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2023年1月31日,日本東京,一名AI漫畫家正在演示如何制作AI漫畫
日本福井縣北部東尋坊的海岸長年被海水沖刷,形成了崎嶇的峭壁?!皷|尋坊”原本是平安時代一位僧侶的名字,據(jù)傳說,他被人推下懸崖變成冤魂。實際上,這片海岸每年確實有很多人跳崖自殺,讓這個風景秀麗的景點蒙上一層陰霾。
今年6月,在東尋坊發(fā)生的兩起自殺未遂事件卻不同尋常。當事人既不是為情所困,也算不上窮途末路,她們自殺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人工智能的發(fā)展。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繼續(xù)快速發(fā)展,像Midjourney和DALL-E這類工具已經可以根據(jù)簡單的提示創(chuàng)造出精美的作品。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機會;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對他們生計的威脅。
日本政府今年以前所未有的決心發(fā)展人工智能技術,這本可以是個機會,讓這個當前數(shù)字化程度低下的國家,再次躋身科技大國的行列。出人意料的是,政府的宏圖大業(yè),卻讓越來越多日本藝術家陷入AI焦慮中。
根據(jù)福井新聞網7月底的報道,6月19日下午6時左右,在海岸巡邏的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一名18歲左右的女孩坐在懸崖邊,有輕生的跡象。女孩見到上前關心的工作人員崩潰大哭,最終被成功解救。
這名女孩就讀于某藝術大學藝術系,是一名大一學生。她高中時創(chuàng)作的插畫獲得了國家級大獎,老師在她身上看到了潛力,因此推薦她進入藝術大學。
沒想到,女孩進入大學3個月后,就被學校引進的人工智能嚇壞了。她發(fā)現(xiàn),只要把想要畫的主題輸入人工智能,就能立刻生成一幅完成度較高的畫。課程上需要好幾天才能完成的課題,人工智能僅用10分鐘就能完成。
女孩不再相信自己的天賦與能力,萌生了退學的想法。但她身上還背負著800萬日元(約人民幣40.24萬元)的貸款獎學金,她的母親也不贊同她放棄學業(yè)。
她感到十分絕望:“因為人工智能的存在,我不再能畫出喜歡的畫,還欠下了一大筆債。我看不到未來,所以選擇來這里自殺?!?/p>
另一起事件則發(fā)生在6月24日下午4時左右,東尋坊景點的咨詢處接到一位家住關東地區(qū)的女性打來的電話。她低聲詢問:“我現(xiàn)在已經在三國站(福井)了,你們今天要巡邏嗎?我是來尋死的?!?blockquote>
“因為人工智能的存在,我不再能畫出喜歡的畫,還欠下了一大筆債?!?/blockquote>
AI繪畫程序Midjourney的網站主頁
2023年2月6日,日本東京,一名畫漫畫的學生
這名女性自稱畢業(yè)于關西地區(qū)一所藝術大學,主修動畫和游戲,但是大學開始引入了人工智能,她所學的技藝現(xiàn)在都由人工智能來完成?!拔业牟拍懿辉儆械胤娇梢允┱沽耍晕议_始想要自殺。”工作人員把她接到咨詢處后,她這樣告訴工作人員。
她不明白,在這個“連畢業(yè)論文都可以用AI輕易完成”的世界,上學有何意義。她對AI的焦慮逐漸演變?yōu)閲乐氐囊钟舭Y、恐慌癥和多動癥。她說:“有了人工智能,我變得一無是處。我的夢想也被摧毀了?!?/p>
AI焦慮不僅影響了藝術系的學生,還波及了已經功成名就的藝術家。
日本新波普藝術家村上隆一直對新技術持開放態(tài)度,他是最早使用加密貨幣和NFT的人之一,但就連他也擔心人工智能會讓他變得無用。
今年6月,61歲的村上隆在巴黎郊外一場新展覽的開幕式上說:“我?guī)е环N恐懼工作,害怕我有一天會被取代?!?h3>日本藝術家的AI焦慮
據(jù)日本新聞網報道,日本藝術工作者協(xié)會今年5月對近2.5萬名藝術家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大約94%的日本創(chuàng)作者“擔心人工智能會產生侵權等有害影響”。
一些受訪者還報告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負面事件,其中包括人工智能竊取他們的藝術作品,并將其轉發(fā)到國外網站上,或者人工智能竊取已發(fā)布在網絡上的語音樣本,對其進行修改并轉售。
日本新波普藝術家村上隆
最為臭名昭著的例子,是今年3月上市的一部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漫畫作品《賽博朋克:桃太郎·約翰》,這部作品的開端與日本民間故事《桃太郎》類似。
漫畫的作者Rootport在他37年的人生里從未手繪過漫畫,甚至承認自己的繪畫天賦“絕對為零”。但是憑借人工智能系統(tǒng)Midjourney的幫助,Rootport只花了6周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部100多頁的全彩漫畫。
漫畫的讀者很快就注意到,《桃太郎·約翰》的風格與石田翠的《東京喰種》相似。有人在社交媒體上炮轟這部漫畫,將其稱作“對世界各地漫畫家的絕對侮辱”。還有國外網友留言道:“你們的國家擁有一些最具才華的漫畫家,卻靠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出版漫畫,這很奇怪?!?/p>
“人工智能肯定會傷害技藝性工作,但我不認為它能夠阻止我們的想法。”
《桃太郎·約翰》并不是日本第一部由人工智能參與創(chuàng)作的漫畫作品。早在2019年,日本存儲器制造商Kioxia Corporation的團隊就與已故漫畫家手冢治蟲的工作室成員合作,利用計算機的深度學習技術創(chuàng)作了全球第一部AI漫畫《PHAEDO》。制作這部作品,是為了將手冢治蟲的創(chuàng)作理念延續(xù)下去,以激勵年輕一輩的漫畫家。
人工智能為了模仿手冢治蟲的漫畫風格,識別了手冢的65部作品,借鑒6000多張角色圖像,創(chuàng)作出了新的主人公。就連漫畫故事的大綱,也是從人工智能生成的100多條故事線中挑出,作品的主題也符合手冢治蟲生前一直關心的未來。
《PHAEDO》展現(xiàn)出了人工智能模仿漫畫大師創(chuàng)作的強大能力,《桃太郎·約翰》并未超越這一點。雖然作者宣稱這部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但是它在本質上依然是對既有漫畫作品的模仿。人工智能的參與,讓本來很明顯的侵權行徑無法被追究。
日本藝術家對版權問題的焦慮并不是空穴來風。日本目前的相關政策明顯偏向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fā)者,而不是藝術家,這是因為日本政府相信版權可能會阻礙國家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進展。
據(jù)科技新聞網站Rest of World報道,6月初,日本政府發(fā)布了世界上首批有關生成式人工智能圖像的法律指導方針,對象包括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這一指導方針很大程度上延續(xù)了2018年修訂的現(xiàn)行《著作權法》的精神。這項比任何西方國家都要寬松的法律規(guī)定,使得版權作品可以在未經版權所有者許可的情況下,用于訓練人工智能模型。
有法律專家和行業(yè)觀察人士指出,目前的指導方針進一步放寬了《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實際上保護和鼓勵使用互聯(lián)網版權作品來訓練模型。
學術界和商界都認為,新出臺的指導方針,可以加大日本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優(yōu)勢。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也在推特上表示支持,他認為日本政府的立場將使日本成為“機器學習的天堂”。
在一片喝彩聲中,藝術家們卻擔憂自己作品的價值會因而降低,因為新的指導方針對于藝術家的保護非常有限。
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漫畫作品《賽博朋克:桃太郎·約翰》
當藝術家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作品被人工智能“剽竊”,他們必須證明自己的作品和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之間存在相似。這一點對任何藝術家來說都很困難。由于訓練人工智能的數(shù)據(jù)一般不會被公開,藝術家們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藝術品是否在這些數(shù)據(jù)中,更不用說掌握證據(jù)證明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
日本藝術工作者協(xié)會不滿政府袒護人工智能。他們呼吁政府對人工智能生成的藝術品進行更多監(jiān)管。但藝術家們的不滿無法動搖政府的決心。6月底,日本文部科學大臣長岡惠子重申,不會對人工智能訓練中使用的數(shù)據(jù)實施版權保護:“無論是出于非營利目的還是商業(yè)目的,無論是不是復制的行為,無論是從非法網站還是從其他渠道獲取的內容,任何的數(shù)據(jù)都被允許用于訓練人工智能”。
反對的聲音不僅沒有消失,而且擴散到了其他創(chuàng)造性行業(yè)。8月17日,日本報紙出版與編輯協(xié)會、日本雜志出版商協(xié)會、日本攝影版權協(xié)會和日本圖書出版商協(xié)會等四大行業(yè)組織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對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中沒有充分考慮版權保護表示擔憂。他們強調有必要澄清法律條款,并確定著作權法是否應該修改。
長遠來看,人工智能將會擴展人類的能力,而不是取代人類。藝術家村上隆提醒我們:“人工智能肯定會傷害技藝性工作,但我不認為它能夠阻止我們的想法。”因為不論人工智能可以達到怎樣的程度,更有價值的總會是“最瘋狂的點子,連人工智能都想不出來的點子”。為了發(fā)展人工智能而犧牲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藝術家們的AI焦慮,并不是源于人工智能技術本身,而是來自一個不尊重藝術家原創(chuàng)性的社會。
特約編輯姜雯 jw@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