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檢測技術具有精準度高、效率高等優(yōu)勢,是食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技術,能夠直接反映出食品的質量。目前,現(xiàn)代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因功能、應用場景不同,采用的檢測技術也有所差異。本文主要論述了現(xiàn)代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一、食品檢測應用現(xiàn)代檢測技術的意義
1.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檢測質量。食品檢測樣本基質十分復雜,導致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難度較大。在食品檢測領域中應用現(xiàn)代檢測技術,不但能夠為食品檢測工作提供新的思路,而且能夠精準分析出食品中來源復雜的各種物質,包括微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質等,然后將檢測結果與科學指標參數(shù)進行核定,并判斷食品中的物質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從而提高食品安全檢測質量。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相關部門需要積極創(chuàng)新檢測技術,引入先進技術和設備,推動食品檢測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檢測的質量。
2.有助于規(guī)范食品市場。當前食品檢測大多采用抽樣的方式進行,通過對同一批次食品進行抽樣檢測,分析食品安全質量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加以解決??茖W、有效的食品檢測工作不僅能夠提高食品企業(yè)的經濟效益,還能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食品檢測工作中應用現(xiàn)代檢測技術,可以對食品樣品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與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存在的問題,為人們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推動食品市場朝著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
3.有助于保障人民飲食安全。在我國工業(yè)化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工業(yè)污染日益嚴重,再加上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的發(fā)展,農藥種類不斷增多,食品檢測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在食品檢測工作中應用現(xiàn)代檢測技術,能夠對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重金屬等物質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與檢測,并準確得出分析檢測結果,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多健康、安全的食品,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安全。
二、食品檢測中常用的現(xiàn)代檢測技術
1.電化學分析法。該方法是基于物質的電化學性質進行,通過將被測物質置入溶液中,借助儀器分析呈現(xiàn)的實際反應,得出具體的分析結果。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應當根據(jù)食品在溶液中的電化學性質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檢測。采用這種分析方法,能夠檢測出食品中的某種物質可能與電學量存在一定的計量關系,并通過定量或定性方法,確定食品中的物質特征或某些物質的含量。
2.光化學分析法。該方法是根據(jù)食品中的物質與電磁輻射間的作用,進行食品檢測的一種方法。目前,光化學分析法主要包括兩種,分別是光譜分析法和非光譜分析法。其中,光譜分析法的應用比較廣泛,通過檢測食品中的分子結構,分析不同結構物質對電磁波的吸收情況。通常情況下,該方法適用于檢測硝酸鹽物質,通過分析食品中分子、原子等對光線的吸收情況及吸收參數(shù),將所得結果與實際參數(shù)進行對比,最終明確食品中各種元素的含量。
3.色譜分析法。該方法是在原有分析方法的基礎上演變而來。一些混合物存在于固定相或流動相中,這些物質在溶解力、吸附力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別,通過將混合物置于相對運動的兩相中,借助不同的作用力會相互分離,便可以分析出食品中化合物的含量,整個分析檢測過程十分簡單,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準確率。目前,該方法主要應用在食品的農藥殘留等檢測工作中。
4.質譜分析法。該方法是一種新型檢測方法,通常應用于純物質質量檢測中,通過對電場及其周圍正在做規(guī)則運動的離子開展質荷比測定,最終明確化合物的成分,進而檢測出物質中分子量、離子以及化學結構的內在關聯(lián)。在當前的食品檢測工作中,該方法因具有檢測效率高、對食品形態(tài)要求低等優(yōu)勢,在一些高精度檢測機構中得到了應用,能夠有效保障食品檢測質量。
三、現(xiàn)代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
為了提高現(xiàn)代檢測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的應用實效,提高食品檢測質量,檢測機構應當充分了解不同現(xiàn)代檢測技術的特征與優(yōu)勢,精準把握現(xiàn)代檢測技術的應用方向,通過科學合理的策略,充分發(fā)揮出現(xiàn)代檢測技術的作用和優(yōu)勢,為食品檢測工作提供借鑒與參考。
1.DNA檢測技術。DNA檢測技術主要是通過分析食品中的DNA序列來鑒別并追蹤其來源,以確保食品的真實性和質量。運用該檢測技術時,首先需要收集待檢測的食品樣品,可以是任何種類的食品,如肉類、魚類、水果、蔬菜、谷物等。然后從食品樣品中提取DNA,這是進行后續(xù)檢測的關鍵步驟。DNA提取的方法根據(jù)食品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通常涉及細胞破碎、蛋白質去除和DNA純化等步驟。提取出的DNA可能只有極微小的量,無法直接加以分析,因此需要進行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PCR是一種能夠放大特定DNA片段的技術,通過引入適當?shù)囊铮ㄒ龑NA復制的片段)和DNA聚合酶,使目標DNA序列在多輪擴增中呈指數(shù)級增長。然后對擴增后的DNA進行標記,通常使用熒光標記或其他標記物。標記后的DNA樣品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檢測,如凝膠電泳、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CR-RFLP)分析、DNA測序等。最后獲得檢測結果后,需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解讀,通過與已知數(shù)據(jù)庫中的DNA序列進行比對,以確定食品樣品的來源是否與標稱一致。如果DNA序列與標準數(shù)據(jù)庫中的DNA序列匹配,就可以確認該食品確實來自所宣稱的來源。DNA檢測技術可以幫助鑒別食品的真?zhèn)?,識別食品欺詐行為,例如替代品、摻雜物或來源不明的食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可靠的信息,并提升食品行業(yè)的透明度和誠信。
2.分子識別技術。分子識別技術是一種應用于食品檢測的高級技術,利用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手段精確檢測食品中的基因組、蛋白質和其他特定分子的存在,從而快速鑒別食品中的有害成分。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是一種基于DNA復制的技術,通過擴增特定的DNA片段,從微量的目標DNA中快速檢測出特定基因的存在。在食品檢測中,PCR可以用于檢測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轉基因成分和食品偽標等,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大規(guī)模的基因檢測。DNA芯片是一種高通量的分子識別技術,能夠同時檢測多個DNA序列的存在,它將數(shù)千甚至數(shù)百萬個特定的DNA探針固定在芯片上,然后與待測食品樣品中的DNA進行雜交反應。通過檢測DNA芯片上的熒光信號,可以確定食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基因序列。DNA芯片廣泛應用于食品的基因檢測和鑒定,具有高通量、高效率和高準確性等優(yōu)勢。這些分子識別技術能夠在微量水平上快速檢測出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如病原微生物、基因改造成分等,可以極大程度上保障食品的安全。
3.成像技術。成像技術在食品檢測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對食品進行非破壞性的檢測和分析,以識別食品的變質情況、成分含量以及其中存在的異物等。紅外成像利用物體發(fā)射的紅外輻射生成熱圖像,通過檢測物體表面的熱分布分析其性質和狀態(tài)。在食品檢測中,紅外成像可以用于檢測食品的包裝密封性、變質情況以及其中存在的異物等,比如通過檢測食品中的冷熱斑點發(fā)現(xiàn)異物或缺陷。近紅外光譜是通過測量物體對近紅外光的吸收和反射來獲取信息的一項技術。近紅外光具有穿透力強、非破壞性和速度快的特點,在食品檢測中,可以利用近紅外光譜分析食品的化學成分、營養(yǎng)含量和品質特征。通過建立近紅外光譜數(shù)據(jù)庫和應用化學模型,可以快速鑒別食品的成分含量、真?zhèn)蔚?。這些成像技術提供了一種非破壞性的食品檢測手段,避免對食品進行物理處理或樣品破壞,同時提供了實時、快速和可視化的結果,對于食品安全和質量的評估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除了上述三種技術外,數(shù)據(jù)分析和人工智能以及溯源技術也是重要的現(xiàn)代檢測技術。將大數(shù)據(jù)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食品檢測工作中,可以有效處理和解釋龐大的檢測結果數(shù)據(jù),提高檢測效率與準確性;利用物聯(lián)網、區(qū)塊鏈等技術,對食品生產和供應鏈進行溯源管理,可以確保食品的來源可追溯,從而提高食品安全與質量。
四、食品檢測應用現(xiàn)代
檢測技術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科學處理食品檢測樣品。食品樣品對分析檢測結果具有直接影響,檢測機構需要科學處理食品檢測樣品,根據(jù)樣品的類型、特性等的不同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確保食品分析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此,檢測人員應當充分考慮樣品、技術、儀器等因素的影響,選擇對樣品本身干擾最小的分析方法,通過科學有效的分析和檢測得出最終的檢測結果,盡可能降低檢測結果的誤差。另外,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需要確保樣品質量,即樣品具備合格證、符合相關檢測質量標準、具有較高的完整性與清潔度。在實際檢測過程中,要保證溫度、試劑用量等均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確保樣品、儀器無污染,有效提高食品檢測結果的準確度。
2.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鑒于食品具有一定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在食品檢測中應用現(xiàn)代檢測技術,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為了保障食品檢測工作效果,檢測機構與人員應當選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提高檢測程序的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保障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檢測質量。
首先,檢測人員應當根據(jù)食品樣品的種類和成分選用恰當?shù)姆治鰴z測方法。在正式開展食品檢測工作前,檢測機構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案,預測檢測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做好相應的防范準備,保障食品檢測工作順利開展。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檢測人員應當根據(jù)現(xiàn)代檢測技術需要,核實檢測儀器設備的各項參數(shù),按照相關操控程序開展食品樣品的檢測工作,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其次,檢測人員應當根據(jù)檢測目的選擇適合的分析檢測方法。開展食品檢測工作時,檢測人員應當明確檢測目的,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要求選擇分析檢測方法,提高食品檢測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另外,在檢測工作完成后,檢測人員應當做好相關資料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食品檢測工作涉及的環(huán)節(jié)較多,整個過程十分繁雜,故而完成檢測工作后,檢測人員應當及時整理相關資料信息,做好相關積累和總結工作,促使食品檢測工作更加完善。
綜上,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檢測技術應用到食品檢測工作中,有效提升了食品檢測的靈活性和科學性。為了順利開展食品檢測工作,檢測人員需要根據(jù)食品特性選擇適宜的分析檢測方法,了解不同分析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應用價值,科學高效地進行食品檢測,提高食品檢測精度,保障食品健康與安全。
作者簡介:高金明(1980-),男,漢族,山東煙臺人,講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食品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