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參加堂妹洋洋的婚禮,夫妻交換禮物時,堂妹和妹夫小高的禮物相同,都是一本帶鎖的筆記本。
我猜肯定是兩人談戀愛時的日記,電子時代的年輕人喜歡墨香、愛好手寫的人不多,看來洋洋和小高在這點上有共鳴。
回門時大家談起婚宴上的筆記本,我問堂妹是不是戀愛日記,她笑著說:“不是,是婚前‘盟約’?!闭f著就把筆記本拿給我看,嚯,密密麻麻記了十多頁,不止有兩人的簽名和手印,還有兩人共同好友的簽名。有一頁上,白紙黑字寫著:“婚后本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原則,家務活實行‘AA’制,夫妻搭配一起干活或輪流排班,一方若因工作忙沒有時間值日,可商量替班,也可給予一定經(jīng)濟補償雇傭另一方代勞?!?/p>
除了家務活的分工問題,兩人還寫了雙方父母由誰來贍養(yǎng);兒媳如何和公婆相處以及女婿如何同岳父母相處;將來有了孩子誰來輔導孩子寫作業(yè);發(fā)生爭吵后誰先道歉,如何懲罰過錯方;萬一走到了離婚這一步,如何分配財產(chǎn)、孩子的撫養(yǎng)權歸誰;離婚后如何相處才能將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我看完笑了,別人婚禮上都是甜言蜜語,洋洋和小高卻反其道而行,不知道的還以為兩人經(jīng)歷了人間滄桑,小小年紀就看破了婚姻。
堂妹笑著說,自己從小到大閱盡了太多普通人的家庭生活狀態(tài),她不是悲觀主義者,但兩個人過日子最好在婚前就把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講明白。趁著兩人感情尚好,把丑話說前面,告訴對方自己的底線,以及在一起生活后可能發(fā)生的矛盾和沖突,提前選擇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堂妹人小鬼大,她的觀點是婚前是兩個人關系最甜蜜的時候,此時談任何問題雙方都會用包容、友愛的態(tài)度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若等結婚后鬧得雞飛狗跳了再來談判,做出的決定或說出的話肯定帶著負面情緒,人在生氣時說的話、做的決定都有沖動的成分,但傷害一旦形成將很難彌補。
如今堂妹已經(jīng)結婚八年了,再和她談起當年的婚前“盟約”,我問她約定奏效嗎?堂妹說:“婚前談得再好也有紙上談兵的成分,結婚后實踐起來才知道當時說得再好,有時一生氣也不會按章行事,但冷靜之后我和小高會一起翻看筆記本,看著當年戀愛時雙方說的話、做的承諾,我倆也會進行反思,當然,隨著時代發(fā)展,我們也會對‘盟約’進行適當修改。”
婚姻是一門功課,堂妹和妹夫不僅婚前提前預習,婚后還不斷復習。“筆記本”其實是兩人的婚姻導師,也是兩人有效溝通的一種方式。
責編/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