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皓潔
(徐州市祥和小學校, 江蘇 徐州 2210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任務群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以學習任務為載體,基于學習主題的引領,整合內容、情境、方法等要素,連通語文實踐活動。學習任務群的設計遵循語文課程結構的整體性和遞進性,注重整體規(guī)劃,契合語文學科邏輯;根據(jù)學段特征,在目標制定、文本選擇、任務設計等方面體現(xiàn)學習任務群的編排特點,凸顯不同年段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需求,貼近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xiàn)連貫性和適應性。
基于課標理念,觀照學生年段語文學習經(jīng)驗,在設計高段“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時,以課標為綱,以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為依托,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載體,建構“關聯(lián)”策略。在教材原有文本的基礎上,貫通年段隔閡,打破教材界限,適度調整學習內容,補充相應的課外文本資源;基于學生真切的學習體驗和豐富的學習生活,建構適宜的學習情境和學習任務,形成新的實踐和思考。
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聚焦“文學閱讀”和“創(chuàng)意表達”兩個關鍵詞,以“創(chuàng)意表達”取代“文學創(chuàng)作”或“創(chuàng)意寫作”的概念,有淡化文學創(chuàng)作的專業(yè)性之意[1],意指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通過理解感知、體悟想象等方法,感受作品人物和語言的獨特魅力,并能表達出自己個性化的思考和感悟,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凸顯小學階段文學訓練的整合性與創(chuàng)造性。與以往語文學習形式不同,學習任務群旨在將學習置于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中,依托自然與社會大情境,創(chuàng)生真實可感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深入閱讀并嘗試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
基于課標理念,“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應以文學閱讀為重心,以創(chuàng)意表達為工具,推動以經(jīng)典作品為內核的高質量文學閱讀及其教學。就此任務群第三學段的學習內容而言,“新課程標準”提及了“革命文化”“人與自然”“兒童文學”“人與社會”幾個核心板塊,明確提出“閱讀、欣賞表現(xiàn)革命領袖、革命先烈事跡的文學作品,閱讀反映少年成長的故事,運用講述、評析等方式,描述自己成長中的故事,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等重點內容[2]。課標強調以豐富的閱讀視角和契合學生年齡特質的表達方式建構任務群,其設計應遵循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內在邏輯。
“新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習任務群螺旋遞進、邏輯建構的規(guī)律特點。就第三學段“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設計而言,應基于學生的學習實際,在更加廣闊的視域內凸顯該任務群的訓練重點,突出任務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基于對課標的研讀理解,立足單元整體學習的實踐基礎,結合高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志向培育,設計“敘說我的少年志”這一任務單元學習主題,學習主題之下分設以“聽媽媽講少年英雄的故事”“少年當自強”“抒寫少年志向”為子主題的三個學習活動,相機選擇相關學習素材,引導學生感受少年英雄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如圖1)。學生借助講述、評析等方式,運用細節(jié)描寫等文學表現(xiàn)手法,描述成長故事,建構正向理念,樹立少年志向,表達情與志。
圖1 “敘說我的少年志”學習任務單元設計框架圖
學習任務群倡導用任務的“群聚”來統(tǒng)攝點狀化、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從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來思考學習任務單元的整體設計,注重聽說讀寫的聯(lián)動,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的聯(lián)結,表現(xiàn)了“整體教育學”的價值導向[3]?!拔膶W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為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該任務群在第三學段倡導學生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認識生命成長的偉大意義和價值。
因此,在具體實施時,可借助閱讀與表達類學習任務的構建,引導學生走進廣闊的文學世界;重溫革命歲月,感悟少年英雄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走進自然和社會,體會人與自然、與社會和諧相處的意義;講述成長故事,重新認識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借助任務單元的設計,強化任務群思想下語文學習的情境性與實踐性,激發(fā)學生對志向的感悟和對未來的憧憬,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方式,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文學閱讀以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為追求,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整體感知文學作品語言和人物形象的獨特魅力;貫通歷史、現(xiàn)實與未來,在想象和體驗的基礎上,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形成獨特的審美品格和人文情懷?;诖?在進行具體的任務群設計時,可將教學單位從一篇文本,擴大至一個單元、一組單元,甚至還包括課外補充的文本、引入的學習資源,促使單元內外、教材內外的文本資源組建成群,建立有效互聯(lián),實現(xiàn)學習資源的整合化和集約化,落實課標精神。
基于此,在確定“敘說我的少年志”任務單元學習內容時,可采用“教材文本閱讀+課外拓展閱讀”的方式。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在語文教材中選擇《金色的魚鉤》《小英雄雨來》《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一類學習文本,引導學生重溫革命歲月,感悟少年英雄的崇高與偉大;跟隨小小少年一同踏上冒險的征程,生發(fā)敢于挑戰(zhàn)、逐夢未來的勇氣和信心。課外遴選《馬背上的小紅軍》《雞毛信》《少年康熙智擒鰲拜》《甘羅不辱使命》等學習文本,作為教材文本資源的補充。遴選的文本在題材內容上回扣課內文本,促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感受到民族英雄的愛國精神和少年應有的勇氣和膽量,重新審視自己作為新時代少年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任務群強調在更加廣闊的視域內突出語文教學結構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4]。在設計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時,應注重挖掘教材內外文本中的育人元素,有效重組學習資源,形成學習單元知識點、素養(yǎng)點、創(chuàng)新點的有效關聯(lián),建構完整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體系。
語文教育應著眼于人文性、思想性主題的構建,著力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與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相比,學習任務群能將一篇篇孤立的文章組合成單元式的教育素材,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趨向于“立德樹人”大方向。
以“敘說我的少年志”學習任務單元為例,“敘說”指向的是表達,“我的少年志”則涵蓋“革命文化”和“少年擔當”兩類閱讀任務要素,借助二者的關聯(lián)劃分單元組塊,并選取相應的內容和資源將任務序列化,以此來編織“閱讀+表達”單元網(wǎng)絡和單元鏈。立足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建構與之匹配的學習任務,設計“記住馬背上的那個小紅軍”“一起去送雞毛信”“小少年,大智慧”“建立‘少年英雄云紀念館’”“把我的志向講給你聽”等學習活動,形成大任務之下系列子任務的聚合,以典型性學習行為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借助單元聚合,建立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及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拓展學習內容與方式,深化語文學習的思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指向于“結構化”,是使語文學習由散亂無序走向某種結構形態(tài)的動態(tài)過程。因此,在設計任務單元時有必要以單元內容的聚合,以單篇加多篇的形式重組學習資源,以學生真實生活與學習經(jīng)驗為聯(lián)結點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通過建構一系列層層遞進、互動關聯(lián)的學習任務,激活學生的語文學習,重塑溫暖、智慧、生成的語文教學新生態(tài),促進課標理念有效落地。
學習任務群具備語文學習課程化特征,指向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以大主題為統(tǒng)領,創(chuàng)造性形成適宜的子主題,設計相應的語文學習任務,形成個體語言運用系統(tǒng),構建任務統(tǒng)領下專題化、情境化、結構化、實踐化的語文學習,落實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5]。
圍繞“敘說我的少年志”這一任務單元主題,設計“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少年當自強”“書寫少年志向”等子主題,發(fā)揮子主題的統(tǒng)攝作用,以子主題統(tǒng)領學習內容?!奥爧寢屩v那過去的故事”主題之下設計“那一枚金燦燦的魚鉤”“一起去送雞毛信”“走進英雄的內心世界”三個學習活動,借助英雄故事傳遞情與志。學生閱讀《金色的魚鉤》《雞毛信》等故事,關注人物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在思考和品味中描摹英雄形象,體悟故事中深層次的意蘊和情感,理解和體會革命先輩們的偉大奉獻精神,建立革命文化與學生經(jīng)驗之間的聯(lián)系。“少年當自強”主題則將學生學習的視野遷移至書本上智慧勇敢的少年,遵循兒童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設計“小少年,大智慧”“走進少年的冒險世界”“讓我把他介紹給你”三個學習活動。借助《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等少年冒險故事,促使學生深入閱讀,感受少年應有的智慧和勇氣,勇敢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借助閱讀為學生積累表達素材,在“讓我把他介紹給你”學習活動中,通過習作、繪畫、小報、故事分享等實踐活動,促使學生有創(chuàng)意、有情感地表達,讓智慧少年的形象在學生心中真正地站立起來,清晰起來。“書寫少年志向”這一主題指向于學生口語交際運用,設計“我有一個心愿”“繪制我的志向圖”“把我的志向講給你聽”三個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立下人生志向。作為“后浪”,新時代的少年不僅要有“志”,更要把“志”表達出來。學生寫下自己所崇敬的人及其事跡,傾情表達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借助多元化的創(chuàng)意表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志向,展望美好的未來。
第三學段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設計指向于引導學生走進廣闊的文學藝術世界,學習品味語言,欣賞藝術形象,認識生命的價值;嘗試富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強調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由此可見,該任務群是以情境性的言語實踐活動為載體,指向語文學習的人文性和實踐性;促“聽說讀寫”融于真實的語文生活中,實現(xiàn)言語實踐與生活實踐的貫通與連接,以此來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任務群教學就像“滾雪球”,在打通年段學習內容的同時,融通語文學習和真實世界,立足“生活價值”來構想學習目標。
基于學習任務群設計理念下的語文學習要從教材整體出發(fā),用長程的視野,變原來的點狀教學為結構化的教學;設計多樣化學習內容,形成多元化學習成果,開展一體化教學評價,促使語文學習指向學生真實生活,建設開放的語文學習空間。
以“敘說我的少年志”任務單元為例,設計激情講述、繪制人物圖譜、讀書小報設計、書簽設計、完成習作等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建立時代的關聯(lián),在了解革命人物、智慧少年的基礎上關注自身成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視頻、音頻、作品收集袋等相應的學習成果,建立語文學習與社會、與生活更加廣闊的聯(lián)結;借助評價量表、反思清單等學習工具,開展過程性評價和整體性評價,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力圖呈現(xiàn)項目式、專題式、跨學科融通式的學習樣態(tài),促使語文學習不斷邁向深入。
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完整學習需要關注相互之間的整合,文學閱讀通過創(chuàng)意表達來檢驗、展示、鑒賞學習的收獲,創(chuàng)意表達從文學閱讀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思維含量,從而提升表達的審美影響力和創(chuàng)造力。此外,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還應以生活為基石,在生活大情境中挖掘閱讀和表達的契合點,落實任務群目標達成。
基于以上考量,在設計高段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時,關聯(lián)高年級學生的真實生活與心境,結合“英雄”“未來”“志向”等學生較為迷茫的話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強化具身體驗,建構與主題情境交相呼應的學習任務,并形成一系列關聯(lián)度較強的學習活動。依據(jù)情境與目標,遴選《金色的魚鉤》《小英雄雨來》《湯姆·索亞歷險記(節(jié)選)》《騎鵝旅行記(節(jié)選)》《雞毛信》《少年康熙智擒鰲拜》《甘羅不辱使命》等課內課外文本,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大意,交流自己獲得的成長啟示,力求貼合學情,化難為易。借助情境性、真實性、實踐性任務設計,引導學生講述少年榜樣故事,感受少年榜樣的勇氣、膽量和愛國精神,促使學生重新審視自我應有的擔當,描摹未來圖景,和榜樣共成長,激發(fā)學生對志向的感悟和對未來的憧憬。通過開展情感充沛、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語文活動,帶領學生重回革命戰(zhàn)爭歲月,引導學生由讀到說,在閱讀的基礎上表達出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在誦讀、品味中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和對志向的感悟,描述自己成長中的故事和心愿,引導學生感受不同時代的少年風采,學習他們的勇與謀。從繪制“自我志向圖”,到組建“班級志向墻”,再到“把我的志向講給你聽”等學習活動,架起文本與生活之間的橋梁,將書本中的英雄與自己的真實生活愿景聯(lián)結在一起,將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鏈接起來。學生由說到寫,貫通言語表達與生活實踐,助力學生感悟時代美好,明確成長方向。
“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強調在品鑒文學作品時,通過整體感知、聯(lián)想想象,感受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用正確的價值觀對作品進行評析,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指向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意識的轉變。因此,在設計時有必要以課標為支點,強化文本、單元、主題等素材資源的聚合與統(tǒng)領,在貼近學生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閱讀與表達的融合,落實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學習任務群的提出,其實也是在提醒一線教師,統(tǒng)編教材不是要“統(tǒng)”成一潭死水,而是要發(fā)揮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價值,從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和實際出發(fā),探尋“課程—教材—教學”的融通轉化路徑,讓語文課堂流淌出活水、清水、浩浩蕩蕩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