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健,孫龍,王香
1.海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感染科,海南 海口 570102
2.海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 核醫(yī)學科,海南 ???570102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肝細胞壞死、肝臟炎性病變[1]。慢性乙型肝炎是臨床常見傳染病,具有發(fā)病率高、傳染性強的特點,主要傳播途徑有血液、母嬰、精液和其他體液傳播,其癥狀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食欲減退和肝區(qū)腫脹[2]。隨著病情的加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可能發(fā)展成失代償性肝硬化、肝衰竭,甚至發(fā)展成為肝癌,危及患者生命[3]。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認為該病屬“肝瘟”“肝毒”范疇,病位在肝、脾兩臟[4]。其主要病機由疫毒乘虛侵入人體,循經(jīng)入絡,以致絡脈郁滯,甚則損傷肝絡,經(jīng)久不愈,正氣逐漸虧虛而成毒邪留戀,絡脈瘀阻而引發(fā)病毒肝炎[5]。金酸萍顆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可減少脂過氧化物在肝臟堆積,從而保護肝臟[6]。替諾福韋屬核苷酸類似物,是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可改善患者的肝組織學,抑制病毒逆轉錄酶活性,阻斷病毒復制,從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7]。因此,本研究采用金酸萍顆粒聯(lián)合替諾福韋聯(lián)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
選取2021 年11 月—2023 年2 月海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120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 例,女61 例;年齡23~69 歲,平均年齡(46.05±1.26)歲;病程1~6.5 年,平均病程(3.75±0.58)年。
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8]診斷標準;(2)患者同意簽訂知情書。排除標準:(1)合并較重心、肝、腎疾病者;(2)藥物過敏史;(3)妊娠及哺乳婦女;(4)患有免疫性疾病者;(5)精神性疾病、溝通障礙等不能合作者。
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由葛蘭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300 mg/片,產(chǎn)品批號202107019、202212027。金酸萍顆粒由湖北福人金身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15 g/袋,產(chǎn)品批號202110006、202208028。
數(shù)字隨機法分為對照組(60 例)和治療組(6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28 例,女32 例;年齡23~66 歲,平均年齡(46.13±1.28)歲;病程1~4.8 年,平均病程(3.68±0.61)年。治療組患者男31 例,女29 例;年齡25~69 歲,平均年齡(46.40±1.30)歲;病程3.2~6.5 年,平均病程(3.71±0.59)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口服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1 片/次,1 次/d。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治療組口服金酸萍顆粒,15 g/次,1 次/d。兩組連續(xù)服用藥12 周觀察治療效果。
顯效:患者病毒肝炎相關癥狀基本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有效:病毒肝炎體征及癥狀有所緩解,肝功能較用藥前有所好轉。無效:癥狀未見輕微緩解,且有患者病情逐漸加重狀態(tài)。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6.1 癥狀改善時間 在使用藥物治療期間,囑患者及家屬觀察出現(xiàn)的右上腹疼痛、惡心、食欲減退、乏力等癥狀情況,并對12 周內的癥狀改善時間進行相應的記錄并統(tǒng)計分析。
1.6.2 生活質量 治療前后,測定受試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評分(QOL-C30)評價,評分分值數(shù)為0~100 分,評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改善越好。
1.6.3 肝功能指標 所有患者均在治療前后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C72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谷氨酰轉肽酶(GGT),遵守試劑標準進行操作。
1.6.4 血清學因子 清晨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離心機分離,保存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并對白細胞介素-17(IL-17)、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進行檢測,按試劑盒標準執(zhí)行操作。
受試者服用藥物治療期間,比較因藥物引起患者身體機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及發(fā)生率。
采用SPSS 18.0 軟件處理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表示。
治療后,治療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98.33%)明顯高于對照組(85.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n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治療后,治療組出現(xiàn)的右上腹疼痛、惡心、食欲減退、乏力等癥狀改善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好轉時間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表2 兩組癥狀好轉時間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n symptom improvement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對照組比較:*P<0.05*P <0.05 vs control group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QOL-C30 評分明顯升高(P<0.05),治療后,治療組QOL-C30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QOL-C30 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n QOL-C30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3 兩組QOL-C30 評分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n QOL-C30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GGT 指標均明顯下降(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ALT、AST、TBIL、GGT 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n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4 兩組肝功能指標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n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GF-β1、IL-17、TNF-α、IL-6 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治療組的TGF-β1、IL-17、TNF-α、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清學水平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n serological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
表5 兩組血清學水平比較()Table 5 Comparison on serological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
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 <0.05 vs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P <0.05 vs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兩組患者藥物不良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6。
乙型病毒肝炎是呈世界性分布、危害較嚴重的傳染病,在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病率更高,具有起病緩慢等特點[10]。大多數(shù)慢性感染者對病毒嚴重情況的認識不足,導致用藥不規(guī)律以及藥物濫用,這都會導致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11]。治療的不足以及治療的中斷,也會使肝炎向肝纖維化、肝硬化,以及更加嚴重的肝癌方向發(fā)展,對患者身體影響嚴重[12]。研究證實,機體內的病毒大量復制,附著于肝細胞膜表面的受體上,并且在血液中與抗原遞呈因子相結合,從而對肝細胞造成損傷,導致轉氨酶溶解大量釋放,致使病情加重[13]。中醫(yī)學認為該病歸“肝瘟”“肝著”等范疇,古書《金匱要略心典》中記載:“肝臟氣血郁滯,著而不行,故名肝著病癥”[14]。因患者正氣不足或邪氣過盛,疫毒攜濕熱之邪入侵,蘊結于肝膽,導致肝失疏泄,絡脈不通[15]。又因患者嗜食肥甘等食物,易造成濕熱及脾胃納運失常,產(chǎn)生濕濁內生,郁結化熱,濕熱蘊滯肝膽所致發(fā)病[16]。金酸萍顆粒由陰行草、酸模、萍共計3 味中藥材組成,諸藥合用能達到肝氣疏泄、脾胃健運的功效,改善肝臟微循環(huán),使受損肝組織得以修復和再生[17]。替諾福韋其主要活性成份替諾福韋二磷酸鹽,具有抗病毒、抗感染藥物的強效作用,能夠有效阻斷肝組織炎性壞死狀態(tài),增強肝恢復能力[18-1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出現(xiàn)的右上腹疼痛、惡心、食欲減退、乏力等癥狀改善時間均較低;治療組的ALT、AST、TBIL、GGT 指標均較低。說明金酸萍顆粒與替諾福韋一同治療,對患者臨床癥狀有效改善,修復肝受損細胞,使肝功能得以有效調節(jié),患者整體機能恢復增強。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治療后的TGF-β1、IL-17、TNF-α、IL-6 水平均較低;治療組治療后的QOL-C30 評分較高。說明中西醫(yī)藥物金酸萍顆粒與替諾福韋聯(lián)合治療,能有效抑制乙型病毒DNA 復制,殺滅病毒,同時降低機體炎性因子反應,從而恢復肝細胞功能的作用。IL-17 是宿主免疫調節(jié)重要因子及促炎因子,其水平升高參與肝組織細胞炎性損傷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0]。TGF-β1 在肝臟受損的病理過程中,受損的肝竇內皮細胞可分泌大量的TGF-β1 含量,加重病情[21]。TNF-α 能促進肝細胞損傷進程,其水平升高可加重肝細胞炎性細胞浸潤。IL-6 是促炎細胞因子,其表達水平隨著肝臟炎癥程度的加重逐漸升高[22]。
綜上所述,金酸萍顆粒聯(lián)合替諾福韋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確切,可對臨床癥狀改善明顯,能有效調節(jié)肝功能狀態(tài),并減弱機體炎性反應,患者生活質量提高,且安全有效,值得借鑒與應用。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