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杏芳
(隴南市禮縣東城小學 甘肅 隴南 742200)
小學語文拼音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當前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記憶效果較差、相似的拼音易混淆等,使拼音教學的效果不顯著,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教師應當認識到拼音教學的重要性,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如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借助拼音卡片、開展游戲活動、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拓展閱讀資源等,以此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拼音教學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中拼音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一,拼音教學是小學生認字和學習普通話的重要途徑[1]。首先,認字是低年級學生的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語文教學對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有識字量的要求,要求學生能夠會讀、會寫。拼音是學生學習漢字讀音的重要途徑,只有明確其讀音,才能在此基礎上正確地進行書寫;其次,普通話是小學生交流的語言,小學階段是學習普通話的關鍵時期。普通話說得是否標準,與拼音的學習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有些學生在說話時平翹舌不分,其實是沒有正確地區(qū)分z、c、s 與zh、ch、sh 的讀音。只有學生掌握了扎實的拼音基礎,才能毫不費力地進行生字和普通話的學習。其二,拼音教學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閱讀和寫作是語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需要學習的基本語文技能。低年級的學生的識字量有限,需要借助拼音進行閱讀,隨著學生識字量的提高,學生便可以在沒有拼音的輔助下進行閱讀。如果學生在低年級時拼音掌握得不扎實,就會在閱讀時出現“崩豆”的現象,影響了閱讀的速度和連貫性,不利于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寫作與閱讀不分家,寫作是對漢字進行應用的一種方式。有時學生知道怎么用語言表達,但是落實到筆處就容易寫錯別字,或者有時想不起來這個詞應該怎么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缺乏拼音的練習與應用,對某些字的拼音沒有掌握或者拼音與漢字沒有對應上。通過拼音教學,可以加強學生進行拼音的練習和拼音的記憶,從而為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是提高拼音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策略。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漢語拼音學習習慣,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強化學生聽、說、讀、寫的漢語拼音習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以此來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拼音的教學包括聲母、韻母、整體拼讀等的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認識、準確地書寫并默寫這些拼音的音素,還要求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整體音節(jié)的拼讀和書寫,其任務量也比較大,各模塊的知識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學生必須全神貫注地跟住教師的節(jié)奏。但如果在課堂上單一地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容易失去對拼音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是將教學內容與具體的情境相融合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依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情境,如圖片情境、視頻情境、音樂情境以及動畫情境等,能夠使教學充滿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教學模式的多元化。在拼音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情境來開展教學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又能夠使拼音教學充滿趣味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2]。
例如,拼音“i、u、ü、y、w”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回顧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a、o、e”的讀音、寫法以及聲調,并以此引入新內容的教學,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出:“同學們,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字母王國里的a、o、e 嗎?請邊讀邊在紙上寫出它們吧!”教師對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接著,教師繼續(xù):“同學們,字母王國里還有它們的其他兄弟姐妹呢!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認識以下它們吧!”然后,教師進入新知識的講授。這節(jié)內容的難點在于學會y 與i、y 與u、w 與u 的正確拼讀,知道y 與ü 在一起拼讀時要去掉倆點。教師可以繼續(xù)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i、u、ü 它們還有爸爸媽媽呢,我們認識一下它們的爸爸和媽媽吧!”進行y 和w的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便于學生突破難點的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在情景中學習拼音,大大提升到了學習效率。
拼音中的字母較多,發(fā)音也不相同,對于沒有拼音學習基礎的學生來說在短時期內全部掌握存在一定的難度,而且拼音的學習需要依靠學生的記憶和練習才能掌握得更扎實。在傳統(tǒng)的拼音教學中,教師為了加強學生對拼音的記憶,常常采取默寫、聽寫、抄寫等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讓學生一聽到“聽寫、默寫、抄寫”就會感到懼怕,長此以往,會對拼音的學習感到厭煩。因此,教師應當利用好課堂,采取更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記憶方式。拼音卡片包含了字母、聲調以及圖片和詞匯等內容,顏色很鮮艷,且圖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貼近,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借助拼音卡片進行記憶訓練,能夠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字母的發(fā)音,通過詞匯或者圖片加強對字母的記憶,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3]。
例如“b、p、m、f”的教學,教師出示p 的字母卡片,讓學生進行認讀,讓學生觀察圖片上的山坡像什么。該卡片將山坡一次展示在了底部,上方圖片為山坡的圖片,并且形象地將山坡與字母p 結合在了一起,學生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字母p。教師展示卡片,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加深了對圖片的印象,幫助記憶字母p,還由此想到了詞語“山坡”,其中“坡”字的發(fā)音與字母p 的發(fā)音相似,更便于學生記憶字母p 的發(fā)音。教師還可以通過不同種方式記性記憶訓練,如將字母p 用手蓋住,只展示圖片,讓學生進行認讀,或者展示詞匯,讓學生寫出相應的字母。通過多種形式的記憶訓練,能夠引導學生將字母與具體的形象結合在一起,加深了對字母的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還可以借助拼音卡片進行兩拼音節(jié)的練習,如將p 與a 兩張拼音字卡放在一起,讓學生說出音節(jié)的聲調,并且說出相對應的詞語,以此加強對兩拼音節(jié)的記憶以及掌握正確的認讀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貪玩,在課堂當中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教師應當針對學生愛玩好動的天性進行趣味性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在拼音教學中,學生常常出現書寫以及拼讀上的錯誤,如容易將相似的字母混淆、兩音節(jié)拼讀書寫錯誤、書寫不符合拼讀規(guī)則等。如果學生存在的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和引導,將會影響學生的識字和語言表達,也會對學生今后的閱讀和寫作產生影響。在以往的教學中,當教師發(fā)現學生出現這樣的錯誤時,習慣讓學生進行抄寫,然后再通過聽寫檢驗抄寫的效果,錯了之后再罰寫。這樣的方式容易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較重,會產生厭煩的情緒,造成惡性循環(huán)。隨著教學的改革,游戲化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拼音教學也可以與游戲活動結合在一起。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活動,對學生的易錯點進行強化。首先,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抓住課堂的有利時機開展游戲活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其次,游戲活動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在面對易錯點時,更容易進行反思。這就需要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易錯點,并且實施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
例如“d、t、n、l”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很多學生在學完后,會在書寫上將d 與b 混淆;有的學生在書寫t 時將勾寫在了左邊;有的學生將n 寫成h 等等。教師講授完這節(jié)內容后,通過“摘蘋果”的游戲活動,復習本節(jié)課以及前面所學過的聲母。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字母蘋果樹”,將這些聲母打亂順序,鼠標點到哪個蘋果就讓學生進行認讀,讓學生輪流進行,讀錯的學生被淘汰出局。教師將學生認讀錯的次數較多的字母要進行重復地“點擊”,學生在勝利欲望的激發(fā)下,便會自主地進行糾正,避免出錯。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學生便會認識到易錯之處,并反思自己的錯誤,進行糾正,從而強化易錯點。
采用趣味性游戲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還能讓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大大提高,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在以往的拼音教學中,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對拼音的記憶,在作業(yè)的布置上,大多以拼音的書寫和抄寫為主,有時甚至加大書寫量的要求,這樣的作業(yè)形式不僅讓學生覺得枯燥、心理負擔重,還會起到反作用,學生帶著厭煩的情緒書寫拼音,也不會加強對拼音的記憶。此外,這種作業(yè)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學情,對于層次較好的學生來說,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4]。因此,在拼音教學上,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以此提升教學效果。首先,作業(yè)的內容要多元化。在保留傳統(tǒng)的書面作業(yè)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布置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的其他形式的作業(yè),如“讀一讀”或者“講一講”等,多元化的作業(y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活躍思維,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不僅要包含拼音的相關內容,還要包含其他方面知識的內容,引導學生在鞏固拼音基礎知識的同時,對以往的知識進行回顧和復習,以便及時查缺補漏;其次,作業(yè)的內容要分層次。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學情設計分層作業(yè),分別為基礎部分、提升部分和拓展部分,這樣的分層作業(yè)更能滿足各層次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要求,能夠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拼音“g、k、h”這節(jié)內容的教學,在基礎部分可以設計“看圖寫字母”、“看圖,給音節(jié)標上聲調,再讀一讀”,通過這些基礎題目引導學生鞏固g、k、h 的正確讀音和書寫方法,復習兩拼音節(jié)的拼讀和聲調,以形象的事物幫助學生記憶拼音。另外,還要設計“補充音節(jié)”的題目,引導學生對g、k、h 與韻母組成的三拼音節(jié)進行鞏固,強化重點內容。在提升部分,可以設計為“和同學讀一讀”和“聽老師讀,把不認識的字的拼音寫出來”的作業(yè),通過認讀拼音和聽寫拼音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對拼音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拼音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同時,進行適量的閱讀有助于學生運用拼音基礎知識,加強對拼音知識的實踐應用,從而更好地為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在進行拼音教學時,教師往往還會結合著課文來引導學生認識生字,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通過拼音的學習加強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夠通過閱讀積累詞匯。但課文的文本內容有限,不能讓學生進行大量的拼音的練習,尤其是剛接觸兩音節(jié)的拼讀、三音節(jié)的拼讀時,學生需要進行多次的拼讀練習才能達到扎實記憶的效果。因此,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拓展閱讀資源,引導學生通過更多的閱讀練習,加強對拼音的實踐應用。在閱讀資源的選擇上,應當遵循以下原則:首先,針對性要強[5]。教師為學生選擇的閱讀資源要能夠體現拼音的教學重點,能夠針對學生拼音薄弱之處起到提升的作用;其次,閱讀量要適中。學神在課堂上已經進行了課文的閱讀,如果再進行篇幅過大的文本閱讀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還會影響到閱讀的積極性,只要能夠體現拼音的教學重點,能夠引導學生達到練習的目的,就能夠獲得進一步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繪本《團圓》的其中一個片段:“突然,我的牙被一個硬東西硌了一下?!眠\硬幣!好運硬幣!’我叫起來。‘毛毛真棒!快收到兜里,好運就不會跑掉嘍!’...”該段文本中體現了ing、ong、un、en 等學生容易記混的音節(jié),通過閱讀,能夠加強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應用,還能夠對三拼音節(jié)進行練習,能夠讓學生對簡單的兩拼音節(jié)認讀地越來越熟練,從而提升拼音教學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由于學生具備個體差異性,教師應當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相對較弱,不能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習慣,在課堂學習當中,容易好動貪玩。為此,教師應當更加注重。教師應當更加注意課堂教學方法,運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高學生在課堂當中的聽講情況。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教師在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時,應當因材施教,根據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入學前學習過漢語拼音的學生,要是應當觀察這些學生的發(fā)音是否準確,及時糾正不正確的發(fā)音。教師還要關注沒學習過漢語拼音的學生,在課堂當中對這類學生進行提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為學生的漢語拼音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材施教可以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當中共同進步,以此來達到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對于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應當進行鼓勵,而對于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在課后多加指導。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拼音教學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針對當前拼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應當轉變教學理念,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借助拼音卡片,進行記憶訓練、開展游戲活動,強化易錯點、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提升教學效果、拓展閱讀資源,加強實踐應用等策略促進拼音教學的有效進行,從而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