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wèi)丹,金 亮,陳 偲,鄭 瑋
(貴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0)
感染性疾病是威脅我國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類型。抗菌藥物作為感染性疾病臨床防治的主要藥物,因藥物濫用、病原學監(jiān)測不嚴格、藥敏試驗缺乏有效開展等因素而引發(fā)的抗生素耐藥問題,不僅是目前全球人類面臨的十大健康威脅之一,同時也嚴重制約著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據相關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約有500 萬人的死亡與抗生素耐藥相關,如果不采取措施遏制微生物耐藥性增強的趨勢,預計到2050 年,每年因此而死亡的人數將上升至1000 萬[1]。臨床上,抗菌藥物使用前對病原微生物予以病原學檢測,并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對提高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遏制細菌耐藥性及提高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為進一步加強對我院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管理,督促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細菌耐藥,保證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安全,現(xiàn)將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及使用前病原學送檢情況總結如下,以期在了解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改善對策,以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前的病原學送檢率,為臨床精準用藥提供有力保障。
采用回顧性調查路徑,所有病例資料均來自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間于我院住院治療的患者。
1.2.1 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調查調查全院各科室(包括ICU、干一、干二、內一、內二、內分泌、婦科、急診、骨一、骨二、骨三、骨四、骨五、普外、泌外、神外等科室)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及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
1.2.2 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情況的調查 調查全院各科室抗菌藥物使用前的病原學送檢率。
1.2.3 規(guī)范標準下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的符合情況 參照《2013 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送檢率的要求,統(tǒng)計我院各科室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的符合情況。
1.3.1 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使用率 根據1.2.1調查結果,統(tǒng)計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使用率(包括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及各年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
1.3.2 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使用前的病原學送檢率 根據1.2.2 調查結果,統(tǒng)計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及各年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最高的科室。
1.3.3 規(guī)范標準下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的符合情況 根據1.2.3 調查結果,統(tǒng)計我院2018-2021 年各科室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的符合情況。
采用SPSS 20.0 軟件分析處理各項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我院2018-2021 年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依次為35.51%、32.47%、32.68%、23.23%,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依次為12.75%、16.26%、20.42%、9.67%,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依次為0.37%、0.56%、0.72%、0.38%。2021 年,我院住院患者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均低于前幾年(除2018 年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外)(P<0.05)。詳見表1。
表1 我院2018-2021 年抗菌藥物的使用率[例(%)]
2018 年,我院泌尿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87.24%、73.21%),ICU 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10.90%)。2019 年,我院泌尿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77.51%、71.69%),ICU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10.70%)。2020 年,我院泌尿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79.05%、75.96%),ICU 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9.27%)。2021 年,我院泌尿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74.20%),ICU 限制類、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37.40%、8.54%)。經統(tǒng)計,我院2018-2021 年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為泌尿外科,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為ICU。
我院2018-2021 年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依次為54.44%、50.07%、31.70%、56.90%,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依次為78.93%、53.71%、28.81%、50.98%,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依次為70.97%、84.62%、86.00%、100.00%。2021 年, 我 院 治 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最高(P<0.05);2018 年,我院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最高(P<0.05);2018-2021 年,我院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呈逐年升高趨勢(P<0.05)。詳見表2。
表2 我院2018-2021 年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例(%)]
2018 年,我院干一科、婦產科、急診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51.43%、3.74%、0.00% <55.44%);我院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為78.93%,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50% 的要求,但急診科、骨五科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低于50% ;我院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為70.97%,低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80% 的要求。2019 年,我院急診科、神外科、普外科、婦產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35.71%、39.06%、30.52%、20.08% <50.07%);我院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為53.17%,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50% 的要求;我院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為84.62%,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80% 的要求。2020 年,我院骨三科、骨四科、普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11.29%、22.82%、7.35% <31.70%);我院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28.81%,低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50% 的要求;我院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86.00%,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80% 的要求。2021 年,我院骨三科、骨四科、神外科、泌外科、普外科、新生兒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低于全院平均水平(21.37%、12.09%、45.45%、47.20%、11.57%、0.00% <50.98%);我院總、限制類、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分別為56.90%、50.98%、100.00%,均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30%、50%、80% 的要求。
經統(tǒng)計,我院2018-2021 年普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普遍偏低,且低于全院平均水平;除2020 年外,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50%的要求;除2018 年外,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80%的要求。
抗菌藥物作為感染性疾病臨床防治的主要藥物,目前已于醫(yī)療衛(wèi)生、農業(yè)養(yǎng)殖等領域廣泛使用,在治療感染性疾病及挽救患者生命、防治動物疫病、提高養(yǎng)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衛(wèi)生安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然而,臨床上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體復雜多樣,大量、多種抗菌藥物的應用導致致病菌不斷變異、進化,大大增加了感染性疾病的臨床治療難度。受醫(yī)療體系不完善、醫(yī)療設備不齊全及有效檢測手段缺乏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部分醫(yī)療機構的醫(yī)生并不清楚患者體內的病原微生物對何種抗生素耐藥或敏感,只能按經驗和習慣選擇抗生素,這種抗生素濫用現(xiàn)象導致細菌耐藥性日趨嚴重,耐藥菌、多重耐藥菌、超級細菌不斷沖擊抗生素防線[3]。2023 年,國家衛(wèi)健委強調,各級醫(yī)療機構應進一步加強精準診療能力建設,通過藥物濫用監(jiān)測體系的完善,控制各科室抗菌藥物使用率,以促進臨床合理用藥,促進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4]。
本研究對我院2018-2021 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2021 年我院住院患者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均低于前幾年(除2018 年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外)(P<0.05)。2021年我院院感科嚴格遵循“限抗令”相關規(guī)范,從“全健康”角度建立更加健全規(guī)范的監(jiān)管與考核體系,在抗菌藥物臨床分級管理、規(guī)范應用行為、促進合理應用、控制細菌耐藥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強化管控,積極糾正無處方抗菌藥物使用行為,引導公眾在醫(yī)師、藥師的指導下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同時,將臨床使用量較高的抗菌藥物納入重點監(jiān)控范圍,落實感染性疾病診療質量控制和評價體系,提升醫(yī)療機構診療水平和質量,從而使得該年度住院患者各類抗菌藥物的使用率明顯低于2018-2020 年,抗菌藥物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本研究結果顯示,我院2018-2021 年治療性抗菌藥物、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為泌尿外科,而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為ICU。分析原因在于,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主要為社區(qū)獲得性附睪炎、泌尿道感染、膀胱炎和輸尿管結石伴感染患者,且住院患者尿管留置率高,泌尿系統(tǒng)感染率相對較高,為住院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的高危科室;而ICU 患者病情危重且復雜,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率高[4]。
我國衛(wèi)生部強調,臨床精準診治不足導致我國抗生素藥占比過高,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導致的細菌耐藥現(xiàn)象仍較為突出,建議擴大精準檢測應用場景,加強基層醫(yī)療機構病原檢測軟硬件能力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提升基層醫(yī)療機構的專業(yè)服務能力和精準診療能力。病原學檢測是了解微生物耐藥分子流行病學、耐藥機制的基礎性技術,醫(yī)生可通過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性抗菌藥物,避免經驗性用藥,進而可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5]。于抗菌藥物使用前提高病原學送檢率是實現(xiàn)精準醫(yī)療的關鍵。本研究中,我院2018-2021年普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普遍偏低,且低于全院平均水平;除2020 年外,限制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50% 的要求;除2018 年外,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均高于《方案》中送檢率不低于80% 的要求;2018-2021 年,我院特殊類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呈逐年升高趨勢(P<0.05)。整體而言,我院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仍有待加強,醫(yī)院應加強對醫(yī)學檢驗科病原學檢測能力的建設,提高臨床醫(yī)生的病原學思維,促進藥學部與臨床的溝通、交流,大力加強醫(yī)務人員抗菌藥物相關知識的培訓,研發(fā)新型精準檢測技術手段,切實落實微生物耐藥精準檢測規(guī)范與監(jiān)管,促進病原學和藥敏工作的開展,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通過藥敏檢測數據的統(tǒng)計,為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療指引方向,進一步提高我院抗菌藥物的合理用藥水平。
綜上,我院泌尿外科、ICU 為抗菌藥物使用率較高的科室,而普外科治療性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普遍偏低,基于此現(xiàn)狀,我院院感科應加強監(jiān)督管理,提高抗菌藥物使用前病原學送檢率,進而提升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