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藍
草編,是民間廣泛流行的一種傳統(tǒng)工藝。勤勞智慧的中國人就地取材,將草編制成為各種生活用品,如草帽、草鞋、草席等。如今,草編技藝在傳承發(fā)展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由生活用品逐漸轉變?yōu)樗囆g品,以素色純凈的植物演繹技藝人指間的情愫。
燈草編織技藝也是草編的一種。一把燈草,幾根竹絲、麻繩,經過能人巧匠的雙手,上挑下掐,編織纏繞,竟可既化為九天遨游的巨龍,又可成為拎在手上的時尚休閑潮牌,以不可思議的反差贏得大眾好評。渝北燈草草編已被收錄至渝北區(qū)第十批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巧手慧心編織藝術人生
燈草又名燈芯草,生長于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90cm,它的莖稈結實、直立,顏色為淺綠色,因其莖內白色髓心可供點燈和燭心用,故也被稱為“燈芯草”。
曬干的燈草韌性很強,還帶有濃郁自然的馨香,編好的草扇在午后的風中搖曳著夏天的味道。這是明梅最熟悉的味道,是小時候家鄉(xiāng)的味道。
明梅的家鄉(xiāng)是四川一個普通的小山村,那里燈草隨處可見,草編是當?shù)卮迕衿毡檎莆盏囊婚T手藝,“拉著家常哼著歌,家家戶戶編草帽”是當時這項副業(yè)在村民間廣泛流行的真實寫照。明梅從母親身上學到了這門技能,她還利用空暇時光編織草制品,幫襯母親補貼家用,她編織的草帽和草扇深受好評。
大學畢業(yè)后,明梅換了幾份工作,想在努力工作和照顧家庭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機緣巧合,草編再次走進明梅的生活,因為具備良好的編織基礎,再加上特別勤奮好學,很快,明梅的燈草編織技藝登上新臺階,她的作品不僅保持了最初的生命力,還不斷煥發(fā)新生。
“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械作業(yè)代替人工勞作,昔日村民在太陽下翻曬燈草,圍坐在一起編草編,戴起草帽在田間地頭勞作的場景,已經不再。”明梅表示,即使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的生活場景已成過往,但這項“心靈手巧”老手藝值得保留下來并傳承下去,讓它從田野巷陌中“走出來”,更好地“見人見物見生活”,綻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精湛技藝成就藝術之美
陽光充盈的小屋,簡約潔白的長桌,幾根淡綠的燈草……只見明梅的巧手不斷上下翻飛,不起眼的燈草變成玩具娃娃身上的長裙、頭上的斗笠,這些藝術品瞬間煥發(fā)出自然、靈動、時尚之美。
明梅表示,隨著時代變遷,草編由之前的生活必需品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藝術品,創(chuàng)新是延續(xù)這項傳統(tǒng)技藝生命力的唯一途徑。從人字紋編織法到挑壓法,從編辮法到纏繞鏤空法等,明梅在技法上進行大膽嘗試,將平面設計與立體呈現(xiàn)完美融合,確保作品突出一個“新”字。
草帽耳環(huán)、南瓜燈、九宮格火鍋、筆筒、花籃……明梅的作品獨一無二。她尤其喜歡在陽光灑進房間時開始創(chuàng)作,因為陽光下的燈草散發(fā)的馨香更加濃郁,滿是童年的味道,創(chuàng)作的思緒更加清晰明快。
草編織品沒有參考圖、沒有模型,明梅的許多作品都是來源于對生活的思索,通過仔細觀察和長期琢磨,一點一點試驗出來。因為用心用情,所擬之物,件件精致。
“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對生活的熱愛,靈感往往就在剎那間。”明梅表示,學手藝還要做到眼、腦、手三結合,美無處不在,要善于發(fā)現(xiàn);要勤于思考,把美學融入創(chuàng)作;要時刻磨煉技藝,技藝精湛才能成就藝術之美。
匠心傳承繪就文化光彩
除了潛心創(chuàng)作草編作品,外出講好草編故事也是明梅樂此不疲的事。她說,草編是自己割舍不掉的手藝,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分享,引導和帶動更多人學習草編,將手藝傳遞下去。
在渝北組織的各項非遺展覽活動中,明梅從未缺席,她總是一邊編織草編作品,一邊講述草編的“前世今生”。每一次講述都是一次情景再現(xiàn),生動形象的闡述讓參觀者禁不住也拿著燈草,編織自己的“心中所想”“心中所愛”?!澳芘c大家面對面分享這項技藝的美好就很好,只要能引起更多的人關注草編,自己的堅守就更有意義,很值得。”明梅說道。
此外,明梅還走進各類草編培訓課堂,向學生、居民、白領等各類群體授課,她希望通過興趣課程,激發(fā)大家對傳統(tǒng)手工藝的熱愛。每次上課前明梅都要“備課”,精心設計課堂作品,突出易學、美觀實用等特點,讓大家更輕松愉悅地走近非遺、學習非遺、與非遺項目親密接觸。
“現(xiàn)在,對我而言,草編技藝不僅僅是一份熱愛,更是一種責任?!泵髅繁硎荆龑⒗^續(xù)深入學習了解草編文化,續(xù)寫草編情緣,展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風采,把草編故事講給更多人聽,用實際行動把最生動的“草的味道”變成最幸福的“文化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