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兒, 金曉鋒
死亡焦慮是一種情感反應,由影響個體生存的現(xiàn)實或想象的危險或威脅的信號而引起的,這些信號可能由與自己或另一個人死亡的想法相關的環(huán)境、情境或性格刺激觸發(fā)。有研究指出,預見全身麻醉瀕死體驗的不良后果、預期死亡對他人的影響、不接受自己的死亡、預測與死亡相關的疼痛觀察、感知死亡的臨近、面對絕癥的現(xiàn)實等均會引起死亡焦慮[1]。死亡焦慮作為一種負性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照護者、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和災害的發(fā)生,使得直接暴露、潛在死亡威脅、感知死亡威脅的個體越來越多。因此,如何對死亡焦慮者進行有效護理以緩解其心理不適是一個需重點關注和解決的問題。目前已有研究者對國內死亡焦慮的研究進行探討,本研究在此基礎上,通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基于Web of science數(shù)據(jù)庫,分析2017—2022年國際死亡焦慮護理的研究趨勢,以期為我國死亡焦慮護理提供參考和借鑒。
文獻來源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在WOS中以“death anxiety”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檢索文獻起止日期為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文獻納入標準:公開發(fā)表的英文文獻;研究內容為死亡焦慮護理的文獻。文獻排除標準:重復發(fā)表的文獻;文獻來源于會議、征稿、書籍章節(jié)等。以 refworks格式導出,整理的內容包括題目、作者、摘要、關鍵詞、期刊名稱等,以download.txt文件名保存。最終納入文獻314篇。
將文獻計量法與可視化分析法相結合。以美國雷克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超美教授開發(fā)的Citespace6.2.R2為研究工具進行可視化分析,并繪制多元、分時、動態(tài)的可視化知識圖譜,探索死亡焦慮的研究熱點、前沿和知識基礎等。
2017—2022年死亡焦慮護理研究的發(fā)文量呈逐年上升,尤其是2019年后發(fā)文量增長較快,詳見圖1。
圖1 2017—2022年死亡焦慮護理研究的年度發(fā)文量
關于死亡焦慮的研究發(fā)文涉及49個國家。其中排名前10的分別為伊朗(63篇),土耳其(55篇),美國(45篇),中國(33篇),澳大利亞(19篇),加拿大(18篇),德國(14篇),以色列(13篇),西班牙(13篇),菲律賓(10篇)??蒲袡C構是科學研究的主要陣地,通過對科研機構的共現(xiàn)分析,可了解某一研究領域研究力量的分布情況,以及主要研究機構在該領域的研究方向。運行Citespace,節(jié)點類型(node types)中選擇機構(institution),閾值選擇標準(delection criteria)為 Top 50,其他設置為默認。結果顯示,伊斯蘭阿扎德大學發(fā)文量最高為11篇,其次是悉尼大學為8篇。
對納入的文獻進行引文分析,運行Citespace,節(jié)點類型(node types)中選擇引文(reference),閾值選擇標準(delection criteria)為 Top 50,其他設置為默認,結果詳見表1。
表1 死亡焦慮護理研究高被引文獻
關鍵詞是某一研究領域文獻內容的濃縮和提煉,詞頻則揭示出該領域所要表征的研究主題的研究熱點,高頻關鍵詞的演進過程則代表該領域研究熱點的遷移過程。通過運行 CiteSpace,聚類詞類型(term type),選擇名詞短語(noun phrases),節(jié)點類型選擇關鍵詞(keyword),閾值標準(selection criteria)選擇 Top 50,修正算法選擇pruning sliced network,共得到256個關鍵詞節(jié)點,1 284條連接線,密度為0.039 3。通過對關鍵詞聚類,反映死亡焦慮護理研究領域主題的組成情況,本研究中主要的關鍵詞聚類結果詳見圖2和表2。排名前20的高頻關鍵詞及中心性詳見表3。
圖2 死亡焦慮護理研究聚類圖
表2 死亡焦慮護理研究關鍵詞聚類列表
表3 死亡焦慮護理研究領域高頻關鍵詞及中心性
本研究對關鍵詞聚類顯示,聚類3為COVID-19流行,這與2019年全球暴發(fā)新冠肺炎,以此為背景的關于死亡焦慮的研究逐步增加有關。研究報道確診為COVID-19 的個體的精神關懷需求和死亡焦慮水平均增加[12]。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傳染病醫(yī)院工作人員中,新冠肺炎的恐懼在死亡焦慮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一線工作者的死亡焦慮水平高于普通人群,護士的死亡焦慮水平高于醫(yī)生[13]。說明新冠肺炎給醫(yī)務人員、公眾帶來的心理沖擊和畏懼尤為突出。
根據(jù)表2和表3,并對文獻內容分析顯示,目前主要的研究人群為護士/護生、老年人、癌癥患者、家庭照顧者等。
3.2.1 護士/護生 研究主要集中在護士/護生死亡焦慮對臨終患者態(tài)度影響,護士/護生死亡焦慮的狀況及相關性、護士/護生死亡焦慮的干預方法三方面。①護理工作者常面臨疾病、創(chuàng)傷、死亡等情境,由此觸發(fā)的死亡焦慮是護士/護生常見的不良情緒之一。護士對臨終患者存在不同的程度的死亡焦慮,其中在重癥監(jiān)護室、精神科和急診科的護理工作者尤為突出,而這種情緒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護士對臨終患者的態(tài)度[14]。②在相關性研究中,目前涉及的有死亡自我效能感和死亡焦慮的關系[15];基于壓力緩沖模型,社會支持在護士死亡焦慮和心理困擾之間的關聯(lián)中的調節(jié)作用[16];死亡焦慮與臨終患者回避行為和安樂死相關性;死亡焦慮與護士年齡歧視的關系[17]等,研究范圍相對較廣。③關于干預方法,已有研究[18-19]顯示認知行為療法、團體意義療法、意象引導訓練等對緩解護士/護生死亡焦慮有一定的效果,但相關研究總體偏少,從聚類1可知目前仍以橫斷面研究為主。
3.2.2 老年人 以老年人死亡焦慮的影響因素及相關性研究為主。調查研究報道,老年人性和宗教信仰與死亡焦慮呈負相關[20];老年人死亡焦慮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間的相關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21];老年人心理疼痛和死亡焦慮獨立相關[22]等。定量數(shù)據(jù)顯示了死亡焦慮與其他相關變量之間的統(tǒng)計關系,但定性研究能呈現(xiàn)出死亡焦慮獨特的視角。如有研究者以現(xiàn)象學為導向,研究 COVID-19對居住在土耳其的慢性病老年人的心理影響[23]。在對老年群體研究中,涉及的關鍵詞有年齡歧視、衰老焦慮等,顯示了老年人的特征。而老年人作為研究的熱點人群,與其處于生命周期最后階段即將面臨死亡的現(xiàn)狀,以及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照護日益被重視有關。
3.2.3 癌癥患者和家庭照顧者 一項系統(tǒng)評價報道,癌癥患者的死亡焦慮處于中等水平,并且受地區(qū)、癌癥類型、性別和婚姻狀況等社會人口因素的影響[24]。2017—2022年癌癥患者死亡焦慮研究主要聚焦于不同類型癌癥患者的死亡焦慮比較以及心理干預措施[25]。較之單一的某一類型癌癥患者死亡焦慮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此類研究設計復雜度、難度均增加。如健康素養(yǎng)促進計劃對乳腺癌女性健康素養(yǎng)和死亡焦慮水平的影響[26];精神關懷對接受化療的胃腸癌患者死亡焦慮的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27];癌癥患者對停止維持生命治療的態(tài)度、死亡焦慮和死亡接受之間的關系等[28]。而對家庭照顧者的死亡焦慮研究主要針對癌癥患者照顧者,并逐步向精神分裂癥、肌萎縮側索硬化癥患者等預后相對較差、照顧負擔較重的慢性疾病展開[29-30]。研究者們不僅關注患者本身,同時也重視照顧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以及照顧者對患者的影響。
2017—2022年國際死亡焦慮領域高被引文獻提示了死亡焦慮領域的知識基礎,表1中10篇高被引文獻依托精神病學,具體分析了死亡焦慮在精神病理學中的作用,為死亡焦慮護理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揭示了死亡焦慮和護士照護態(tài)度的相關性;COVID-19引發(fā)的死亡焦慮、癌癥患者的死亡焦慮狀況;以及死亡焦慮與年齡的聯(lián)系。這與本研究對關鍵詞的分析結果相似,即圍繞臨終狀態(tài)、終末期疾病所引起的老年人、患者、家屬、照護者的死亡焦慮以及精神疾病所引起的患者死亡焦慮兩個方面是研究的熱點。另外,新冠肺炎相關死亡焦慮的護理亦是研究的前沿之一。
目前我國對死亡焦慮的研究與國際趨勢具有一致性,主要圍繞護生、護士、癌癥和老年患者展開,以橫斷面研究為主。與國際研究趨勢相比,基于熱點背景以及適應我國文化背景的死亡焦慮內涵研究較少。結合目前國際研究的前沿,啟示如下:
3.4.1 增強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死亡焦慮的應對能力 從死亡焦慮護理的發(fā)文量以及關鍵詞聚類可知,新冠肺炎的爆發(fā)及流行的大背景使研究者們對死亡焦慮的研究增加。如何在疫情常態(tài)化以及其他的重大衛(wèi)生事件中緩解和應對患者、醫(yī)護人員以及公眾的死亡焦慮,維護其心理、精神健康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提示可以新冠肺炎中死亡焦慮的研究為契機,加強此類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3.4.2 深化適應我國文化背景的死亡焦慮護理內涵研究 有研究指出,雖然死亡焦慮作為臨終狀態(tài)的一個突出心理問題,但很少有面臨死亡的患者在遭受身心痛苦時向醫(yī)療保健提供者報告此類痛苦。如果沒有患者口頭陳述其對死亡的恐懼,則不能將死亡焦慮作為該患者的護理診斷[1]。因此,可以對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死亡焦慮護理診斷定義特征、評估的研究可以進一步進行探索,從而更好地指導死亡焦慮的護理。
3.4.3 加強死亡焦慮護理干預研究以促進死亡焦慮護理的落實 目前國內外關于死亡焦慮護理的研究以橫斷面研究為主,對死亡焦慮護理的干預方法研究相對較少。積極探索死亡焦慮護理的干預方法是當前研究的方向之一??稍谛睦韺W的基礎上融入人工智能等現(xiàn)代化技術,使干預方法實施更具有實踐性、推廣性。另外,研究者可在主觀評價指標量表評估的基礎上增加客觀評價指標,促使干預方案更加完善和科學。
綜上所述,當前對死亡焦慮護理的研究仍不夠全面,尤其是干預研究較少而無法落于實處,應對死亡焦慮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展開深入探討,從而維護死亡焦慮者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