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懷田,張 博
(1.山西工程技術(shù)學院,山西 陽泉 045000;2.河南永錦能源有限公司,河南 禹州 461670)
“兩軟一硬”不穩(wěn)定煤層是指煤層軟,底板也較軟,而頂板相對較硬的厚度不穩(wěn)定煤層。近年來,我國綜放開采技術(shù)取得了很大進步,在地質(zhì)采礦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實現(xiàn)安全高效開采。但在“兩軟一硬”不穩(wěn)定煤層中實施綜放開采,煤壁片幫,支架鉆底,資源回收率偏低,影響正常生產(chǎn)[1-6]。目前國內(nèi)外對這類煤層的綜放開采技術(shù)研究較少,需要就“兩軟一硬”煤層綜放開采過程中遇到的圍巖力學性質(zhì)、礦山壓力及顯現(xiàn)規(guī)律、底板比壓、支護技術(shù)、煤壁片幫等問題進行研究和應用。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充分發(fā)揮綜放開采技術(shù)的優(yōu)勢,提高礦井的經(jīng)濟效益。
云煤二礦主要開采二1 煤層,不易自燃,有煤塵爆炸危險,井田內(nèi)水文地質(zhì)條件簡單,屬低瓦斯礦井。22202 工作面位于+60 m 水平22 采區(qū)東翼,東部為井田邊界,西部為運輸下山,上部為采空區(qū),下部是實體煤。工作面煤層底板等高線范圍為+112~+150 m,傾角10°~14°,平均12°,煤層裂隙發(fā)育,厚度不穩(wěn)定,平均厚度4.56 m,開采深度610 m 左右,平均走向長度997 m 左右,傾向長度182 m,設計可采儲量107.7 萬t。頂板巖性堅硬,巖性為中粒砂巖和細粒砂巖,底板為砂質(zhì)泥巖。
工作面沿傾向布置、沿走向開采,由東向西后退式推進,采用綜合機械化放頂煤采煤工藝,采空區(qū)不充填。工作面布置3 條回采巷道,采用工字鋼對棚支護,軌道順槽長985 m,回風副巷長974 m,運輸順槽長1 020 m,平均走向長度為997 m,傾斜長182 m。工作面設備布置見表1。
UDEC3.0 是目前模擬巖層破斷移動過程較為理想的數(shù)值模擬軟件。依據(jù)22202 工作面實際開采情況,通過數(shù)值模擬研究來探討上覆巖層的運動特征以及采場圍巖的應力分布特征[7]。
在模型建立過程中,垂直方向,煤層向上設定為53 m,煤層向下設定為31.2 m;水平方向,寬度設定為150 m。為了更好的模擬實際情況,將上部邊界設定為應力邊界,并將其均布載荷設定為5.734 MPa,將下部、左側(cè)和右側(cè)邊界設定為位移邊界。模型的初始應力場根據(jù)經(jīng)驗確定,垂直應力大小按q=∑γgh 計算,水平應力按側(cè)壓系數(shù)λ=0.5 計算。巖石力學參數(shù)見表2。未開采狀態(tài)下的模型如圖1 所示。
表2 各巖層力學參數(shù)Table2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each rock layer
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考慮建模方便,此次開采采高按5 m 計算。工作面頂板冒落特征如圖2 所示,工作面上覆巖層垂直應力分布如圖3 所示。
圖2 工作面推進不同距離時頂板移動變形情況Fig.2 Roof movement deformation when the working face advanc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圖3 工作面推進不同距離時上覆巖層垂直應力分布Fig.3 Vertic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overlying strata when the working face advances at different distances
數(shù)值模擬顯現(xiàn),工作面初采,老頂來壓之前,頂板會呈現(xiàn)一種倒臺階的形態(tài)。當工作面推進到10 m 時,冒落高度約4.4 m,老頂尚未來壓,煤壁比較完整,支承壓力峰值距離煤壁約2 m;隨著工作面繼續(xù)推進,頂板垮落高度和前方煤壁承受壓力都增加;當煤壁距離開切眼35 m 時,由于老頂初次來壓產(chǎn)生動壓,使垮落帶增加到7.1 m,工作面前方煤壁承受的最大壓力為15 MPa,最大壓力處超前工作面10 m;當煤壁距離開切眼55 m 時,由于老頂周期來壓又一次產(chǎn)生動壓,使垮落帶高度增加到9.8 m,工作面前方煤壁承受的最大壓力為7~8 MPa,產(chǎn)生的影響比老頂初次來壓時小,最大壓力處超前工作面8~14 m。
為更好的研究采場液壓支架與圍巖運移的適應程度,分析回采巷道的支護方式,需對工作面周期來壓期間液壓支架前后立柱載荷和回采巷道超前支護單體液壓支柱載荷、超前支承壓力進行監(jiān)測,為工作面高效生產(chǎn)和回采巷道合理支護提供理論依據(jù)[8-13]。
在采煤工作面內(nèi)布置3 個觀測點,24 h 監(jiān)測液壓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每個測點監(jiān)測2 個液壓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取其平均值,液壓支架工作阻力監(jiān)測使用圓圖壓力自動記錄儀。在工作面回風巷超前支護范圍內(nèi),布置20 個測點監(jiān)測單體支柱工作阻力,從工作面煤壁處第一排超前支護開始,依次向外,每隔2 m 布置1 個測點,巷道超前支護單體支柱工作阻力觀測用壓力表測讀。各測點布置位置如圖4 所示。
圖4 測點布置示意Fig.4 Arrangement of measuring points
當工作面老頂周期來壓時,受上覆巖層活動的影響,液壓支架前、后支柱承受的負荷會顯著增加。因此,可以通過監(jiān)測液壓支架支柱的工作阻力來確定老頂是否來壓。
式中:Pi為實測的液壓支架支柱工作阻力值,MPa;Pj為計算的液壓支架支柱工作阻力平均值,MPa;σ 為液壓支架支柱工作阻力的均方差,MPa;P1為用于確定頂板是否來壓的最小值,MPa;P2為用于評估頂板來壓是否明顯的最小值,MPa。
若Pi>P1則認為頂板來壓,若Pi>P2則認為頂板來壓明顯。
工作面內(nèi)測站I、II、III 的前柱、后柱工作阻力與煤壁距開切眼距離關系曲線分別如圖5~圖10所示。
圖5 測站I 前柱時間加權(quán)工作阻力變化曲線Fig.5 Time-weighted working resistance curve of the front column of station I
圖6 測站I 后柱時間加權(quán)工作阻力變化曲線Fig.6 Time-weighted working resistance curve of the back column of station I
圖7 測站II 前柱時間加權(quán)工作阻力變化曲線Fig.7 Time-weighted working resistance curve of the front column of station II
圖8 測站II 后柱時間加權(quán)工作阻力變化曲線Fig.8 Time-weighted working resistance curve of the back column of station II
圖9 測站III 前柱時間加權(quán)工作阻力變化曲線Fig.9 Time-weighted working resistance curve of the front column of Station III
圖10 測站III 后柱時間加權(quán)工作阻力變化曲線Fig.10 Time-weighted working resistance curve of the back column of Station III
從圖5~圖10 可以發(fā)現(xiàn),在整個觀測期間,測站I 液壓支架工作阻力5 次超過了P1,平均每次來壓工作面推進距離17 m,測站II、III 液壓支架工作阻力4 次超過了P1,測站II 平均每次來壓工作面推進距離19 m,測站III 平均每次來壓工作面推進距離20 m,工作面上部頂板來壓稍遲于工作面下部。
動載系數(shù)可以用來反映頂板在一定時間內(nèi)承受的壓力強度,用式(4) 表示:
式中:Pc為頂板周期來壓時液壓支架支柱支護阻力平均值;Pn為頂板非周期來壓期間液壓支架支柱支護阻力平均值。
經(jīng)過計算,22202 工作面的動載系數(shù)介于1.32~1.61,平均值在1.41 左右,表明該工作面的頂板來壓特征明顯。
根據(jù)礦壓觀測方案,對回風巷內(nèi)超前支護的單體液壓支柱壓力進行監(jiān)測,并記錄其與工作面煤壁的距離,經(jīng)過處理,得出了回風巷內(nèi)不同超前支護處單體液壓支柱壓力值,如圖11 所示。
圖11 單體液壓支柱壓力值與距工作面煤壁距離關系曲線Fig.11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pressure value of single hydraulic prop and distance to coal wall of working face
由圖11 可知,單體液壓支柱的壓力峰值在8 m 左右,回風巷內(nèi)距煤壁0~39 m 受到了工作面開采的影響,影響劇烈范圍為0~22 m。
通過對礦壓觀測結(jié)果分析可以看出,工作面來壓步距、超前支承壓力影響范圍與數(shù)值模擬結(jié)果相吻合。
該工作面設計可采儲量107.7 萬t,在回采過程中由于部分地段煤層較厚,實際開采平均煤厚大于計算平均煤厚,共回采煤炭125 萬t。噸煤銷售價格按1 000 元計,則該工作面開采可創(chuàng)產(chǎn)值約為12.5 億元,共投入費用4 962.06 萬元,產(chǎn)生的直接經(jīng)濟效益十分可觀。通過對云煤二礦22202 綜放工作面液壓支架支柱工作阻力和回風巷超前支護液壓支柱壓力分布規(guī)律的監(jiān)測和總結(jié),對于指導其他類似綜放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產(chǎn)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采用理論分析與數(shù)值模擬相結(jié)合的方法,對“兩軟一硬”不穩(wěn)定煤層綜放開采工作面上覆巖層移動破壞規(guī)律以及圍巖應力場進行了模擬研究。得出隨著工作面的推進,頂板以倒臺階狀形式冒落,老頂周期來壓時,支承壓力峰值距離煤壁8~14 m。
(2) 對“兩軟一硬”不穩(wěn)定煤層綜放開采工作面的液壓支架支柱工作阻力進行了監(jiān)測和總結(jié),礦壓觀測結(jié)果分析得出,工作面平均周期來壓步距為17~20 m;工作面的動載系數(shù)1.32~1.61,平均值1.41 左右,表明該工作面的頂板來壓特征非常明顯。
(3) 通過對回風巷超前支護單體液壓支柱壓力的觀測,單體液壓支柱的壓力峰值在8 m 左右,回風巷內(nèi)距煤壁0~39 m 受到了工作面開采的影響,影響劇烈范圍為0~22 m。為綜放開采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護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4) 綜放開采技術(shù)在“兩軟一硬”不穩(wěn)定煤層中安全實施,產(chǎn)生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對其它類似條件下“兩軟一硬”不穩(wěn)定煤層的機械化與智能化開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