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夫
戴維是發(fā)現(xiàn)鈉元素、鉀元素,并首次提出氯元素存在的英國科學家,他還發(fā)明了煤氣燈、電池組,提出了無氧酸的概念。但他自認為的最大成就卻與以上種種無關(guān),他說,“我最大的成就是獎掖了法拉第——被稱為 電學之父 的偉大科學家”。
獎掖,即在事業(yè)上獎勵提拔,推舉扶持,主要是前輩對后進。人人都渴望得到獎掖,但也要看自己是不是值得,有沒有被獎掖的價值。白居易十六歲初次參加科考,拜訪著名詩人顧況時,被調(diào)侃:“長安物貴,白居不易!”但等顧況讀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時,不禁大為驚奇地說:“有此佳句,白居也易!”認定白居易是個人才,遂大力獎掖,想方設(shè)法為其延譽,使其詩名大振,并一發(fā)而不可收。
獎掖者不僅需要識才的敏銳眼光,還需要有愛才的博大胸懷,歐陽修即是其中翹楚?!端问贰分性u價他“獎引后進,如恐不及,賞識之下,率為聞人”。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等文學大家,都先后得到過歐陽修的無私提攜,大力獎掖。尤其是蘇東坡的脫穎而出,更離不開歐陽修的全力提攜。歐陽修先是激贊其詩文,賞識其才學,又到處為他引薦、推介,還是他參加科考的主考官。蘇軾在文壇上能迅速崛起,和歐陽修的強力獎掖密不可分。
被人獎掖提攜確實可以改變命運,如果有幸碰上了,一定要格外珍惜。蕭紅從東北到上海闖天下,舉目無親,一文不名,甚至連飽飯都吃不上。魯迅及時向她伸出援手,不僅幫她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問題,還指導她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引薦她進入上海作家圈,親自為她的作品《生死場》作序,使她一炮打響,名聲鵲起。魯迅的獎掖提攜,使她很快成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文學新星,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蕭紅女士畫像
而且,獎掖提攜這事還有很強的遺傳性,曾經(jīng)被獎掖者有能力時也會接過接力棒,再獎掖新人。因為他們就是這樣過來的,深知人才出道的艱辛和不易,想助其一臂之力。歐陽修獎掖了蘇東坡,蘇東坡又獎掖了黃庭堅、秦觀;穆彰阿獎掖了曾國藩,曾國藩又獎掖了左宗棠、李鴻章;徐悲鴻獎掖了齊白石,齊白石又獎掖了李苦禪、李可染;徐志摩獎掖了沈從文,沈從文又獎掖了汪曾祺,可謂是人才成長史上的接力賽。
人多有功利之心,但獎掖人才這事似乎多少有點例外。獎掖者主要出于賞識與認可,惜才與愛才,這才出手相助,而并非有所圖謀,指望有朝一日能得到回報。曾國藩獎掖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李叔同獎掖豐子愷、劉質(zhì)平;徐悲鴻獎掖蔣兆和、齊白石、黃賓虹,大都是出于這樣的思路。他們沒有功利心,不求回報,堪稱高風亮節(jié),令人敬佩。
不過,獎掖者固然是不求回報,被獎掖者則不應(yīng)忘恩,即便無法或無機會回報,也無論如何不能恩將仇報。曾國藩在左宗棠晉升之路上,可謂一路扶持、提攜,不遺余力,可左宗棠發(fā)跡后卻老在找曾國藩的麻煩,直到曾國藩去世,左宗棠才漸有所悟,寫下挽聯(lián):“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毋負平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