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今
我的師父如果還健在,應該92歲了。他濃眉大眼,一把絡腮胡子,是帶螺旋的,廠里不少師傅都喊他“大胡子”。師父性格開朗,喜說笑話,總是笑瞇瞇的。
1932年,師父出生在山東一個農民家里,12歲那年隨父親來到江蘇揚中的舅爺爺家。他第二年跟表哥學木匠,因身體不好,學學停停,18歲來到南京,在一家油漆店當漆工。
一次,油漆店老板接了給幾輛坦克做漆的活,講好要做兩道漆,卻叫工人只漆一道。師父見狀,自己一人加班,為坦克刷了兩道漆。老板不喜歡他,正好有一家修配廠要人,就把他推薦去了。于是,師父扛著一床被子進了廠,干木工。
后來,幾個小廠合并,成立了東風農具廠。廠里想成立鑄造車間,師父毛遂自薦:“廠長,你看我當大爐工怎么樣?爐子我敢燒!”廠長說:“木工也要人啊。”師父答:“鑄造更需要!”
后來有人替師父惋惜,好端端的木匠手藝丟了,去扛爐鉤捅爐子,傻??!師父卻說:“沒有鑄件,機械廠玩?zhèn)€啥?學新東西才有前途!”師父臉上有一個蠶豆般大小的深色斑痕,就是當鑄造工被鐵水燙的,他還在鑄造車間入了黨。
1962年,自然災害嚴重,經(jīng)濟不景氣,東風農具廠縮編,鑄造下馬,很多有技術的工友離開了工廠,原有的電工班只剩下一個學徒。師父找到廠長:“我家小舅子是個電工,我找他學兩個月,我來頂上去!”正在猶豫不決的廠長受到極大鼓舞,激動地說:“好,我們一塊干下去!”后來,師父被大家一致推選為工會主席。
1970年,因形勢發(fā)展需要,東風農具廠與另一個加工廠合并,成立了東風機械廠。師父看對方廠里的工會主席小馮有文化,熱情高,也有一定魄力,就建議小馮主持工會工作,自己回電工班。領導考慮再三,同意了,師父興高采烈地回到了電工班。這時,高中畢業(yè)的我分到工廠,成了師父的徒弟。
師父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怕吃苦,甚至是自找苦吃。小廠的電工,內線、外線的活都要干。他喜歡爬桿子,打墻洞。夏天悶熱,坐一會兒都要出汗,師父偏偏喜歡這時候干重活。“走,”他叫上我,“扛梯子打墻洞去!”在電風扇前的我有點猶豫:“明天早晨涼快點干不好嗎?”“吃苦可以鍛煉人!懂不懂?工人的本色哪里來的,苦出來的!”
悶熱的墻邊,汗水順著面孔直淌,流進眼睛里,又疼又辣。師父用套著的工作服袖子一抹,連續(xù)打下去,有時候高興了,還大聲唱:“天不怕、地不怕,風雪雷電任隨它……”師父喜歡干“份外活”,本是鉗工、漆工、木工的事,偏要“自力更生”。師父說這樣可以鍛煉腦筋。
師父不講究穿著,但對自己那套工作服卻十分愛惜,肩膀、胳膊肘、膝蓋全襯了布,下班脫下來總要撣撣灰,掛好,隔半月十天還要洗一次。我說:“你這衣服該進博物館啦!”師父說:“有感情了,工人階級的特色哦!”
師娘在一家糧庫工作,兒子小新念高二,女兒上初中。別看師父在廠里生龍活虎的,回家往床上一躺,不是腰酸就是背疼。師娘說:“你快到廠里去吧!一到廠里,病就全好了!”師父當工會主席時,常經(jīng)手一些電影票,自己卻不留一張。師娘說:“你不看,留一張給小新看也好?!彼f:“這是廠里的票,怎么能亂發(fā)呢。我是黨員,群眾信任我,選我當工會主席,我不能做昧良心的事?!?/p>
廠里大慶,后來當了局長的馮主席回來參加聚餐,向師父頻頻敬酒。師父高興,多喝了幾杯,夜里突發(fā)心梗,送到醫(yī)院后已經(jīng)沒有呼吸了,時年56歲。至今,我腦海里還經(jīng)常浮現(xiàn)師父穿著帶有油漬的工作服笑瞇瞇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