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光
小朋友,你喜歡龍嗎? 在西方傳說里,龍往往長著巨大的翅膀,有的還能噴火;在我們的神話中,龍則有著長長的身體,可以興云布雨;借助古老的化石, 我們看到了曾經(jīng)的地球霸主——恐龍的身影……那么,古人眼中的龍是什么樣子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中華第一龍”!
你好哇! 我是不是和你想象中的龍長得不一樣?哎哎,這邊是我的頭(聽說有點兒像一種叫“豬”的生物),我的脖子上還有飛揚的鬃(zōng)毛,下邊才是我的尾巴,可別弄混啦!
你問我的年紀? 我也記不清了,大概有……五六千歲啦! 現(xiàn)在你明白我為什么被叫作“中華第一龍”了吧?
我的肚子上有個小圓孔,如果用繩子穿過它,把我掛起來,我的頭和尾巴就會正好處在同一條水平線上。
紅山玉龍
這件文物出土于紅山文化遺址, 紅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的著名古文化。
這件文物是由岫(xiù) 巖玉雕刻成的,時間也無損于它的美麗。
小朋友們印象中的龍往往身上有魚鱗,腿部有鷹爪,頭上有鹿角, 身后有獅尾……總之,龍結(jié)合了好幾種動物的外形特征,對不對?其實,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這件文物雖然造型簡單,但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早期龍的特點。
頭腦風(fēng)暴站
在古代,玉可不只是看著好看,用玉做出的各種物品常常用于祭祀。所以,玉龍應(yīng)該也是在祭祀儀式上使用的。不過,玉龍具體用來做什么呢?目前還沒有定論。我們看到的這條玉龍身上有個小圓孔,它當初也許是被縫在衣服上的,也可能是被掛在什么地方的。像這樣的玉龍還有很多,造型各有特色。觀察下面這些玉龍,你能根據(jù)它們的造型特點猜出它們各自的用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