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穎
(南京市潭橋小學 江蘇 南京 211100)
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處在發(fā)展過程中,因此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和對同學的評價幾乎都是依賴于教師的評價,因此教師的評價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以及提高自我評價能力都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幫助孩子學習并且改進學業(yè)和社會技能,通過鼓勵使學生自尊得到滿足,獲得自我認同感,并愿意為了新的目標而更加上進,努力,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就像是一面鏡子,直接反映出學生的情況。學生通過教師、同伴的評價看到了自己有好的一面,有不好的一面,從而根據(jù)評價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改善和調(diào)整,將不良行為轉(zhuǎn)向積極的方面。
表揚是教師最常用的一種課堂評價,也是教師對學生最直接的一種評價方式。比如“好,真好”、“對,真棒”、“今天xxx 表現(xiàn)得很棒”、“你聽得真認真”、“我喜歡xxx 的坐姿”、“最熱烈的掌聲送給xxx”、“我相信她在以后的回答中聲音會更響亮的”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經(jīng)常會在課堂上聽到的評價的語言,也可能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的評價語?,F(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看這些語言,是否是為了評價而去評價呢?是否真的能夠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呢?是否真的能作為一面明鏡去引導學生改善和調(diào)整呢?
這些單調(diào)、籠統(tǒng)的評價語只能起到單純的肯定作用,學生聽到后或許會有些開心,但是這里的“開心”是因為認識到自己價值,獲得自我滿足感而開心呢,還是因為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才開心呢?我想大多數(shù)的可能是后者吧。所以這樣的評價無疑是對學生的發(fā)展沒有推動和延伸功能的,是膚淺的,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哪部分的回答被肯定了,對今后繼續(xù)努力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模糊不清。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評價目標應(yīng)該多元化,評價主體應(yīng)該多元化,評價方式應(yīng)該多元化。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有時并不能準確適時對學生進行評價,整堂課中只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作出單純的肯定,并沒有產(chǎn)生實質(zhì)性的幫助。
就算有評價,更多的也是為了迎合“賞識教育”的號召,評價言過其實,比如學生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尋找條件的問題,就會產(chǎn)生“你可真是火眼金睛”這樣的評價,在我們看來,的確這樣的表達讓課堂生動了些,那對學生來說呢?同時,我們目前的評價仍只有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基本缺乏。
課堂評價是為了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隨著“賞識教育”的推廣,課堂評價更加傾向于用表揚的方式去進行,一些老師也的確看到了表揚對于幫助學生獲得積極的自我概念以及改善孩子行為的好處。但這又促使我們?nèi)ニ伎?,這當中的變化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呢?短期來看,的確學生在獲得表揚時滿臉光彩,但長期呢?會怎么樣?艾恩在《獎勵的懲罰》一書中提到,“兒童具有想要得到認可,取悅別人的欲望,而表揚會使學生對我們產(chǎn)生依賴”,因此長期來看,學生會因為表揚越來越依賴別人的觀點,因為太想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可能會變成“討好者”、“總是尋求別人認可的人”。
同時,《正面管教》提到人們喜愛使用表揚去評價的另一個原因是,這樣可以給予孩子自尊,但是自尊并不可以被給予,它是通過學生在面對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以及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中獲得自信和滿足感中培養(yǎng)起來的。因此我們對課堂評價要理解透徹,準確應(yīng)用。
課堂不是工廠,課堂評價也不是零件,教師也不是個沒有感情的機器。不是說為了完成今天的任務(wù)量,在今天的課堂上就大把地去評價,這樣的“流水線”評價語只能是單調(diào)、籠統(tǒng)的,學生也不會因此產(chǎn)生任何心理波動,因為對學生來說沒有任何激勵作用。這是沒有靈魂的評價語。
因此,我們需要在課堂上減少提問次數(shù),優(yōu)化提問質(zhì)量,深究有價值的問題,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注意力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頭腦風暴,產(chǎn)生新的不一樣的生成。這樣一來,我們的課堂評價就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這樣的評價不管是對回答問題的小朋友還是聽課的小朋友都是一個正面的影響,對回答的小朋友來說,自己的新想法能夠得到大家的肯定,是一次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對于其他小朋友來說,鼓勵了做的好的小朋友,他們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重情感投入?!案腥诵恼撸跤谇椤?,可能一句同樣的話,用不同的語氣,帶著不同的情感講出來,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有的可能平淡無奇,有的可能短短的一句話里藏著巨大的能量,不僅是對某一個學生的鼓勵,還會激勵到其他的學生。例如在《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面積》教學中,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用小正方形去量長方形的面積,一種是鋪滿,另一種是只鋪長和寬,這個時候教師給出評價“用的長方形少了,思考可不少呢”,像“你的想法真獨特”、“你表達得真完整”、“思考可不少呢”等等這些評價語,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價值——想法獨特、表達完整、思維活躍等等優(yōu)點,這樣的課堂評價才是真情實感的,是用心的,是有質(zhì)量的,才能真正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的,能夠激勵學生,影響學生。
為什么會出現(xiàn)教師評價意識薄弱的現(xiàn)象呢?大多數(shù)情況是因為課堂氛圍沉悶、壓抑,課程內(nèi)容枯燥無趣,學生積極性低,課堂生成少,沒有值得評價的地方。那如果我們在一個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發(fā)言積極,勇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大家一起討論新產(chǎn)生的問題的課上,是不是就會有很多個值得評價,值得鼓勵的點呢?是不是就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而是所有人都參與的一種新的評價方式呢?
(1)課堂要有趣
我們的課堂得要有趣,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這個身份,增強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把自己的課堂上得生動有趣,讓自己的學生愛上這節(jié)課,愛上這門學科,尤其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興趣比知識更為重要。例如在五下《解決問題的策略》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提出這樣的規(guī)則是否也適用于分數(shù)與小數(shù)呢?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教師借助問題的指引,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將課堂推向新的高潮點。教育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作為教育者我們同時也應(yīng)該追求我們專業(yè)發(fā)展,做到和教育有一個同步的過程。從而才能真正實現(xiàn)“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的推動學生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尊和自我滿足、自我歸屬感,才能更加自信、自立。
(2)重視學生的參與度
僅僅由教師主導的課堂評價是一種較為單一的評價方式,而當這件事僅僅由教師去做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我們上述的一些問題。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度,由單一的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評價向以多元化主體的課堂評價過渡,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完成“被評價者”到“評價者”的身份轉(zhuǎn)換,在這一過程中,真正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感受到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所帶來的魅力,也有效解決了教師評價意識薄弱、評價語單一等等一系列問題。例如學生在回答完問題后一般都是等待教師的反饋,而如果這時候能問其他同學一句“我匯報完畢,你們同意嗎,你們還有什么補充或疑問嗎”效果完全不一樣,首先對回答問題的學生來說得到的不僅僅是教師一個人的認可,而是全班學生的贊同,其次對其他學生來說,能夠?qū)e人的問題進行反饋,也是一種對自己學習的檢查鞏固,而且如果這個時候其他學生有不同意見或者疑問出現(xiàn),也是在給予這些學生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發(fā)展質(zhì)疑問難的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有人估計會有疑問:什么時候才是鼓勵,什么時候才是表揚。比如在態(tài)度上,“我喜歡xx 坐著的姿勢”這個就是表揚,因為它是操縱性,是擺著老師的架子的,學生的行為轉(zhuǎn)變也僅僅是為了迎合老師的喜好,而不是內(nèi)驅(qū)力促使的變化,而“誰可以讓我看看現(xiàn)在應(yīng)該怎么坐”就是鼓勵,這是一種帶著尊重和欣賞意味的,學生的改變也是基于自己認知的變化,學生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對自己的評價有一定的標準,在這樣的調(diào)整改變和自我肯定中不斷增加自信心。在區(qū)分鼓勵還是表揚這個問題上,《正面管教》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幫助:
我是在激勵學生自我評價,還是依賴于別人的評價?
我是在尊重學生,還是在擺老師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學生的觀點,還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我會對朋友這么說話嗎?
最后這一點尤其重要,把學生當成你的朋友,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用啟發(fā)式問題來代替批評、指責和提要求。關(guān)注學生的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讓學生根據(jù)你的評價對照自己,評價自己的錯誤,從而獲得進步。我們往往會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要使學生變得更好,就要先讓他們感覺的更糟糕。其實,當你在鼓勵他們,指出哪些做得好時,學生們往往會希望繼續(xù)做好,或者做的更加好。
課堂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還需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更有利于學生的,更能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堂評價,從而讓課堂評價發(fā)揮它的真正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成長為自尊,有責任心,懂得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的孩子。而對于教師來說,更要加強自身理論學習,與現(xiàn)代教學理論接軌,不斷學習,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