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懿文
吉利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重任,民辦院校也是如此,“把德育放在首位是辦好社會主義民辦高校的保證”[1]。這種情況,反映了民辦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確實需要提高教育質量。
理論聯系實際,需要實際應用于教育當中,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之中。
我們?yōu)槭裁匆o大學生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為了培養(yǎng)時代和社會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那么,這樣的人才,應當具有什么樣的道德情操呢?實踐證明,這樣的人才,應當具有對社會、對他人的高度的責任感,對祖國有深厚的感情,愿意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奉獻給時代、社會,奉獻給祖國、人民。但是,如果這些人不了解時代實際,不了解中國國情,怎樣能樹立對社會、對他人的高度的責任感,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呢?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一定要聯系時代實際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首先,要通過教學,使大學生明白時代主題和特征,了解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國際關系中的重大問題,從而在認清時代潮流的基礎上,樹立奉獻社會的觀念。比如,要通過教學,使大學生認識到,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之間既有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之爭以及顏色革命,更有科學技術、經濟實力之間的競爭,這種競爭正極大地推動著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大發(fā)展。而時代要發(fā)展,中國要強大,必須要有千千萬萬青年人和大學生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其次,要通過教學,使大學生明白經過40 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擺脫了蘇聯僵化的社會主義模式,拋棄了對馬克思主義照搬照抄的教條主義態(tài)度,開創(chuàng)了新的具有非凡活力的社會主義模式,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使國家開始富強,人民開始富裕,中華民族開始了偉大的復興。祖國經濟、政治文明的巨大變化是為我們新時代大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和光的前景。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民族復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需要全體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更需要作為社會先進分子的大學生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對時政的關注點。對此,教師不能回避。要通過認真、正確的講解,使學生對這些問題有一個科學、辯證、全面的了解,從而從理性上真正擁護改革開放,愿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覺得民辦院校大學生的課遇到一些困難,因而缺乏教學激情,更缺乏提高教學質量的熱情。存在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充分了解學生,教學脫離了學生的思想實際和能力實際。所以,民辦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聯系民辦院校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能力實際。首先,教師要掌握民辦院校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與當代大學生一樣,絕大多數民辦院校大學生有強烈的上進心,他們經常思考的主要問題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成才;怎樣最大地體現自己的價值,使自己成為強者。根據大學生的思想實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因勢利導,采用表揚、啟發(fā)、鼓勵等方法,把他們的上進心轉變成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動力。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在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水平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他們成才,讓他們逐漸體會到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對自己的好處,逐漸喜歡并認真學習這門課。其次,教師要能更好的了解學生的世界情況。與國辦院校大學生相比,民辦院校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際能力相對較弱,特別需要學校和老師的關心幫助,思想政治理論課就要聯系他們的能力實際,從他們的實際出發(fā)來確定教學計劃,制定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使他們真正學有所得。根據民辦院校大學生的能力實際,在確定教學計劃時沒有必要一味追求所學理論的系統(tǒng)性,在教學實施方法上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以及案例分析法,充分應用chatgpt 在教學實踐中的多樣性。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所關注的問題鏈中讓學生更好的找到答案并且可以實現企業(yè)與學校相結合,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實現思政課程實踐教學中意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學要從課程本身的特點出發(fā),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對學生的人文情懷。根據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家庭情況、個人發(fā)展等問題展開教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行為的積極變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效教育的最終成果,尊重學生,從滿足其自身發(fā)展的角度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堅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正確理解大學生在思政課堂當中的“以人為本”,“人”是指學生,“本”是指學生之“本”,“以人為本”的內涵是什么?就是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新形勢下的當代大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在面對問題時,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更加偏向于個性化的追求,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興趣點和思考點形成問題鏈似的思考模式,大力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才能夠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受到大學生們的喜歡,才能體現良好的課堂效果,也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出思政課教化育人的積極作用。
深化學生為主體的思政課堂的實踐途徑。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深化學生為主體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要教師在情感價值觀上與學生實現共鳴,講好一堂思政課,也同時需要教師將自己所教授的內容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做到靜得下心、坐得住課堂、聽得進內容。思政課的教學要緊跟時代的腳步,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更好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以及積極性,才能夠以自身鮮活的時代印象贏得新形勢下青年大學生走向未來的文化之標。
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在思政課中實現了對現代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大量互動化教學,教師除了講授課堂之中的重難點之外,學生跟學生之間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進行大量互動,從而使得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在實際當中的應用意義。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學生以自己小組為單位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加強對知識點的記憶之外,還更有效的帶動周圍同學情感價值觀的共鳴,在一定程度上,屬于相互影響相互消化的良好狀態(tài)。在雙向互動的教育模式當中,課堂不僅僅是知識學習的殿堂,更是情感綜合素質水平提升的奠基石。使得學生處于一定的情景當中,在提升自己的水平同時,不斷面臨新的問題、新的挑戰(zhàn),使得每一節(jié)課都會有不同的獲得感和啟發(fā)。
營造良好的雙向教學環(huán)境,是教育過程中積極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是在教師所塑造出來的良好雙向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的,不斷的完善自我,樹立正確的三觀。所以,教師在課堂之中必須全身心地進行投入,運用自己巧妙的語言、極具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吸引學生,使得課堂內容生動形象。在注重雙向互動的同時也需要教師更關注本身的課堂紀律問題,適當的把握好課堂的“開放度”。在雙方互動的情景模式之中,教師還可以注意一些鼓勵式的詞語、引導式的語言,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獲得知識。
雙向互動教學模式,能夠使得老師和學生之間達到平等交流的互動狀態(tài),加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記憶點,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質量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發(fā)展,現代化教學手段廣泛進入課堂,比如chatGPT 人工智能等。教育實踐表明,多媒體教育能夠綜合語言、圖片、音樂、視頻、電影和電視片段剪接等手段來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教學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中,聲、光、電的立體刺激能使學生保持較長時期的學習興趣,圖片、音樂、視頻的出現則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社會現象和抽象的政治理論,是目前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水平最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與其考試成績的相結合,不能只注重于期末考試成績,在平時成績中也應該有相應的實踐活動成績,要考核學生掌握知識點難度的情況,也要從思想道德素質、道德情操,通過全科全面的考察結果。
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普遍存在一個現象,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3],教師教育的重心主要在提高學生理論水平上面,對學生的實際表現基本沒有關注;對學生的考核只有單方面的學習成績,沒有學生的現實表現。這種理論脫離實際的現象,使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際存在著理論和行動不沾邊的“兩張皮”現象,一些學生考試分數高,但缺乏社會責任心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一些學生理論學習很認真,也愿意為社會、他人做點事,但缺乏基本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更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領導能力。這種現象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急需提高教學質量。怎么辦?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來彌補這一缺陷。比如思想道德與法治,可以組織“大學生愛祖國獻愛心實踐活動”;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可以組織“大學生為建設和諧社會獻愛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把思想道德修養(yǎng)理論與大學生的愛國實踐活動相結合,從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通過活動,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論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從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大學生為建設和諧社會獻愛心的情感。這樣的活動,可以改變思想政治理論課重理論,輕實踐的片面性,激發(fā)學生用所學理論指導自身實踐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實踐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和領導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對社會、他人的責任感和對祖國的愛心,從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根據民辦院校有一定辦學自主權的政策,是否可以規(guī)定大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須完成一定時間(比如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這里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指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活動,不是指提高學生專業(yè)水平的實踐活動),并驗收合格,以克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實際存在的理論和行動“兩張皮”的局面,真正提高民辦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在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要使命,體現了思想政治理論的重要性,而如何讓提高高校民辦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問題就具有現實意義,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質量研究,促進落實思政會議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實現情感價值觀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