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雯
一、背景
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從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把“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列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再到2022年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把英語學科“思維品質”這一核心素養(yǎng)定位為“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在英語學科,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顯然是新課程所持續(xù)關注和深入探討的重點和難點,與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在機制有較為緊密的關聯。語境是達成英語課程心智發(fā)展目標的基本載體。語境在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基本載體來自教材的語篇。為此,閱讀教學應成為英語學科開啟學生心智之門的主要突破口。
作為英語教材每一單元中的必備板塊,閱讀教學也是每一單元的核心教學內容。特別是2011年版《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實施以來,英語課程實施與評價的迭代發(fā)展對閱讀板塊的育人目標、教學過程、方法及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心智發(fā)展具有多元價值,對學生在顯性的語言學習與理解或隱性的主題意義探究等方面都離不開學生心智活動的深度參與,具有比其他學科和本學科教材中其他板塊學習具有更顯著的育人價值。
二、現狀反思
然而,反觀我們初中英語閱讀板塊教學的現狀,在一線初中英語教學觀摩或教研活動中,筆法認為閱讀教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探討:一是從閱讀文本內容挖掘上,教師還是熱衷于對文本中詞匯和句式的積累數量為標尺,缺少對目標詞匯或主題詞匯的深度理解,對深度知識的挖掘不夠以及對目標詞匯理解的深度情境和語境的設計;二是在閱讀中的情感升華層面,熱衷于對文本情節(jié)的梳理和轉述,少有對閱讀主題意義的評判性思考,以及借助文本核心內容從作者、讀者、文本人物等多角度開展研讀活動,思辨能力培養(yǎng)不足;三是在閱讀技能訓練和培養(yǎng)層面,習慣于傳統(tǒng)的細節(jié)閱讀、目標詞理解、主旨理解等“點狀式”“命題式”訓練模式,少有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開展“整體式”“關聯式”閱讀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綜合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本文針對閱讀教學調研的現狀,與李久亮(2021)有關調查結論相吻合,即“英語教學現狀是以教材為中心,主要圍繞詞匯、語法、篇章開展教學活動,知識點講得多、練得多,策略、技能設計少,缺乏系統(tǒng)性”(《外語測試與教學》2021年第1期)。因此,從閱讀教學教與學的活動范式上開展變革設計顯得尤為必要,這一變革也是實現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三、教學對策
本文選取譯林版初中《英語》新教材九年級下中“Great People”這一單元的閱讀語篇,以統(tǒng)整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發(fā)展”這一重要的課程理念,并以初中教材中的閱讀板塊作為切入口, 將閱讀課的語篇置于認知、情感、文化等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的多元目標語境中開展研讀與設計,有利于挖掘語篇中目標詞匯、思想意識、文化知識等深層次內容,有助于使英語閱讀課教學以走心的方式開啟學生的心智,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yǎng)。本研究以趙繼光(2019)提出的“5S閱讀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為參照,把促進學生心智發(fā)展的閱讀教學活動蘊含于激趣導入(Speculating)、通覽閱讀(Surveying)、細節(jié)閱讀(Scanning)、品味閱讀(Savoring)和鞏固閱讀(Stretching)五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即“5S”閱讀教學模式。
激趣導入階段強調將閱讀課之初的導入活動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和表達欲望鏈接起來,主要包括課堂導入和學生讀前的準備活動。該階段的主要形式是通過視頻、故事、圖片等多模態(tài)資料讓學生聚焦主題意義,明確主題價值。例如,本語篇主要介紹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Neil Armstrong的生平事跡。教師采取播放有關登月的短視頻便是激趣的有效方式;
通覽閱讀環(huán)節(jié),可以在教材24頁B1部分閱讀理解題的基礎上補充1-2題,培養(yǎng)學生概括能力等理解素養(yǎng)。該階段主要是為鍛煉學生的快速閱讀技能,屬于信息獲取階段。教師應注重在閱讀活動現場中以“追問”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性思維品質,透過簡單的ABCD選項,從文本理解的角度考查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
細節(jié)閱讀階段,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獲取細節(jié)信息的能力,鑒于教材B2為細節(jié)填空題,B3為細節(jié)判斷題,筆者將兩題順序調換,使之符合本班學生的認知特點,逐步讓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快速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或找到所需要的細節(jié)。
品味閱讀階段為最高層次理解階段,重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反思自己學習的能力。依據本篇文本主題人物歷史影響力,我們不難想到太空探索的意義和價值能夠促進全人類的發(fā)展。有鑒于此,筆者在品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極具主題張力的問題,如“Why do scientists interested in flying space?””What can space exploration bring for our daily lives?”通過上述思辨性問題,深化學生對語篇主題意義的升華理解,即太空太多不僅能夠促進工業(yè)科技的發(fā)展,還對我們息息相關的日常生活用品的研發(fā)帶來積極影響。
鞏固閱讀旨在通過設計互動活動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及語言的運用,筆者利用教材中B4的對話聯系設計為契機,讓學生以Pair Work的形式,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深化主題認識。如“What did Armstrong mean by his famous word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思辨型問題。
在實際閱讀活動設計中,上述幾個環(huán)節(jié)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教師結合閱讀語篇的實際,依據學生實際情況,有不同環(huán)節(jié)進行有針對性的聚焦;同時,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設計均應體現英語新課標所倡導的活動設計六要素,通過六要素的有機融合與協(xié)同,實現有組織的閱讀教學探究活動,進而達到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目標。
四、結束語
如何讓語篇研讀活動入腦,體現的是學習科學理念。也就是說教師課堂上的閱讀活動設計只有循序漸進,才能把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腦活動的效率發(fā)揮到最大化,達到科學用腦的目的。如果說閱讀理解是概括思維水平,那么,通過開展現場閱讀活動,培育學生的現場閱讀力和現場傾聽力,形成的是對學生自身對閱讀文本的深度認知。在常態(tài)化閱讀活動中,教師還應秉持閱讀理解中必須知道意思,不知道就結合上下文精思細悟,如果忽略這一過程,忽略過程中學生對目標詞匯片片斷斷的累積以及對情節(jié)脈絡片片斷斷的結構化,閱讀活動很難實現語言能力與心智發(fā)展的雙重提升。為此,我們初中英語教師應該變革閱讀教學范式,實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效果和效益的多維度提升,才能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開啟學生心智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