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樂珍
【摘 要】項目化學習的邏輯起點是“轉變育人模式,促進實踐學習”,邏輯終點是撬動學校系統(tǒng)性教育教學變革。因此,學校要從實踐的豐富性系統(tǒng)思考項目化學習的迭代發(fā)展,以系統(tǒng)且有邏輯的框架回應實踐。本文基于學校實踐,提出適應性迭代、延展性迭代、綜合性迭代,從課堂學教方式變革的微項目到學科內整體學習的學科項目,再到跨學科整體學習的項目群,在學習方式、學科學習以及跨學科學習上都做了有益的突破,從更長遠的教育發(fā)展目標引領教師開展項目化學習設計。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 適應性迭代 延展性迭代 綜合性迭代
項目化學習作為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之一,已成為當下學校教育教學變革的一種力量。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自2018年涉足項目化學習,對于項目化學習的基本模式老師們已熟悉。但隨著課改的深入,學校的項目化學習遭遇瓶頸。
我們在反思,課改初期是需要一個基本模式的,為了旗幟鮮明地表明主張,讓大家盡快“入?!保@是“戰(zhàn)略需要”,但如果把“戰(zhàn)略需要”當成“戰(zhàn)術需要”,那就反而會限制課改應有的靈動性,因此,在“入?!钡耐瑫r,我們要積極思考“出?!钡膽獙Σ呗?。項目化學習的邏輯起點是“轉變育人模式,促進實踐學習”,邏輯終點是撬動學校系統(tǒng)性教育教學變革。因此,學校要從實踐的豐富性系統(tǒng)思考項目化學習的迭代發(fā)展,以系統(tǒng)且有邏輯的框架回應實踐。
一、適應性迭代:課堂學教方式的變式設計
項目化學習反哺國家課程高質量、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是未來課堂教學改革的另一種突破。項目化學習的適應性迭代是簡化版的項目化學習,是微項目學習,關鍵在于撬動多樣化學習方式的變革。這必然關系到課堂學教行為的改進和備課新范式的形成。
1. 課堂學教行為的改進
如何基于課程標準、依托教材、根據(jù)學習內容的性質,以項目化學習新樣態(tài)策劃更有深度的課堂學習活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挑戰(zhàn)。
我們先從一個例子說開來。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是學生入學后第一個識字單元,從語文課程標準來看,歸屬于“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任務群。統(tǒng)觀整個單元,《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對韻歌》分別從三才、五行、人像、萬物、對韻等方面帶領學生走進漢字世界。從漢字構形文化來看,本單元的大概念為“象形字的構字規(guī)律”。那么,怎么把漢字文化轉化為項目任務?我們以“制作漢字連環(huán)畫”為線索,帶領學生了解、探究、運用象形字。
項目啟動:(出示漢字連環(huán)畫)想不想有這樣一本漢字連環(huán)畫?我們就來認一認、做一做漢字連環(huán)畫。
知識和技能的建構:(1)感知漢字文化魅力?!叭拧斓厝恕?,結合圖畫,認識天、地、人,拓展古人天圓地方的思維。疊加畫面,認識你、我、他,拓展男、女?!拔逍小鹉舅鹜痢保Y合圖畫,找生活中的五行。疊加畫面,拓展五行間的關系。結合五行,學習數(shù)字一、二、三、四、五,拓展學習數(shù)字六、七、八、九、十、百、千、萬。(2)了
解象形字?!叭讼瘛诙俊?,人像一,認識口、耳、目、手、足,了解象形字。疊加人像二,展示不同姿勢以及姿勢禮儀。(3)探究象形字?!叭f物—日月水火”,圖文對照,學習整體象形、局部象形的字??磮D說話,綜合運用。(4)運用象形規(guī)律識字。“對韻—對韻歌”,字的對韻、黑白圖畫的相對、彩色圖畫的相對、對聯(lián)中的對韻。拓展《笠翁對韻》。
成果展示:整理、拓展象形字;給象形字創(chuàng)編故事;畫一畫漢字連環(huán)畫。
這樣,“制作漢字連環(huán)畫”的項目任務指向大概念,組構進階式的學習過程。學生經歷知識建構、創(chuàng)造價值,體會學科思維方式。
小學語文教材的六個集中識字單元,從縱向上關聯(lián),就是一條漢字構形文化的線索:象形字的構字規(guī)律、會意字的構形規(guī)律、多種識字方法的運用、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漢字的內在意義聯(lián)系、漢字的演變?;诖蟾拍?,我們可以設置“制作漢字連環(huán)畫”“識字收納袋”“玩轉漢字游戲”“未來能量棒”“做一本旅游地圖手冊”“制作中國名片”等系列微項目,從而撬動多樣化學習方式的變革。
2. 備課新范式的形成
將項目化學習作為課堂教學新樣態(tài),關鍵在于幫助教師理解教學行為改變的實質,使他們形成備課新范式。因此,我們提出要“聚焦學生學習品質,探尋學生成長機制”,逐個學科、逐個學段開展調研、梳理、論證,聚焦教研主題。
比如,語文,低學段素養(yǎng)導向大語境識字的探索,中學段基于真實任務的讀寫一體化學習設計,高學段大任務視野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數(shù)學,基于元概念的教材二次開發(fā);科學,以項目化學習統(tǒng)整四大領域的科學實驗;美術,基于空間改造的項目化學習;信息技術,數(shù)據(jù)賦能學科教學的實踐探索……教師先參考資料和備課模板,自主設計,合作研討,在此基礎上,學校評獎孵化,請專家論證,教師再修改,然后嵌入教研活動。
可以看出,項目化學習已真正進入核心課程,啟動未來課堂教學變革的另一種突破。
二、延展性迭代:課內外項目的融合設計
如果說適應性迭代是課堂內的整體性學習,那么延展性迭代的課內外項目融合設計就是學科內的整體性學習。教師基于學科思維,深度運用學科思維實踐,從“育人”視角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其價值在于將課堂學習延展開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教師經歷它的設計過程。延展性迭代主要有兩條設計線索。
1. 將知識應用于實踐,解決問題
學習的關鍵在于思考,推動思考的工具是具體的問題。源于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尋找學科支撐是課內外項目融合設計的重要線索。
一次,五年級學生在課間游戲時吵架了,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游戲規(guī)則不公平。數(shù)學老師敏感地捕捉到問題,將“可能性”單元進行轉化①。
項目任務:我是公平游戲設計師。
項目目標:在“公平性”的大議題下,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收集、整理有關概率的游戲,通過實驗、分析、判斷隨機現(xiàn)象中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驗證游戲的公平性,體會“可能性”事件的隨機性和規(guī)律性,繼而學會跨情境思考問題、感悟公平規(guī)則。
驅動性問題:怎樣設計規(guī)則公平的游戲?
項目實施:(1)入項。玩轉“輪盤賭”,發(fā)現(xiàn)游戲里面暗藏玄機。(2)找找那些不公平游戲的“痛點”,收集并交流游戲公平或不公平的理由,分析公平性如何體現(xiàn)。(可能性的大小決定了游戲的公平性)(3)改編游戲,圍繞“公平性”問題展開討論:“你的游戲真的公平嗎?”“只為利他而對自己不公平的游戲算是公平嗎?”……學生在一次次追問“公平是什么”之中,從不同角度領悟公平的內涵。(4)制作游戲道具和說明書。設計、制作、試玩、反思、迭代、展示。
成果展示:游戲規(guī)則和公平游戲道具。再次豐富學生“公平”的體驗?!耙?guī)則和道具相一致,不能在道具上動手腳,制定規(guī)則的人非常重要,要敬畏規(guī)則?!薄耙?guī)則不是用來管我們的,但我們每個人都應按照規(guī)則來,規(guī)則讓大家生活得更舒服?!?“規(guī)則對自己也要公平?!?/p>
項目評價:(略)
這樣,解決問題貫穿于學習全過程,學生按照一系列的任務支架持續(xù)學習,“像學科專家一樣思考與探索”,探求認知學習和社會性成長的結合。
2. 通過應用于實踐,促進知識的深入
以高階的實踐應用包裹低階的知識技能的學習,學生圍繞任務展開探究,形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并轉化為可遷移的能力,這是課內外項目融合設計的另一條線索。
比如,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遨游漢字王國”,教材安排了一組閱讀材料:字謎、有意思的諧音、形聲字的造字、漢字字體的演變、書法等漢字藝術,以及漢字規(guī)范表達的文件等。綜合性學習顯然不是學習這些零散的、不連貫的知識,于是,我們做了這樣的項目設計。
項目任務:校園年度漢字推薦會。
項目目標:通過對“2022年校園年度漢字”的推薦、遴選、表達,體驗“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的漢字文化以及多樣表達的中華文化,產生文化自信。借漢字的言簡意賅,概括和濃縮一年的校園生活,增強自豪感。
驅動性問題:又是一年總結時,這一年學校發(fā)生了很多事,取得了很多成績,用一個字來凝練,你會推薦哪一個字作為“2022年校園年度漢字”?為什么?你又會如何表達?
項目實施:(1)入項。了解“年度漢字”(一年里最具代表性的漢字)。(2)推薦“2022年校園年度漢字”,并說明理由。通過海選,選出10個“校園年度漢字”。(3)探究漢字的有趣表達。包括漢字的表達歷史(漢字造字及字體演變歷史)、漢字的含蓄表達(諧音、字謎,補充漢字游戲)、漢字的藝術化表達(書法、篆刻等,補充書法的情感表達)、漢字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等。(4)表達“2022年校園年度漢字”。查詢資料,深入了解所選擇的漢字,通過特定的表達形式生動詮釋其內涵。
成果展示:綜合投票,選出“綠”作為“2022年校園年度漢字”。學生用《千里江山圖》為背景,生動詮釋“綠”的含義:“綠,書帛也。”綠色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蘊含著勃勃生機。2022年,疫情消散,春風又綠楊府山畔。2022年,學校迎來新校長和新書記,帶來新展望。2022年,我們?yōu)樾▲B安家,綠了枝頭,暖了鳥窩。2022年,學校沐浴春光,回顧過往,也從未停止默默傳承,四大節(jié)、校園賽事述說著我們繼往開來的故事,一個又一個身影承載著學校寄予的期望?!熬G”是希望,是美好,是生機,愿你我如“綠樹”,根深方能葉茂。
項目評價:(略)
這樣的項目化學習設計,課內課外相互關聯(lián),體現(xiàn)了教師對目標的深刻把握。對項目功能的準確把握,是教師的一大挑戰(zhàn),但也是機遇。延展性迭代是項目化學習迭代發(fā)展的重要樣態(tài),也是當下課改的風向標。
三、綜合性迭代:項目化學習的綜合設計
項目化學習的綜合設計就是試圖突破學科邊界,讓學生自主探索與社會互動相結合,既經歷應用學習和探索學習,又在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中經歷深化的學習。
1. 跨學科單項目的設計
跨學科單項目學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還包含了研究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社會化學習,使學生將所學到的多學科零碎知識轉變?yōu)樘骄渴澜绲木C合力量,形成對學習和生活的一致性和整體性理解。下文以“我是校園綠化設計師”①為例進行闡述。
項目目標:通過調查等活動,認識校園植物,發(fā)現(xiàn)植物的多樣性及植物對環(huán)境的作用;分析目前校園綠化的合理性,計算改進費用;利用一定的美術技巧繪制校園綠化設計繪本,提出改進建議,提升有效溝通、團隊合作等領導力。
細分項目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數(shù)學、科學、藝術等學科互相溝通,形成關聯(lián),強調學習與真實生活、自然環(huán)境、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學習活動所呈現(xiàn)的豐富性,是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應然樣態(tài)。
2. 項目群的綜合設計
跨學科單項目量多面廣,但卻是分散的、孤立的、點上的。構建關聯(lián)性、延續(xù)性的項目群,需要從學校的頂層進行策劃,將一組項目作為一個整體,通過單項目的整體優(yōu)化與協(xié)調,獲得集群效應,形成系統(tǒng)成果。
項目群可以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特定年級固定的經典項目,比如,前面提到的“校園年度漢字推薦會”,就是我們學校五年級的傳統(tǒng)項目,在歷時性視角上形成項目群。二是相同項目主題不同視角,比如,“有趣·有愛”項目周中,“我是校園綠化設計師”“我愛北極熊”“物聯(lián)網:為碳中和注入數(shù)‘智’能量”幾個項目分別從植物景觀、植樹造林和節(jié)能減排、抵消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等角度聚焦“碳中和”主題,我們就從共時性視角形成“‘碳中和’校園行動”項目群。三是縱橫結合,即不同年級相同的項目主題,但在能力上表現(xiàn)為螺旋上升,比如,“課間游戲設計”項目群,一年級“玩轉‘字謎’”,側重漢字文化;二年級“課間游戲設計師”,側重安全、有趣;四年級“我是公平游戲設計師”,側重公平性。
適應性迭代、延展性迭代、綜合性迭代,從課堂學教方式變革的微項目到學科內整體學習的學科項目,再到跨學科整體學習的項目群,繼而探求認知學習與社會性成長的結合,在學習方式、學科整體學習以及跨學科學習上都做了有益的突破,從更長遠的教育發(fā)展目標引領教師開展項目化學習設計。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校長,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趙繼瑩