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波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銘有多種類型,有器物銘、居室銘、山川銘、座右銘、墓志銘等。許多文章中,都有作者對德行的闡述和觀點,表達著人們對美德的追求,例如蘇軾的《三槐堂銘》就講述了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祐家族的德行故事。
【經(jīng)典選讀】
三槐堂①銘(節(jié)選)
[宋]蘇? 軾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
故兵部侍郎晉國王公②,顯于漢、周③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④以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蓋嘗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
吾不及見魏公,而見其子懿敏公,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余年位不滿其德。天將復興王氏也歟!何其子孫之多賢也?
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⑤,吾以是銘之。銘曰:
“嗚呼休哉⑥!魏公之業(yè),與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歸視其家,槐陰滿庭。吾儕小人,朝不及夕,相時射利⑦,皇恤厥德⑧?庶幾僥幸,不種而獲。不有君子,其何能國?王城之東,晉公所廬;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嗚呼休哉!”
注釋:①三槐堂:北宋初年兵部侍郎王祐家的祠堂,因王祐在庭內(nèi)親手栽的三棵槐樹而得名。②晉國王公:即王祐。后漢、后周時曾任司戶參軍、縣令等職,宋初官至兵部侍郎,死后封晉國公。③漢、周:指五代的后漢、后周。④望:盼望。⑤ 以世其家:憑借“好德而文”繼承他的家風。⑥嗚呼休哉:多么美好??!休:美。⑦相時射利:尋找時機,追求名利。⑧皇恤厥德:哪有閑暇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皇:通“遑”,閑暇。
【素養(yǎng)提升】
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時:_______________(2)吾以是銘之: _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畫橫線的句子。
3.請用“/”給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以 直 諫 事 仁 宗 皇 帝 出 入 侍 從 將 帥 三 十 余 年 位 不 滿 其 德
4.找出文中能表現(xiàn)王氏家族之“德”的句子。(兩句即可)
【經(jīng)典今譯】
天道是一定的嗎?賢德的人不一定富貴,仁愛的人不一定長壽。天道不是一定的嗎?仁愛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
原來的兵部侍郎晉國公王祐,顯赫于后漢、后周之際,先后在太祖、太宗兩朝任職,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祐終究因為正直不阿,不為當世所容。他曾親手在庭院里種植了三棵槐樹,說:“我的后世子孫將來一定有位列三公者?!焙髞硭膬鹤游簢恼?,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間做了宰相,正逢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無事的好時候,他享有福祿榮耀十八年。
我沒趕上親眼看到魏公,只是見到了他的兒子懿敏公。懿敏公侍奉仁宗皇帝時直言敢諫,出外帶兵打仗、入內(nèi)侍奉皇帝有三十多年,他的官位并沒有與他的功德相稱。上天將再一次使王氏興盛吧!為什么他的子孫有這么多的賢人呢?
懿敏公的兒子王鞏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又善詩文,以此繼承了他的家風,我因此把這些記了下來。這樣寫道:
“多么美好??!魏公的家業(yè),跟槐樹一起萌興;辛勞地培植,一定要經(jīng)過一代才能長成。他輔佐真宗,天下太平?;剜l(xiāng)探家,槐蔭滿庭。我輩平庸之人,等不到早晨變成黃昏,只知尋找時機,追求名利,哪有閑暇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只希望有意外的僥幸,不種植就能收獲。如果沒有君子,國家又怎能成為一個國家?京城的東面,是晉國公的住所;郁郁蔥蔥的三棵槐樹,象征著王家的仁德。多么美好啊!”
【參考答案】
1. (1)因為 (2)把……記下來
2. 賢德的人不一定富貴,仁愛的人不一定長壽。
3. 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余年/位不滿其德
4.①晉國王公,顯于漢、周之際,歷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為相;②魏國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間,朝廷清明,天下無事之時,享其福祿榮名者十有八年;③以直諫事仁宗皇帝,出入侍從將帥三十余年,位不滿其德;④懿敏公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
(作者單位:大連市第三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