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雪松
留壩不僅柿子柿餅出名,歷史上,它是重要的南北通衢之地,素有“秦漢咽喉”的美譽,山水之間有著許多名人故事。
一說起陜西,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幅畫面或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漫天風沙卷塵顏”,然而,在陜西南部的秦嶺腹地,一座叫留壩的小縣城,卻能顛覆這種印象。這里猶如江南一樣氣候溫和,景色唯美而富有詩意,隨處可見的炫目秋景,已經(jīng)讓它名揚四方。
留壩縣位于陜西漢中市的北部,距離西安市三百多公里,一路開車行駛在公路上,能欣賞到最美的山間景色。曾經(jīng)有人把它評選為在中國最被忽略的美麗縣城之一,這與它處于秦嶺深處的地理位置有關(guān),也與秦地樸實深沉不善張揚的民風有關(guān)。不過,當?shù)厝藚s從不會錯過這里的秋色。公路兩旁長滿高大的水杉、梧桐、銀杏,交相掩映,遠遠望去,像被打翻的調(diào)色盤一樣五彩斑斕,一縷縷陽光透過,顯現(xiàn)出丁達爾效應,有種神秘的氛圍,美極了。
我是跟西安的朋友一起來的,朋友介紹說,他們每年都會在秋天來這里度假,大山里空氣好,是天然的大氧吧,可以露營、野餐,或者把車停在路邊,隨便走走,心情就特別舒暢。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這里隨處可見的柿子樹。
我們在一處朋友常來的民宿駐足,老板是一位五十歲上下的大叔,熱情地招呼我們,把小飯桌擺到院子里,鋪上老花布,端上熱茶和一大盤洗凈的橘黃色柿子。大山里的陽光明亮卻不灼人,照得人暖洋洋的,照在眼前的柿子上,發(fā)出寶石一樣亮閃閃的光澤,咬一口,甘甜如蜜,潤喉潤心。再看院子里,和不遠處的山坡上,樹上的柿子如火紅的燈籠掛滿枝頭,與終南山的蒼翠形成鮮明對比,在山霧朦朧之中,就像一幅幅意境悠遠又妙趣橫生的水墨畫。
留壩不僅柿子柿餅出名,歷史上,它是重要的南北通衢之地,素有“秦漢咽喉”的美譽,山水之間有著許多名人故事。張良,這位漢初三杰之一,就在留壩的山林間修煉身心,悟道成圣。他的故地張良廟,是來此地的游客必打卡的勝地。廟宇始建于東漢末年,張良助劉邦開國立業(yè)功成身退之后在此隱居。整個廟宇依山而建,各個院落錯落有致,紅墻黑瓦的建筑掩映在蒼松翠柏的林木之中,古意清幽,盡顯渾厚神秘之感。
留壩老街也很值得逛一逛。青石板路已經(jīng)磨出歲月的痕跡,路旁有閑聊的老人、嬉戲的孩童,房屋多是清代秦蜀民居風格,土窯燒制的老瓦蓋頂,配以雕花的木質(zhì)門窗,紅漆門板是每家店鋪的標配,讓人能遠離城市的喧囂,找到休憩的秘境。與老屋古色古香的外貌形成反差的,是里面的現(xiàn)代營生,酒吧、書吧、茶吧,衣著時尚的年輕人流連其中,偶爾,也有幾位大叔侃山說海,把酒敘舊。
華燈初上,家家門口點亮了紅燈籠,微風之中搖曳自得,與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老屋相襯相融,跟白天大山里的柿子燈籠不同,在深邃的夜空下,更顯靜謐與雅致。同行的朋友舉起相機拍個不停,那些被定格的唯美圖像,也成了日后我們對留壩最深的記憶。
此時,秦嶺深處,這個遠離喧囂的小城,古拙之中有暖意,柿子紅了,秋色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