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縣窩洛沽鎮(zhèn)孟二莊完全小學 曹亞麗
我是一名從代課老師成長起來的鄉(xiāng)村教師,從教20 多年,始終堅守在教學一線。這些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教育是根的事業(yè),唯有將教書育人的根須扎進孩子們的課堂、生活、心靈,教育才是有效的、有生命力的。
剛做代課老師時,因為教學能力不足、教育經驗欠缺,課堂毫無生氣,學生們求知的眼睛透露著迷茫,調皮的孩子公開叫板……挫折讓我深深意識到:一名合格的教師,首先要有上好一節(jié)課的過硬本領,光有熱情沒有真功,一切都是妄談。于是,我積極主動地向身邊的優(yōu)秀教師請教,聽老教師們的課,學習優(yōu)秀教學案例,認真閱讀教育理論書籍,學習班級管理知識和技巧……不懈努力之下,孩子們的臉上由起初的迷惘和焦慮換成了快樂和滿足。
曾經,學校強調上課必須提前一分鐘到教室。我嚴格執(zhí)行,開始時是我等學生,后來逐漸變?yōu)閷W生和我同步——只要我往教室方向走,學生們就會自覺地進教室等候上課。
還有一次學校組織書法比賽,我和學生們一起練字、一起參賽,當學生看到我的作品時都嘖嘖稱贊,于是更加服膺我。
老師在學生心中是什么形象、什么分量,與他是否有真才實學、是否能以身作則息息相關,學生在這兩方面認可你,你自然就能在他們面前挺直腰桿了。
做學生的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老師一個不經意的問候、一次舉手之勞的幫助、一場隨意的閑聊、一個贊賞的點頭微笑、一句鼓勵的評語……都能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注,都能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放學路上,總會遇到學生熱情地和我打招呼,我不只是輕聲應一聲,而是還回應一個真誠的笑臉,或是輕輕囑咐一句“天冷了,多穿點”“路上別貪玩,小心路滑”,或是適時地送上一句“你今天上課發(fā)言很積極,不錯”“你的書寫進步了,加油”。親其師而信其道,和學生的心走近了,老師的話他們才聽得進去。
記得我曾帶過這樣一個班長——組織能力強,個人素質好,工作認真負責。不幸的是,她的父親突然因車禍去世,這給她帶來了極大傷害,她蜷縮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哭就是沉默。我私下里找她談心,但她的狀態(tài)一直沒有起色。于是,我想到發(fā)動集體的力量。我們全班送她一本留言冊,在扉頁上,我鄭重地寫道:“你是學習上的強者,更是生活上的強者,抬頭挺胸走過去,前面是個天?!蓖瑢W們也紛紛留言安慰、鼓勵她。她接過冊子時,眼含淚花。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淀,她終于又“站”起來了,年末還被評上了優(yōu)秀學生干部。至今我還記得12歲的她安慰母親的話,“媽,別傷心,我爸沒了,還有我呢!”
我還曾帶過這樣一個問題學生:無故逃學曠課,出言不遜目無師長。我想盡了辦法,他還是錯誤不斷。這樣一個讓人頭疼的學生,轉變得卻很突然。這得益于一次放學后的家訪。
那次家訪時間很長,不過我?guī)缀鯖]說什么。因為我還沒來得及“告狀”,家長倒是先開始數落孩子在家制造的種種事端,我成了一個旁聽者。聽得出來,他在家逆反心理特別嚴重,根本不怕硬的——他爸爸狠狠揍他,他也不認錯。家訪結束,從孩子家出來已是掌燈時分了。那時農村還沒有馬路和路燈,孩子爸爸執(zhí)意要送我。天寒地凍,幾里長的小路坑坑洼洼,我在前面蹬著自行車,他爸爸騎摩托車帶著孩子為我照亮。無心插柳柳成蔭,多年以后他參軍入伍,還曾提過這事:“我不愿意受人管教,我也不愿意欠人人情。”這件事讓我體悟到:即便是非常頑劣的兒童,對教師真心的關愛也不會無動于衷。老師,心心念念間都要有學生,沒準哪一時他們會幡然醒悟。
對待所謂的“問題學生”,我的教育秘訣只有兩個字:少、小。學生之所以會成為“問題學生”,往往是因為在他們身上有太多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好習慣任務艱巨,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要少定目標,定小目標,循序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一旦他們進步了,嘗到了好習慣的甜頭,就會建立起自信,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教師在學生實現了小目標時,要予以“大”肯定。我前面列舉的那位男生,我先從規(guī)范他的坐姿開始,逐漸擴展到課堂表現、與人相處等方面。他的音樂天賦不錯,我就安排他負責元旦節(jié)目排練,他完成得很好,我借此大加贊賞,并借機進行集體榮譽教育。每有進步,我都向他的家長報喜,進一步激發(fā)他的正能量。一步步引領之下,他終于有了徹底的轉變。
一路走來,我的所有教育實踐都印證了這樣一句話:愈是深深扎下,愈是高高伸展;愈是與泥土為伍,愈是有云彩相伴。堅持上好每一節(jié)課,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這應是我們的“行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