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榮 陳國龍 盧玉文 秦延春 韋錦福 劉明福 廖芳賢 李永明 丘獻娟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廣西 玉林 537000)
我國木耳的自然分布很廣,北自黑龍江省、吉林省,南到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州省,西起陜西省、甘肅省。桂東南地區(qū)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木耳也有較大規(guī)模的栽培,栽培出耳時間主要是春秋兩季。春季栽培出耳俗稱春耳,春耳栽培溫度適宜,出耳時間長,產量高,而且品種栽培技術成熟;秋季栽培出耳俗稱秋耳,桂東南地區(qū)秋耳因氣溫較春季低,出耳時間較短,產量不如春耳高,但品質比春耳好。秋季毛木耳品種很多,通過秋季毛木耳品種的栽培比較試驗,了解各品種的特性,選出適合當?shù)卦耘嗟钠贩N,對推動桂東南地區(qū)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筆者在桂東南地區(qū)開展秋季毛木耳品種栽培比較試驗。現(xiàn)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供試毛木耳品種:臺毛1 號、木耳9 號、木耳781、新耳王,均由玉林市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2)供試培養(yǎng)基
母種培養(yǎng)基(PDA 加富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葡萄糖20 g,瓊脂20 g,硫酸鎂2 g,磷酸二氫鉀2 g,蛋白胨2 g。原種及栽培種配方均為雜木屑68%,棉籽殼15%,麩皮15%,石膏粉1%,磷肥1%。栽培料(出耳袋)配方為雜木屑83%,麩皮15%,磷肥1%,碳酸鈣1%。培養(yǎng)基中雜木屑必須經過堆漚,使其顏色變褐,有害成分(單寧、樹脂等)揮發(fā)或降解方可使用。
1.2.1 菌絲培養(yǎng)比較試驗
按上述配方制作好PDA 加富斜面試管培養(yǎng)基,取0.5 cm 大小的母種接種塊分別接至試管斜面,每個品種接8 支試管,接種后置25 ℃恒溫箱內培養(yǎng),待菌絲萌發(fā)生長開始計時。
1.2.2 品種栽培比較試驗
按配方備料,攪拌均勻,調節(jié)料含水量為50%~60%,pH 自然。用17 cm×33 cm×0.004 cm 聚丙烯塑料袋裝料,裝料或搬運料袋時注意不要弄破塑料袋,以免感染雜菌。裝料時要稍用力壓實培養(yǎng)料,裝好料后套上頸圈,蓋上塑料蓋,將料袋擺放于周轉筐內,置柜式矩形高壓滅菌鍋內,0.15 MPa,溫度127 ℃,保壓1.5 h 滅菌。滅菌結束后待料袋冷卻至30 ℃即可放入接種箱接種。
試驗所用菌種為釘形菌種,每個料袋接3 個菌釘(均勻分布)。新耳王、木耳9 號、木耳781、臺毛1號分別接種52 袋、50 袋、43 袋、40 袋。接種后移入培養(yǎng)室,在室溫、通風、黑暗條件下發(fā)菌。經30~40 d培養(yǎng),菌絲即可長滿袋,并逐漸進入菌絲成熟期。菌絲長滿袋7 d 后即可開袋催耳,其方法是在出耳菌袋四周均勻開3 個V 字形口。然后隨機將供試毛木耳品種菌袋分別擺在出耳室的不同區(qū)域,常規(guī)管理出耳。
1.2.3 測定指標及方法
菌絲生長速度測定:待出耳菌袋菌絲吃料3 cm后,用記號筆在菌絲前端劃線,10 d 后再一次劃線,然后用直尺測量菌絲直線生長長度,計算菌絲生長速度。菌絲生長速度=菌絲生長量(cm)/菌絲生長用時(d)。
記錄栽培袋菌絲長勢、農藝性狀、產量。隨機抽取供試毛木耳品種20朵耳片,用千分尺距耳片邊緣3 cm 處測耳片厚度,取平均值(小數(shù)四舍五入保留兩位數(shù))。
由表1、圖1可知,在PDA加富培養(yǎng)基上新耳王菌絲生長最好,菌絲萌發(fā)較快,菌絲濃密、粗壯、整齊、潔白、有氣生菌絲、長勢旺;其次為臺毛1 號,菌絲濃密、粗壯、整齊、白色、無氣生菌絲;木耳781 菌絲生長較好,菌絲較濃密、粗壯、較整齊、潔白、無氣生菌絲;木耳9號菌絲生長一般,菌絲較濃密、細短、較整齊、白色、無氣生菌絲。
圖1 供試毛木耳品種試管母種
圖2 供試毛木耳品種栽培袋菌絲生長狀態(tài)
圖3 毛木耳品種袋栽出耳
表1 供試毛木耳品種在PDA加富培養(yǎng)基上菌絲生長狀態(tài)
由表2 可知,在栽培料袋毛木耳新耳王菌絲生長最好,菌絲潔白、濃密、粗壯;其次為木耳781、臺毛1 號,菌絲較潔白、濃密、較粗壯;木耳9 號菌絲生長較潔白、較濃密、較粗壯??梢?,栽培料袋內毛木耳菌絲長勢雖有一定差異,但不明顯。按菌絲平均長速快慢排序為新耳王>木耳781>臺毛1號>木耳9號。栽培料袋污染率高低排序為臺毛1 號>木耳781>木耳9 號>新耳王。綜上可知,新耳王菌絲吃料能力強,抗雜能力強,長勢好;木耳781、臺毛1 號菌絲吃料能力較好,長勢較好,抗雜能力較差;木耳9 號菌絲吃料能力、長勢均不如供試其他三個品種,但抗雜能力比臺毛1號、木耳781強。
表2 供試毛木耳品種栽培料袋內菌絲生長比較
由表3 可知,秋季栽培臺毛1 號出耳快,出耳多,子實體生長慢,耳片均勻,耳片較厚,出耳后勁較足;溫度低于12 ℃不出耳,出耳口較易被青霉感染;鮮木耳烘干率為13.90%。
表3 供試毛木耳品種袋栽出耳結果
木耳781 出耳慢,耳片不均勻,耳片厚,生長較慢,出耳后勁不足,溫度下降不易出耳,溫度低于12 ℃不出耳,出耳口不易被青霉感染;鮮木耳烘干率為12.63%。
木耳9號出耳快,出耳較多,耳片均勻,耳片厚,出耳后勁不足,溫度下降較易出耳,耳片生長較快,出耳口不易被青霉感染,溫度低于12 ℃不出菇;鮮木耳烘干率為14.00%。
新耳王出耳快,出耳多,子實體生長較快,耳片大小均勻,耳片厚,出耳后勁強,溫度降低較易出耳,鮮木耳烘干率為9.84%,溫度低于12 ℃不出耳,出耳口不易被青霉感染。
綜上可知,新耳王相對于其他三個品種為較好品種。
由表4可知毛木耳新耳王最好,表現(xiàn)為出耳多,耳片整齊均勻,耳片大而厚;其次為木耳9 號,出耳較多,耳片整齊均勻,耳片較厚較大;木耳781 出耳較多,耳片不整齊,但每朵木耳大多有一片特別大的耳片,其他的耳片相對較??;臺毛1 號出耳多,耳片均勻,但耳片較薄較小。供試毛木耳品種新耳王第1潮耳生物學效率最高,為55.6%。
表4 供試毛木耳品種袋栽耳片性狀及生物學效率
四個毛木耳品種均可在桂東南地區(qū)秋季栽培,產量都較高,品質也都較好。但從子實體經濟性狀、生物學效率、出耳后勁等方面綜合比較,最好的品種為新耳王。該試驗開袋出耳太遲,出一潮耳后,因氣溫過低,低于12 ℃的時間過長,造成四個品種不出菇。建議桂東南地區(qū)秋季栽培木耳最好在9月中旬擺袋開口出耳,確保有足夠長的時間出耳,防止后期溫度過低,影響產量。
四個品種秋季栽培管理最重要的技術要點:原基階段不能直接向原基噴水,只能向空間及墻壁噴水,保持空氣相對濕度為80%~85%。待耳片長至2~3 cm 時加大噴水量,保持空氣相對濕度85%~95%,同時加強通風,但不能直接向耳片噴水。當耳片長至5~6 cm 時,采取時噴時停,促進耳片肉質增厚,噴完水后一定加大通風。栽培出耳時注意溫度調控,溫度過低或通風強度過大、通風時間過長,四個品種均表現(xiàn)出耳基硬化或子實體硬化并停止生長。注意后期出耳口防治青霉感染,特別是臺毛1號和新耳王,建議采完一潮后,立即用多菌靈或克霉靈對出耳口噴灑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