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郴州晉簡與中古時期財政年度變革*

        2023-10-02 10:17:30張榮強
        社會科學(xué) 2023年4期
        關(guān)鍵詞:財政年度郴州

        張榮強

        財政年度作為現(xiàn)代財政學(xué)的基本概念,古代可稱之為上計年度或計帳年度,其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中央與地方各級行政機構(gòu)在每年編制計簿時遵循的財政收支起訖時間。根據(jù)傳世文獻記載,中國古代先后采用過兩種財政年度,一種是秦漢時期的“計斷九月”,即以當年十月初至來年九月底為一財政年度;另一種是至遲唐代就已實行的“歲終為斷”,即以當年正月初至十二月底為一財政年度。我討論過中國古代財政年度變化的原因,提出“計斷九月”是黃河流域粟作生產(chǎn)在當時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中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必然反映,“歲終為斷”則與江南稻作生產(chǎn)以及江南經(jīng)濟地位的上升密切相關(guān);①張榮強:《從計斷九月到歲終為斷——漢唐間財政年度的演變》,《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第1期。并根據(jù)湖南長沙出土的走馬樓吳簡,指出早在嘉禾年間孫吳就已經(jīng)采用“歲終為斷”的財政年度。②張榮強:《長沙吳簡〈竹木牘〉所見的財政年度》,《文物》2022年第12期。這就有一個問題:西晉滅孫吳再度統(tǒng)一全國后,當時的統(tǒng)治者是繼續(xù)沿承秦漢舊制,還是改弦更張,轉(zhuǎn)而采用孫吳新制呢?2004年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郴州蘇仙橋發(fā)掘了一批晉惠帝時期的木簡,為我們探討這一問題提供了重要線索。

        根據(jù)考古工作者介紹,這批郴州簡總共有909枚,大部分內(nèi)容反映的是晉惠帝太安年間桂陽郡的上計情況。我們從張春龍公布的部分簡文中,可以見到以下記載:

        1-73 大安二年七月癸酉朔廿日壬辰桂陽大守臣君

        1-66 丞臣滕預(yù)頓首死罪上

        1-67 尚書臣君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謹案文

        1-54 書謹表

        1-68 桂陽郡上城邑戶口田租綿絹賈布計階上書

        1-70 付御史臺大尉司徒司空府江州治所謹副言

        1-71 城邑戶口田租鄉(xiāng)亭郵驛米谷綿絹賈布

        1-72 上左民曹吏部屬臣潘興鄧嘆區(qū)鑒黃勉黃厚

        2-57 伏遣上計掾赍謹上臣君誠惶①本文所引郴州晉簡皆參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處:《湖南郴州蘇仙橋遺址發(fā)掘簡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湖南考古輯刊》第8集,長沙:岳麓書社2009年,第93—117頁。相關(guān)簡文的編聯(lián),參見孔祥軍:《西晉上計簿書復(fù)原與相關(guān)歷史研究——以湖南省郴州蘇仙橋出土晉簡為中心》,《中華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論叢》第1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139—177頁。

        桂陽郡在西晉太安二年(303)七月二十日派遣上計掾赴洛陽呈報計簿,也就是說計簿在此前就做好了。這顯然和秦漢地方上計中央的時間不同。秦漢“計斷九月”,縣級機構(gòu)只有等計簿制作好后才能上計郡國,《續(xù)漢書·百官五》記縣道“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國”,劉昭注引胡廣曰:“秋冬歲盡,各計縣戶口墾田,錢谷入出,盜賊多少,上其集簿?!雹凇独m(xù)漢書·百官五》,《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3622—3623頁??h道上計郡國的時間在十月或稍后,郡國入計京師的時間顯然更晚。③漢代上計時間非常緊張,按照規(guī)定,從縣級機構(gòu)十月初造計簿,到十二月底郡國上計吏必須趕到京師,總共只有兩三個月時間,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一些地方會提前編造計簿。東海尹灣漢簡記載“況其邑左尉宗良九月廿三日守丞上邑計”(連云港市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97頁),表明況其邑完成計簿的時間要更早。懸泉漢簡就記載了敦煌郡十一月上計中央的一些實例:

        甘露三年十一月辛巳朔乙巳,敦煌大守千秋、長史奉憙、丞破胡謂過所縣、河津,遣助府佐楊永視事,上甘露三年計最丞相、御史府,乘用馬一匹,當舍傳舍,從者如律令。十一月丙辰東

        (Ⅱ 0213②:139)④張俊民:《敦煌懸泉置出土漢簡所見人名綜述(一)》,《隴右文博》2006年第2期;又收入張俊民:《懸泉漢簡:社會與制度》,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21年,第15頁。

        河平元年十一月丁未朔己未,敦煌大守賢、守部騎千人愛、行丞事友上計丞相府,當舍傳舍,從者如律令。六升

        (Ⅱ T0313②:1、10)⑤張俊民:《懸泉漢簡:社會與制度》,第24頁。按:張俊民先生是懸泉簡的整理者,此處引用的簡文目前尚未正式公布,僅見于張先生的這部著作。

        陽朔二年十一月丁卯,敦煌大守賢、長史譚遣行丞事守部候強奉上陽朔元計最行在所,以令為駕,乘傳奏卒史所奉上者,以次為駕,如律令。五月□

        (Ⅱ 90TXT0112③:108)⑥甘肅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20年,第256頁。

        第三例簡文中,陽朔二年(前23)十一月戊辰朔,此月無丁卯日;而陽朔二年呈報元年計,也不合制度,故此“二年”當為元年之誤。陽朔元年十一月甲辰朔,丁卯是24日;甘露三年(前51)十一月乙巳是25日,河平元年(前28)十一月己未是13日。敦煌距長安4300多漢里,上計吏乘傳路上走30多天,完全可以在正月旦元會前趕到京師。⑦懸泉漢簡I 90DXT0112②:18:“建平四年五月壬子,御史中丞臣憲承制詔侍御史曰:敦煌玉門都尉忠之官,為駕一乘傳,載從者。御史大夫延下長安,承書以次為駕,當舍傳舍,如律令。六月丙戌過西?!保ǜ拭C簡牘博物館等編:《懸泉漢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第132頁。)忠受中央派遣出任玉門都尉,五月壬子從長安出發(fā),六月丙戌到達敦煌懸泉置,路上一共走了34天。在“計斷九月”的時代,七月尚未開始制作計簿,又怎么能攜帶去上計呢?對比秦漢與晉惠帝時地方赴京上計的日期就可以看出,西晉統(tǒng)一后采用的財政年度不會是“計斷九月”,只能是“歲終為斷”的日歷年度。⑧雖然西晉太安二年正值八王之亂,但當時戰(zhàn)爭主要是在洛陽及其周邊地區(qū)展開,郴州并未受到多大波及。我們在郴州簡中也見到此前上計吏完成上計任務(wù)后,從京師攜帶回來的皇帝五條詔書,這說明當時上計工作仍在正常進行。退一步說,即使戰(zhàn)亂會影響各地上計,也只能使地方上計時間推遲而非提前。

        戶籍編造日期與計斷時間有著密切關(guān)系。史籍中沒有西晉編造戶籍的相關(guān)記載,但我們目前見到三件十六國時期的紙本戶籍,《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籍》標注的造籍時間是在三月①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176—179頁。,《西涼建初十二年(416)籍》在正月②錄文參見池田溫:《中國古代籍帳研究·錄文》,龔澤銑譯,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3—5頁。,《北涼承陽二年(426)籍》是十一月③錄文參見T.Yamamoto and Y.Dohi (eds.), Tun-huang and Turfan Documents concerning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Supplement:(A)Introduction& Texts, Tokyo: The Toyo Bunko, 2001, p.9。。東晉時期一共進行過四次土斷,除第一次史籍只說“咸和中”,其余三次土斷分別是在咸康七年(341)四月、興寧二年(364)三月和義熙九年(413)三月。我們知道,所謂“土斷”就是將北來的僑流民眾著錄到寄寓地的戶籍上,所以史籍也將土斷與“實編戶”“大閱戶人”④《晉書》卷7《明帝紀》、卷8《穆帝紀》,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第183、208頁。等編造戶籍的過程聯(lián)系起來。這些戶籍的編制時間與孫吳一樣,都是在歲末年初這段時間,由此亦可佐證西晉財政年度發(fā)生的變化。

        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古代中央對地方的考課都是在日歷年度結(jié)束即歲終時進行,秦漢計斷九月,郡國做好上計簿后能夠在歲末趕到京師參加考課和元日朝會;西晉以歲終為斷,又是如何在歲末上計中央的呢?其實這并非西晉一朝,而是此后所有王朝共同面臨的問題。我們不妨看一下唐代的解決方案。唐人習慣將當時的朝集制比附為漢代的上計,但學(xué)者研究指出,唐代朝集使的任務(wù)實際上只是攜考簿入京應(yīng)對考課和參加元會。⑤曾我部靜雄:《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の研究》第6章《上計吏と朝集使》,東京:吉川弘文館1976年,第371—403頁;渡邊信一郎:《天空の玉座·中國古代帝國の朝政と儀禮》第2章第3節(jié)《元會儀禮の展開——第三期·隋唐期》,東京:柏書房1996年,第163—193頁。唐代官員的考課也是一年一考,“凡應(yīng)考之官家,具錄當年功過行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眾讀,議其優(yōu)劣,定為九等考第,各于所由司準額校定,然后送省。內(nèi)外文武官,量遠近以程之有差,附朝集使送簿至省”。⑥《舊唐書》卷43《職官志二》,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第1822頁。無論京師還是地方的官吏首先要自書考狀,注明自己這一年的功過業(yè)績;到了來年年初,地方官員要攜帶寫好的考狀赴州參加考課,州刺史負責評定等級、初步擬定考簿后,再交由朝集使赴京參加尚書省統(tǒng)一組織的中央考課。由于唐朝幅員遼闊,各地赴京師路程遠近不一,朝廷對地方完成考簿的時間做了具體規(guī)定:“外官去京一千五百里內(nèi),八月三十日;三千里內(nèi),七月三十日;五千里內(nèi),五月三十日;七千里內(nèi),三月三十日;萬里內(nèi),正月三十日已前校定。”⑦李林甫等:《唐六典》卷2“吏部考功郎中員外郎”條,陳仲夫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第42頁。李方根據(jù)吐魯番出土的唐代考課文書,指出這一規(guī)定得到嚴格執(zhí)行。參見李方:《唐代考課制度拾遺——敦煌吐魯番考課文書考釋》,韓金科主編:《'98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至于朝集使進京的時間和此后參加考課的安排,據(jù)《唐六典》卷3 “戶部郎中員外郎”條,凡天下朝集使“皆以十月二十五日至于京都,十一月一日戶部引見訖,于尚書省與群官禮見,然后集于考堂應(yīng)考績之事。元日陳其貢篚于殿庭”。就唐代考課的整個程序看,從官員自書考狀“具錄當年功過行能”,到上級機構(gòu)“歲終,錄其功以為考課”,⑧李林甫等:《唐六典》卷23“將作都水監(jiān)”,第599頁。再到諸州朝集使攜帶擬定的考簿經(jīng)過數(shù)月跋涉入京,尚書省歲末舉行的考課也只能是對官員上一年功過業(yè)績的評定。

        凡天下制敕、計奏之數(shù),省符、宣告之節(jié),率以歲終為斷。京師諸司,皆以四月一日納于都省。其天下諸州,則本司推校以授勾官,勾官審之,聯(lián)署封印,附計帳使納于都省。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諸司令史對覆,若有隱漏、不同,皆附于考課焉。

        開頭一句話明確指出,唐代包括上計文書在內(nèi)的公文書都是“歲終為斷”。這里“常以六月一日,都事集諸司令史對覆”,似乎說的只是尚書省與在京諸司覆核計帳的時間,實際上參考依據(jù)唐令而來的日本養(yǎng)老令,當時諸州計帳使是與在京諸司一起接受尚書省審核。這就是說,諸州計帳也必須在五月底前送至尚書省。下引大津透復(fù)原的《儀鳳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也可以證實這一點。州計帳經(jīng)尚書省校核無誤,就轉(zhuǎn)交戶部,參據(jù)北宋天圣令復(fù)原的唐代《賦役令》規(guī)定:

        諸課,每年計帳至戶部,具錄色目,牒度支配【來】年事,限十月三十日以前奏訖。若須折受余物,亦豫支料,同時處分。若是軍國所須,庫藏見無者,錄狀奏聞,不得即科下。①天一閣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課題組校證:《天一閣藏明鈔本天圣令校證附唐令復(fù)原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474頁。

        所謂戶部“具錄色目”,《儀鳳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一)A’ 24—31行說的比較詳細:“[諸州]所申計帳…… [五月卅]日以前申到戶部,戶[]應(yīng)支配丁租庸調(diào)數(shù),七月[ ]到度支,不須更錄?!雹诖蠼蛲福骸短坡闪钪茋业念A(yù)算——儀鳳三年度支奏抄、四年金部旨符試釋》,原載《史學(xué)雜志》第95編第12號,1986年;中譯文收入《日本中青年學(xué)者論中國史》之《六朝隋唐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442頁。戶部司依據(jù)諸州呈報的計帳編制出全國計帳,據(jù)此推算出全國當年的租庸調(diào)等賦稅收入,再交由度支安排來年國用計劃。我們可以從《通典》卷6《 食貨六·賦稅下》考察天寶年間測算當年賦稅和支配來年國用的過程:

        按天寶中天下計帳,戶約有八百九十余萬,其稅錢約得二百余萬貫。大約高等少,下等多,今一例為八等以下戶計之。其八等戶所稅四百五十二,九等戶則二百二十二。今通以二百五十為率。自七載至十四載六七年閑,與此大數(shù),或多少加減不同,所以言約,他皆類此。其地稅約得千二百四十余萬石。兩漢每戶所墾田不過七十畝,今亦準此約計數(shù)。課丁八百二十余萬,其庸調(diào)租等約出絲綿郡縣計三百七十余萬丁,庸調(diào)輸絹約七百四十余萬匹,每丁計兩匹。綿則百八十五萬余屯,每丁三兩,六兩為屯,則兩丁合成一屯。租粟則七百四十余萬石。每丁兩石。約出布郡縣計四百五十余萬丁,庸調(diào)輸布約千三十五萬余端。每丁兩端一丈五尺,十丁則二十三端也。其租:約百九十余萬丁江南郡縣,折納布約五百七十余萬端。大約八等以下戶計之,八等折租,每丁三端一丈,九等則二端二丈,今通以三端為率。二百六十余萬丁江北郡縣,納粟約五百二十余萬石。大凡都計租稅庸調(diào),每歲錢粟絹綿布約得五千二百三十余萬端匹屯貫石,諸色資課及句剝所獲不在其中,據(jù)天寶中度支每歲所入端屯匹貫石都五千七百余萬,計稅錢地稅庸調(diào)折租得五千三百四十余萬端匹屯,其資課及句剝等當合得四百七十余萬。其度支歲計,粟則二千五百余萬石,三百萬折充絹布,添入兩京庫。三百萬回充米豆,供尚食及諸司官廚等料,并入京倉。四百萬江淮回造米轉(zhuǎn)入京,充官祿及諸司糧料。五百萬留當州官祿及遞糧。一千萬諸道節(jié)度軍糧及貯備當州倉。布絹綿則二千七百余萬端屯匹,千三百萬入西京,一百萬入東京,千三百萬諸道兵賜及和糴,并遠小州使充官料郵驛等費。錢則二百余萬貫。百四十萬諸道州官課料及市驛馬,六十余萬添充諸軍州和糴軍糧。③杜佑:《通典》卷6《食貨六·賦稅下》,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110—111頁。

        朱雷指出“天寶中”實際是天寶十四載(755),同時詳細分析了唐代依據(jù)計帳“量入”的過程和方式。④朱雷:《唐代“鄉(xiāng)帳”與“計帳”制度初探》,《敦煌吐魯番文書論叢》,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8—186頁。朱先生認為推算賦稅收入的過程也是由度支司完成,這點恐怕不確。簡要地說,這段文字以“其度支歲計”為界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戶部司推算天寶十四載全國賦稅收入的過程,后一部分是度支司計劃天寶十五載國用的工作。唐代前期的賦稅項目主要有租庸調(diào)和戶稅、地稅,租庸調(diào)以丁身為本,戶稅按戶等交納,只有地稅依據(jù)的耕田數(shù)似乎和戶口數(shù)無關(guān),但也可以借助每戶平均墾田數(shù)推算出來。所以說,唐代的戶部司一旦掌握了當年計帳中的戶口尤其課戶、課口數(shù),就可以推算出全國大概的賦稅收入;然后負責安排全國財政支出的度支司根據(jù)賦稅收入,再加上在京諸司以及其他部門上報的財政收支報告,編制下一年的國用計劃,最后經(jīng)尚書省長官和尚書戶部長官同意后,在十月三十日之前上報皇帝批準頒行。①李錦繡:《唐代財政史稿》(上卷)第1編第1章《唐前期的財務(wù)行政》“支度國用(預(yù)算)”一節(jié),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第15—54頁。如果不考慮財政支出,唐代與秦漢時期財政體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的各項財政收入并非是等到租稅特別是田租征繳完后才算出,而是預(yù)估出來的。當然,這種預(yù)算收入不可能也不必與實際結(jié)算數(shù)額嚴絲合縫,只能示其大概,所以上引《通典》這段話大凡提到數(shù)字時都用“約”,并且只精確到十萬位,萬位及以下數(shù)字就忽略不計了。

        唐代利用年初所造計帳就可以做出當年收入預(yù)算,西晉能不能做到這點呢?我們知道,魏晉時期的戶調(diào)是從漢代的口算賦演變來的,漢代上計簿中本身就記載有下一財政年度預(yù)征口算賦的數(shù)據(jù)?!稘h書·高帝紀》記漢高祖四年(前203)“八月,初為算賦”,官府在每年八月編造戶籍的同時,要在此基礎(chǔ)上編制用于下一財政年度征收人頭稅的籍簿,走馬樓吳簡就有一類結(jié)句簡作“凡口若干事若干,算若干事若干”的戶口簿。青島土山屯漢簡《堂邑元壽二年要具簿》中有:

        選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急診PCI術(shù)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的高?;颊?8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診斷標準、泵功能衰竭Killip分級Ⅱ~Ⅳ級者;行急診PCI術(shù)者;排除標準:腫瘤,肝、腎和血管等嚴重器質(zhì)性疾病者,有心臟手術(shù)史者。依據(jù)護理方式差異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試驗組男14例,女6例,年齡46~81歲,平均年齡(62.1±3.6)歲;對照組男21例,女7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5.1±2.7)歲。

        復(fù)口三萬三千九十四

        定事口九萬九千一十,少前五百 四

        凡筭(算)六萬八千五百六十八,其千七百七十九奴婢

        復(fù)除罷 (癃)筭(算)二萬四千五百六十五

        定事筭(算)四萬四千三,多前六百廿二口②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黃島區(qū)博物館:《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四號封土與墓葬的發(fā)掘》,《考古學(xué)報》2019年第3期。

        這里的“事口”“事算”等用語與吳簡中的表述完全一致,《堂邑元壽二年要具簿》中這些數(shù)據(jù)也應(yīng)該來源于“凡口若干事若干,算若干事若干”類帳簿?!短靡卦獕鄱暌卟尽返禽d的這些口算數(shù)額只能是根據(jù)當年八月造籍的戶口數(shù)據(jù)推算出來的結(jié)果,因而也是預(yù)計,不是實征的。③漢代上計簿中除了記載下一財政年度口算賦的預(yù)征情況,也記載本財政年度的實際征收情況。如東海尹灣漢簡《集簿》中就有“一歲諸錢入二萬萬六千六百六十四萬二千五百六錢”,其中顯然就包括了口算賦的收入。西晉太康元年(280)頒布戶調(diào)式,“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實際操作中遵循“九品混通”的原則,戶等高者多繳,戶等低者少繳,平均繳下來每戶達到規(guī)定的數(shù)量即可。和唐代一樣,西晉完全可以根據(jù)戶數(shù)推算出全國的戶調(diào)收入。郴州蘇仙橋晉簡的桂陽郡上計材料中,也記載了屬縣征納戶調(diào)的情況:

        1-65 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永康元

        2-363 年永寧元年二年戶調(diào)綿絹賈

        1-24 定余三萬九千四百廿八匹六寸二分半

        1-31 其出一百六十四依丙寅詔書雇募市銀賈

        1-44 今年戶調(diào)綿絹賈布一萬七千六百七十三匹別收責

        走馬樓吳簡有“田畝錢米賈布”一說,是指民眾將佃種土地應(yīng)繳納的錢、米折成布繳納;這里的“戶調(diào)綿絹賈布”意思與其差不多,也是指將戶調(diào)規(guī)定的綿、絹折成布。從走馬樓吳簡記載看,臨湘民眾向官府納布的時間通常是在八月之后,北朝以及隋唐官府征收戶調(diào)的時間也在每年的八、九月。前已指出,桂陽郡太安二年上報計簿的時間是在七月,如此,“今年戶調(diào)綿絹賈布一萬七千六百七十三匹別收責”應(yīng)該是預(yù)計而非實征數(shù)額。

        再看田租。西晉占田課田制規(guī)定,“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①《晉書》卷26《食貨志》,第790頁??雌饋硎前炊≌魇仗镒猓坏冻鯇W(xué)記》卷27 《寶器部·絹》引《晉故事》說“凡民丁課田,夫五十畝,畝收租四斗”,②《初學(xué)記》這條佚文訛誤較多,周國林對此做了訂正,西晉郴州簡證明這一釋讀是正確的。參見周國林:《曹魏西晉租調(diào)制度的考實與評價》,《華中師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2年增刊。又似乎是按田畝收租。如果計丁收租,就和唐代情況一樣;而按畝征稅,也未嘗不可在作物收獲前就做出預(yù)算。郴州蘇仙橋晉簡也著錄了桂陽郡下轄的耒陽縣的田租情況:

        1-53 縣領(lǐng)水田八百一十八頃一畝六十步

        2-387 今年應(yīng)田租者八百四頃五十六畝六十步定入租谷三萬二

        1-30 千一百八十二斛五斗依丁亥詔書稻穬一斛

        1-20 入米四斗五升合為米一萬四千四百八十二斛

        1-32 一斗二升五合別收責輸付耒陽氐閣

        “今年”是太安二年。③孔祥軍:《西晉上計簿書復(fù)原與相關(guān)歷史研究——以湖南省郴州蘇仙橋出土晉簡為中心》,《中華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論叢》第4輯,第139—177頁。耒陽縣有田80456.25畝,需納租32182.5斛,每畝收稻4斗。水稻成熟時間在九月之后,此處登載的“今年”田租額不可能是征收上來的實際數(shù)額,只能是根據(jù)墾田數(shù)和每畝稅額測算出的結(jié)果;官府在實際征收田租的過程中,也一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逋欠行為,民戶不可能悉數(shù)按時交納。簡文中特別注明“定入”,意義也在于此。

        事實上,西晉計簿中登載預(yù)征田租額的做法也是江南舊規(guī)。前面說過,秦漢“計斷九月”是以粟作生產(chǎn)為標準制定的,這一時期北方地區(qū)的上計簿如東海尹灣漢簡《集簿》中有“一歲諸谷入五十萬六千六百卅七石二斗二升少□升,出卌一萬二千五百八十一石四斗□□升”的記載,④連云港市博物館等編:《尹灣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釋文”第77頁。這里的“谷入”自然是當年實際征收數(shù)額。南方上計簿遵循“計稻后年”的規(guī)定,含義就不一樣了。不過,我們注意到,漢代江南上計簿中也登錄了當年田租額的情況,《堂邑元壽二年要具簿》中就有:

        提封三萬五千五百六頃廿七畝

        其七千七百九十八頃六十六畝邑居不可貇(墾)

        八千一百廿四頃 二畝奇卅二步群居不可貇(墾)

        千七百卅九頃 畝奇廿步縣官波湖溪十三區(qū)

        可貇(墾)不貇(墾)田六千 頃九十八畝奇六十八步

        貇(墾)田萬一千七百七十五頃 一畝

        它作務(wù)田廿三頃九十六畝

        凡貇(墾)田萬一千七百九十九頃卅七畝半

        其七千一百九十一頃六十畝租六萬一千九百五十三石八斗二升災(zāi)害

        定當收田四千六百七頃七十畝租三萬六千七百廿三石七升

        百四頃五十畝租七百卅一石五升園田⑤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黃島區(qū)博物館:《山東青島土山屯墓群四號封土與墓葬的發(fā)掘》,《考古學(xué)報》2019年第3期。

        堂邑治所在今南京市六合區(qū)西北,直到現(xiàn)在當?shù)剞r(nóng)作物仍是以水稻為主。⑥《堂邑元壽二年要具簿》中也有“民種宿麥七千四百二頃五十九畝,多前百頃”的記載,當?shù)噩F(xiàn)在還種小麥。簡文說當年堂邑縣受災(zāi)田地719160畝,免除田租61953.82石,每畝納租約8.6升米;如果按照定收田的田畝總數(shù)和交租總額計算,每畝租率八升,兩者相差無幾?!短靡卦獕鄱暌卟尽返母黜棓?shù)據(jù)截止到當年九月底,此時當?shù)氐乃緞偝墒?,民眾還來不及交租;對照“元壽二年十一月見錢及逋?。ú荆绷谐龅母鞣N逋欠稅錢,就會清楚“定當收田四千六百七頃七十畝租三萬六千七百廿三石七升”登載的,只能是元壽二年額定而非實征的田租數(shù)額,①秦漢時期除了縣道秋冬之際的上計外,每年五月也要向郡國匯報當?shù)氐膲ㄌ锖吞镒鈹?shù)額。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田律》規(guī)定:“縣道已豤(墾)田,上其數(shù)二千石官,以戶數(shù)嬰之,毋出五月望。”(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42頁。)律文只提到呈報墾田和戶口數(shù),但根據(jù)里耶出土的《遷陵卅五年墾田租簿》:1遷陵卅五年豤(墾)田輿五十二頃九十五畝,稅田四頃□□2戶百五十二,租六百七十七石?!酰剩┲?,畝一石五;3戶嬰四石四斗五升,奇不□(率)六斗。 (8-1519正)1啟田九頃十畝,租九十七石六斗。2都田十七頃五十一畝,租二百卌一石。3貳田廿六頃卅四畝,租三百卅九石三。4凡田七十頃卌二畝?!ぷ夥簿虐僖皇#ㄉ蠙冢?六百七十七石。 (下欄) (8-1519背)(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第345—347頁。)走馬樓西漢簡中也有《都鄉(xiāng)七年墾田租簿》:1都鄉(xiāng)七年墾田租簿2墾田六十頃二畝,租七百九十六石五斗七升半,率畝斗三升,奇十六石三斗一升半。3凡墾田六十頃二畝,租七百九十六石五斗七升半。4出田十三頃四十五畝半,租百八十四石七斗,臨湘蠻夷歸義民不出租。5出田二頃六十一畝半,租卅三石八斗六升,樂人嬰給事柱下以命令田不出租。(上欄)1凡出田十六頃七畝,租二百一十八石五斗六升。2定入田卌三頃九十五畝,租五百七十八石一升半。3提封四萬一千九百七十六頃十畝百七十二步。4其八百一十三頃卅九畝二百二步可墾不墾。5四萬一千一百二頃六十八畝二百一十步群不可墾。(下欄)(原釋文參見馬代忠:《長沙走馬樓西漢簡〈都鄉(xiāng)七年墾田租簿〉初步考察》,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12輯,上海:中西書局2013年;釋文校訂參見高智敏:《秦及西漢前期的墾田統(tǒng)計與田租征收——以墾田租簿為中心的考察》,《簡帛研究二〇一七春夏卷》,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7年。)同時上報的還有應(yīng)予征收的田租數(shù)額。我們在走馬樓吳簡中也見到了嘉禾四年五月,臨湘縣諸鄉(xiāng)上報當年種植粢田畝數(shù)以及應(yīng)納租額的帳簿。但五月時節(jié),江南的水稻播種不久,北方的粟還未秀穗,所以上舉兩份“墾田租簿”中均沒有記載當年農(nóng)作物的受災(zāi)情況,此時上報田租數(shù)額的意義到底有多大,不太清楚。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通常夏伏季節(jié)(公歷的7、8月份)干旱少雨、蒸發(fā)量大,此時對稻作物的危害最嚴重,孫吳《吏民田家莂》中就經(jīng)常有“旱敗不收”的記錄。按照《堂邑元壽二年要具簿》記載,堂邑縣當年受災(zāi)農(nóng)田達到719160畝,約占全縣墾田總數(shù)1179937.5畝的60%,如此大規(guī)模的災(zāi)害顯然是當年伏旱造成的后果。由此看來,該《要具簿》登載的大量農(nóng)田受災(zāi)獲得蠲免后應(yīng)征的田租額,應(yīng)該是堂邑縣在水稻向熟待收時的統(tǒng)計,而非五月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簡文中的“當”字也說明了這一點。

        古代官府本來就是根據(jù)上一財政年度末編制的戶籍來征發(fā)徭役?!豆茏印ざ鹊亍菲龖?zhàn)國時期的一條令文:“常以秋歲末之時,閱其民,案家人比地,定什伍口數(shù),別男女大小,其不為用者輒免之,有錮病不可作者疾之,可省作者半事之。并行以定甲士當被兵之數(shù),上其都”,這是我們目前所見最早的造籍法令,所謂“秋歲末”指八、九月,也就是戰(zhàn)國時期的財政年度之末。官府在編造戶籍時,要將符合應(yīng)役的人群統(tǒng)計出來,制成專門的帳簿供下一年征發(fā)徭役。西晉郴州簡中就有“口八治民”“口十四郡縣醫(yī)工”“口廿三酒工”“口九十七南戍武吏”此類記載,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處:《湖南郴州蘇仙橋遺址發(fā)掘簡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湖南考古輯刊》第8集,第93—117頁。這些承應(yīng)的是比較固定的職役,而對于大量不承擔職役的丁男,官府會在下一年根據(jù)實際需要隨時科派徭役。我們可以在《西魏大統(tǒng)十三年戶籍》B卷部分以及唐代計帳中見到這方面內(nèi)容。

        以上,我們結(jié)合郴州晉簡分析了西晉統(tǒng)一后的戶調(diào)、田租和徭役情況,意在說明這一時期上計簿中著錄的賦役數(shù)據(jù)本身就是預(yù)算而非實征,中央財政機構(gòu)匯總后就可以編制出下一年的財政調(diào)配計劃。

        西晉財政年度發(fā)生變化,不僅是接受孫吳新制的結(jié)果,③需要說明的是,孫吳創(chuàng)設(shè)的符合稻作生產(chǎn)的“歲終為斷”這一財政年度,完全可以容納黃河流域田租收入記錄。也與當時財政預(yù)算體制的發(fā)展有密切關(guān)系。黃惠賢指出,魏晉時期中央財政管理體制的重要變化就是度支尚書的設(shè)立,相較于秦漢時期以大司農(nóng)為代表的主要服務(wù)于京師、宮廷的保守型管理制度而言,度支尚書代表一個面向軍國大事、統(tǒng)籌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的新體制。④黃惠賢:《魏晉南北朝時期財政管理制度的變革》,《武漢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5年第5期。度支尚書始創(chuàng)于曹魏初期,《晉書·司馬孚傳》說“魏文帝置度支尚書,專掌軍國支計”,①《晉書》卷37《司馬孚傳》,第1082頁。但陳明光根據(jù)《北堂書鈔》卷60所引朱鳳《晉書》指出,度支尚書在曹魏時期實際上只主管軍費特別是軍糧調(diào)度安排,到西晉時期才成為負責全國財政支出和物資調(diào)配的最高財政長官。②陳明光、王萬盈:《中國財政通史》第3卷《魏晉南北朝財政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9、293頁。西晉初年的杜預(yù)、張華先后出任度支尚書,從兩人本傳記載來看,其時度支尚書職掌大體不出唐代“掌天下租賦、物產(chǎn)豐約之宜,水陸道途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diào)之”的范圍。③《新唐書》卷46《百官志》,第1193頁。除了度支尚書外,魏晉時期還有一個重要的財政管理機構(gòu)。上舉郴州簡說桂陽郡將上計簿正本呈報“御史臺,大尉、司徒、司空府,江州治所”,副本上“左民曹、吏部”,④張文強撰文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受計由尚書省不同尚書曹分掌,如西晉時期戶口歸左右民曹,墾田歸左右民曹及屯田曹,賦調(diào)歸度支曹等。參見張文強:《魏晉北朝考課制度述略》,《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8年第5期。從郴州晉簡記載看,當時尚書省受計的只有左民曹和吏部。前者做法是承襲東漢舊規(guī),后者顯然屬于魏晉新制。呈吏部是為了考課,呈左民曹呢?漢代尚書郎有四,其一就是民曹,蔡質(zhì)《漢舊儀》說東漢時期的民曹“典繕治功作,監(jiān)池、苑、囿、盜賊事”,⑤《續(xù)漢書·百官三》,《后漢書》,第3597頁。似乎主要負責工程建設(shè);此后曹魏改民曹為左民曹,晉惠帝時又增設(shè)右民曹,但史籍皆未記其職掌。東晉南朝的左民曹職責很明確,“掌戶籍,兼知工官之事”。⑥李林甫等:《唐六典》卷3“戶部尚書”條,第63頁。從郴州簡記載看,至遲在西晉時左民曹就已經(jīng)負責全國的戶籍、租調(diào)收入事宜了。由此看來,西晉時期實際上也存在著執(zhí)掌財政收入的左民尚書和負責財政支出的度支尚書兩套中央財政管理機構(gòu)。西晉編制財政預(yù)算的過程想必與唐代一樣,也是由州郡通過上計簿將地方財政收支情況(收入是預(yù)算來的,支出是實際發(fā)生的)呈報給左民曹,左民尚書據(jù)此測算出當年全國的財政收入后,再轉(zhuǎn)交度支尚書編制來年財政預(yù)算。只不過西晉州郡上報的計簿內(nèi)容比較繁雜,不僅著錄戶口、賦稅等財政內(nèi)容,還包括郵驛、吏員設(shè)置、地方特產(chǎn)等民政信息;但此時上計簿分送左民曹、吏部,在反映當時的上計簿仍兼具上計與考課功能的同時,也暗示出兩者的分離趨向。

        “唐代南朝(江南)化”是中古史研究領(lǐng)域的一個經(jīng)典命題。陳寅恪在《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財政篇》最早提出這一說法,并將其歸結(jié)為南朝社會經(jīng)濟較北朝發(fā)達的結(jié)果;⑦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156—174頁。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著眼于魏晉之后南北方歷史發(fā)展路徑的差異,認為這是北方胡族固有制度、風習消解融入華夏制度文化后的必然走向。⑧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中國封建社會的研究和前期的變化》,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473頁。牟發(fā)松繼承并引申唐先生觀點,進一步將北朝仿效江南制度文化的源頭追溯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⑨牟發(fā)松:《從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傾向再論》,《南京曉莊學(xué)院學(xué)報》2007年第4期。王素繼而指出在西晉平吳后頒布的戶調(diào)式中,實際上已經(jīng)包含了江南地區(qū)的內(nèi)容。⑩王素:《長沙吳簡中的佃客與衣食客——兼談西晉“戶調(diào)式”中的南朝化問題》,《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1期。中國歷史上的南方和北方,無論地理環(huán)境、族屬人群還是生產(chǎn)方式、社會風俗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在古代社會早期,立足于黃河流域的統(tǒng)一王朝制定中央政策時主要視北方情況而定,此后,隨著江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由此帶來的地位上升,中央政策的地域傾向性也必然隨之發(fā)生變化。由于“歲終為斷”完全可以容納北方粟谷的成熟時間,在此情況下,漢代江南地區(qū)基于稻作生產(chǎn)采用的田租預(yù)算方式和孫吳因此創(chuàng)設(shè)的歲終為斷的財政年度,共同構(gòu)成了西晉統(tǒng)一后全國財政預(yù)算體制的基礎(chǔ)性來源。西晉財政年度“江南化”是這一時期社會經(jīng)濟變動在中央政策上的必然反映。

        猜你喜歡
        財政年度郴州
        郭文龍
        湖南郴州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奮斗——中共郴州歷史的重要啟示
        湖南郴州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湖南郴州糧油機械有限公司
        與愛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2014/2015年度巴基斯坦水果、蔬菜出口有所增長
        99热这里有免费国产精品|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 |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人妻沙发上喷白将av|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 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专区| 无码福利写真片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熟女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 日本熟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婷婷免费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97色在线 | 国产| 偷拍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级在线观看| 韩国日本亚洲精品视频| 欧美金发尤物大战黑人| 草逼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人成网站18男男|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 在线观看无码一区二区台湾| 超碰97人人射妻| 精品蜜桃av免费观看| 婷婷激情六月| 黑人巨大白妞出浆|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中文字幕你懂的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码一区| 看黄a大片日本真人视频直播| 国产自产二区三区精品| 不卡无毒免费毛片视频观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福利| 国产日产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人成在线成免费视频| 色两性网欧美| 极品少妇小泬50pthepon|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