》,2016年創(chuàng)刊,2019年被SCIE收錄,目前影響因子已經連續(xù)三年排在國際同學科第一名。其商業(yè)模式就是開放獲取出版模式,每篇文章稿件處理費用約2000美元,年出版論文400多篇。
第五,引培綜合型人才,建立高效專業(yè)化期刊出版隊伍。目前科學出版社期刊隊伍組成不再是傳統(tǒng)出版社的組成,而是建立了出版人、產品設計、數(shù)據(jù)支持和運維支持等一系列團隊,目前從事期刊工作的員工將近兩百人,同時在蘇州設立了技術公司,在石家莊設立了編務公司,支撐科學出版社技術平臺和內容資源建設。
● 科技出版“走出去”的幾點思考
一是要加強國際化、專業(yè)化人才培育。“走出去”,人才是第一位。與愛思唯爾出版等國際科技出版相比,我們還有很大差距。真正要“走出去”,還需要了解國際市場,了解外國人怎么想、怎么做,要派人出去深入學習實踐。
另外是“請進來”,科愛公司前兩任總經理都是外國人,對科愛公司國際化起到很好作用。通過他們的工作,學習國際的先進理念、思維模式,有利于我們的“走出去”。所以可以考慮邀請一些國外退休的科技出版人才,跟我們一起工作一段時間。
二是做強做大,打造核心競爭力??茞酃就ㄟ^國際化運作,培育期刊快速成長。目前出版期刊150余種,其中SCI期刊21種,均位居國際同學科期刊的Q1區(qū)。規(guī)模做大了,就會得到國際同行的重視,如科愛公司可以定期與科睿唯安團隊溝通,推介自己的期刊。此外國內具有CN號的426種英文期刊,基本上都開展了國際合作,前三位分別是與施普林格·自然合作135種,愛思唯爾合作62種,科愛公司合作50種。這說明科愛公司具備了與國際同行競爭國內科技期刊的實力。
三是要加快創(chuàng)新和突破,探索期刊出版發(fā)展路徑。(1)推動資本“走出去”。國際大型科技出版集團都是通過不斷兼并重組迅速擴大規(guī)模和效益,同時借助并購完善出版服務流程,掌握核心產品和關鍵技術,增強核心競爭力??梢哉f是“買”大的?,F(xiàn)階段我們還需繼續(xù)加快“買船出?!?,鼓勵開展科學出版社收購法國EDPSciences出版社模式的兼并重組,繼續(xù)收購國際科技出版機構、單個國際期刊、技術企業(yè)或數(shù)據(jù)加工商,推動國際化發(fā)展。(2)推動國內期刊出版管理適應調整。在全球開放科學的背景下,如何推動我國科技論文的開放獲取,規(guī)范管理收購的國際出版機構,國內自主平臺托管國外期刊的監(jiān)管問題等,當前國內的出版管理政策還存在不適應。
四是利用學術期刊,促進國際學術交流。(1)要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宣傳,目前國內科技出版社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宣傳還比較少。(2)要充分利用國際傳播平臺和信息化手段,整合全媒體平臺,搭建學術社交平臺,豐富論文推送內容,制定推廣策略,提升信息傳播時效。(3)加快國際運營人才培養(yǎng)。通過國際化的運營團隊,全方位進行全球推廣,打通國際檢索和社交平臺,推動學術成果的廣泛交流。
五是與國際科技出版商既有競爭,更有合作。(1)與國際科技出版商,既有競爭,更有合作,相輔相成。國際科技出版商在品牌、經營運作、新技術應用、傳播渠道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領先優(yōu)勢,同時也為我國的期刊建設和集群化發(fā)展提供了佐證和經驗。(2)中國科技出版機構要積極加入國際重要的學協(xié)會和各類平臺,成為國際科技出版大家庭的成員。(3)“借船出?!?,目前還是主流,但中國科技成果和科技出版參與國際交流和國際競爭,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作者系中國科技出版?zhèn)髅焦煞莨荆茖W出版社)總編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