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
我曾多次被問到——“人生有什么意義?”往往,“人生”之后還要加上“究竟”二字。
我回答過這一問題。每次的回答都不盡相同,每次的回答自己都不滿意;有時聽到的人似乎還挺滿意,但是我十分清楚,最遲第二天他們又會不滿意。
因?yàn)槲乙矔r常困惑,時常迷惘,時常懷疑,并時常覺出著自己人生的索然。
一般而言,兒童和少年不太會問“人生有什么意義”的話,他們倒是很相信人生總歸是有些意義的,專等他們長大了去體會。厄運(yùn)反而不容易一下子將他們從心理上壓垮。因?yàn)楦改负鸵磺袗鬯麄兊娜?,往往會在他們不完全知情時,就默默替他們分擔(dān)和承受了。老年人也不太會問“人生有什么意義”的話。問誰呢?對晚輩怎么問得出口呢?哪怕忍辱負(fù)重了一生,老年人也不太會問誰那么一句話。
中年人是每每會問“人生有什么意義”的。相互問一句,或問自己一句。相互問時,回答顯得多余。一切都似乎不言自明,于是相互獲得某種心理的支持和安慰。問自己時,其實(shí)自己是完全知道著一種意義的。
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對大多數(shù)中年人都是有壓力的人生。那壓力常常使他們對人生的意義保持格外的清醒。
人生的意義在他們那兒是有著另一種解釋的——責(zé)任。
是的,責(zé)任即意義。是的,責(zé)任幾乎成了大多數(shù)是尋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義。對上一輩的責(zé)任、對兒女的責(zé)任、對家庭的責(zé)任,對單位和對職業(yè)的責(zé)任。
“人生有什么意義”這句話,在某些青年那兒,特別在是獨(dú)生子女的小青年們那兒問出口時,含意與大多數(shù)是他們父母的中年人是根本不相同的。其含意往往是——如果我不能這樣,如果我不能那樣,如果我實(shí)際的人生并不像我希望的那樣,那么人生對于我究竟還有什么意義?
他們哪里知道,對于他們的父母,不論他們是怎樣的,他們都是父母之人生的意義;而當(dāng)他們倍覺人生沒有意義時,他們還是父母之人生的意義。普天下之中年人,很少像青年人一樣,因?yàn)閮号松钠椒?,而倍感自己之人生的沒意義。恰恰相反,他們越平凡,他們平凡的父母,所意識到的責(zé)任便往往越大、越多……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所謂“人生的意義”,它一向至少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純粹自我的感受;一部分是愛自己和被自己所愛的人的感受;還有一部分是社會和更多,有時甚至是千千萬萬別人的感受。
當(dāng)一個青年聽到一個他渴望娶其為妻的姑娘說“我愿意”時,他由此頓覺人生飽含著一切意義了,那么這是純粹自我的感受。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薄@句歌詞,其實(shí)唱出的更是作為母親的女人的一種人生意義。也許她自己的人生是充滿苦澀的,但其絕對不可低估的人生之意義,寶貴地體現(xiàn)在她的孩子身上了。
愛迪生之人生的意義,體現(xiàn)在享受電燈、電話等發(fā)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只從純粹自我一方面的感受去追求所謂“人生”的意義,并且以為唯有這樣才會獲得最多最大的意義,那么他或她到頭來一定所得極少。最多,也僅能得到三分之一罷了。
權(quán)力、財富、地位、生活方式,其中任何一種都不能單一地構(gòu)成人生的意義。即使合并起來加于一身,對于人生之意義而言,也還是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