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述紅
小學階段是學生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而語文是一門幫助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積累學識、開闊眼界、發(fā)散思維的基礎學科,同時語文學科的學習又影響著其他學科,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總的來講,小學語文的學習對小學生個人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學習好漢語,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豐富見識,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陶冶他們的情操,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施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也應承擔起這份責任,用心認真地教授學生知識、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下面我主要從課前預習、課堂教學以及課后作業(yè)布置三個方面來講一講如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愛上學習,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健康發(fā)展。
一、課前預習策略
素質(zhì)教育要求把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這就必須打破以往老師在講臺上單項輸出,學生在臺下被動接受的局面,必須提高課堂中學生的參與率,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為了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指導學生課前預習的策略,提升預習效果,從而為高效課堂的開展奠定基礎。首先,教師要通過一系列手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學生們一般活潑愛動,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激發(fā)學生對課前預習的興趣,長期堅持,小學生一定能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的習慣。另外,課前預習并不是一種形式,也并不只是簡單的閱讀課文,認識生字、詞,課前預習是要達到一定的預習目標,且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生理特點以及所學的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預習方法,以及明確通過預習要達到的學習效果,保障學生的預習質(zhì)量。
(一)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課前預習理念,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課前預習對于他們學習知識的幫助和對自身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等能力的提高,從而更加有效地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前預習。
(二)教師要對預習結(jié)果的檢測給予足夠的重視,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們的特長等進行合理分組,讓每一位學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讓小組成員相互學習借鑒,不斷提高。上課時以小組形式進行預習匯報、預習知識搶答,并給予適當?shù)莫剟睿@對于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很有幫助。
(三)讓學生自主預習,并不代表教師完全放手。對于大部分小學生來講,他們沒有獨立學習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給學生們布置合理且適當?shù)念A習任務,以期取得更好的預習效果。此外,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預習效果進行檢測,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朗讀課文中某些句子、段落,給課文中某些生字注音,聽寫課文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生字等口頭或書面的形式來檢查學生預習中最基礎的字詞任務。
(四)課文文體不同,其預習方式也有一定的差異,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恰當?shù)闹笇?,幫助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預習方法。如學習小說類文章時,學生的預習重點應轉(zhuǎn)移到小說的字詞中,了解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說所傳達的深刻內(nèi)涵。
總之,小學教育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要足夠重視課前預習,更加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們解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養(yǎng)成預習的良好習慣,無形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需要運用一定的策略。小學語文教師應盡可能地調(diào)動課堂氛圍,豐富及完善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增加趣味性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生興趣,幫助和指導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課本內(nèi)容,也要注意課本知識的延伸拓展。下面將主要闡述在字詞與閱讀等基本教學任務中的教學技巧。
(一)字詞方面的教學策略
字詞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對于教師而言這一部分是相對簡單的內(nèi)容,但不能掉以輕心,要盡可能地利用一些規(guī)律或者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字詞,理解字詞的含義,并靈活運用所學的字詞。首先可以改變以往的字詞教學法,探索新的更適合學生的字詞教學方法。小學生往往都會被新鮮、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他們不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就必須運用新奇有趣的字詞教學法。以往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會告訴學生這個字怎么讀、這個詞怎么讀,然后去拼寫字詞,最后通過大量的抄寫達到讓學生記憶字詞的目的。當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教育的優(yōu)勢,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地教授學生字詞,以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記憶,更靈活地運用所學的字詞。如在教學情緒相關的字詞“淚如泉涌”“嫣然一笑”“怒發(fā)沖冠”“泣不成聲”等時,教師可以制作動圖來給學生展示,這樣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再輔助以傳統(tǒng)的寫字詞的方法,定會事半功倍。其次,要靈活布置字詞相關的作業(yè),改變以往一味抄字詞、抄課文的記憶方式,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閱讀書籍片段、觀看電影等,通過寫讀后感、觀影感等方式來鞏固所學字詞,實在難以記住的字詞可以多寫幾次。然后,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設置識字比賽。合理分配小組成員,互相學習與提高。在比賽中,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就會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師還要注意在比賽結(jié)束后對這個活動做出評價與總結(jié)。
(二)閱讀方面的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最基本的便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其次便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靈活運用,如何把書中所學付諸于實踐,最后便是通過情感的傳遞,立德樹人。首先要做到課本內(nèi)容和課外閱讀素材的有效結(jié)合。另外要明確什么文章適合精讀,什么內(nèi)容可以進行略讀,這樣既能節(jié)省時間,還可以提高效率。其次,不僅是要多多閱讀,更重要的是要進行獨立思考,多想想諸如作者為什么用這樣的字詞、可以替換嗎、為什么等問題。有所學,有所思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三、課后作業(yè)布置策略
課后作業(yè)是對課堂所學內(nèi)容的檢測與鞏固,高質(zhì)量的課后作業(yè)還可以引發(fā)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收獲更多,受益頗豐。教師在作業(yè)布置的時候可以適當融入一些實踐性的活動任務,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改寫所學內(nèi)容,這樣在獨立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都會得到增強。同時教師要豐富作業(yè)的內(nèi)容,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